東漢名將陸遜怎麼死的

  陸遜是東漢末年吳國著名的軍事將領,那麼陸遜怎麼死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陸遜怎麼死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遜怎麼死的

  陸遜跟隨孫權很久,在吳國有很高的聲望,孫權甚至將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為妻。而呂蒙死後,陸遜更是成了對抗蜀國、魏國的支柱,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作為支柱存在的人物,孫權卻一直沒有給陸遜相應的權力,甚至於最後可以說是孫權逼死了陸遜。那麼,孫權為什麼要逼死陸遜呢?

  其實,孫權之所以逼死陸遜無非是功高震主。他感覺陸遜已經威脅到了他的統治地位。因為陸遜和其他大將不同,他的身份,足以威脅到孫權。

  首先,陸遜出生於貴族,姻親關係更是顯赫,所以陸遜權力重之後,也有能力謀反。

  其次,陸遜在吳國的聲望太高。特別是呂蒙死後,陸遜獨挑大樑,更是讓吳國的權要上至太子下至將相都與他交好,可謂是功高震主。而且當時三國局勢已定,即使沒有陸遜,吳國也可以自保,所以孫權沒有一定要依靠陸遜,所以在陸遜當了一段時間的丞相之後,孫權就以立太子的事情逼死了陸遜。

  再次,陸遜功高,孫權可能還可以暫時壓制,但一旦孫權故去,幼子繼位,很有可能陸遜變成為攝政大臣,吳國遲早要易主,所以為了後世計,孫權也不可能留下陸遜。

  最後,還有一個比較隱祕的原因。陸遜是孫策的女婿。而孫權的基業可以說是從孫策手中繼承過來的,開始是為了拉攏陸遜,但陸遜權勢漸長之後,難免孫策的子孫沒有其他想法,畢竟他們也是王族。

  陸遜墓在什麼地方

  在蘇州婁門外五里許有個陸墓鄉,因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陸墓埋葬於此而得名。雖然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不過,在赤壁市北邊有一個三國陸遜營,在此重修了陸遜墓。

  陸遜,生於183年,猝於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約,是吳郡吳縣人。曾經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是三國時期孫吳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

  陸家在江東是名門大族,陸遜自小失去父親,跟隨堂祖父廬江太守陸康長大,後被送往親戚家。青年時期曾是江東遠近聞名的書生,溫文爾雅,才華橫溢。

  孫策死後,孫權招攬名士,二十一歲的陸遜應召前去,並迅速展露頭角,成為孫權極為重視的心腹幕僚。

  孫權為了拉攏人心,將自己哥哥的次女許配給陸遜,在呂蒙死後,陸遜成為吳國抵抗魏蜀的支柱力量。在他多年的作戰中,不得不提的是夷陵之戰,這是第一次積極防禦成功的戰例。

  而陸遜為人小心謹慎,才堪負重,孫權曾多次詢問陸遜的意見用於作戰。但他也並不是十分的相信陸遜,雖然讓他統領軍事,卻並沒有給他軍政大全。而在陸遜的晚年時期,更因為力保太子捲入立嗣之爭而反覆受孫權的責罰,多年鬱郁,終於在245年3月19日陸遜憂憤而亡,這樣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一生的輝煌從此也長埋地下。

  陸遜的本名是陸議,歷史的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他為何改名,何時改名,最大的猜測只是在他死後,由孫權賜名,改為陸遜,如今的陸遜墓也正是如此。

  陸遜和周瑜誰厲害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今江蘇蘇州***。生於183年,猝於245年。三國時期孫吳軍事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

  陸家祖上是江東大族,但他年少失父,從小隨堂祖父陸康長大,後被送往親戚家。在青年時期,是名溫文爾雅的書生,在江東素有賢名。在孫策死後,孫權繼任他之前的領導地位,廣招賢才,聘請有志之士。此時21歲的陸遜應召前來,並迅速展露才能,成為孫權極為看中的幕僚。

  最具有代表性的戰役夷陵之戰,是積極防禦成功的首次戰例,在呂蒙死後,陸遜一度成為抗魏的支柱力量,領導人物。卻因晚年捲入立嗣之爭,讓孫權避諱,最終逼死陸遜,讓其鬱鬱而終。

  周瑜,字公瑾,***175年―210年***,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因其長壯有姿貌,精通音律,在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忌”之名。素來與孫策交好。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領江東孫氏部隊與劉備聯合,在赤壁之戰中大拜曹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次年病逝於巴丘***湖南嶽陽***,年僅35歲。

  周瑜被譽為驚世奇才,心性恢巨集,卻在史書上被傳小心眼,心高氣傲。因諸葛亮有才華而心生妒忌,雖屢次被諸葛亮看破計謀,卻依舊不服,以至於被氣死之時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從這一方面說,周瑜並不如陸遜,因為陸遜在與諸葛亮的抗衡中全身而退。

  但也有傳言稱真實的三國時期,周瑜並沒有和諸葛亮暗中較勁,他為人才華橫溢,精明老道,在他輝煌的時期,諸葛亮初出茅廬是無論如何都比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