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怎麼死的

  陸遜,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陸遜是跟隨孫權時間較久、功勞很大的大臣,孫權早時把孫策之女嫁給了陸遜。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遜跟隨孫權很久,在吳國有很高的聲望,孫權甚至將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為妻。而呂蒙死後,陸遜更是成了對抗蜀國、魏國的支柱,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作為支柱存在的人物,孫權卻一直沒有給陸遜相應的權力,甚至於最後可以說是孫權逼死了陸遜。

  其實,孫權之所以逼死陸遜無非是功高震主。他感覺陸遜已經威脅到了他的統治地位。因為陸遜和其他大將不同,他的身份,足以威脅到孫權。

  首先,陸遜出生於貴族,姻親關係更是顯赫,所以陸遜權力重之後,也有能力謀反。

  其次,陸遜在吳國的聲望太高。特別是呂蒙死後,陸遜獨挑大樑,更是讓吳國的權要上至太子下至將相都與他交好,可謂是功高震主。而且當時三國局勢已定,即使沒有陸遜,吳國也可以自保,所以孫權沒有一定要依靠陸遜,所以在陸遜當了一段時間的丞相之後,孫權就以立太子的事情逼死了陸遜。

  再次,陸遜功高,孫權可能還可以暫時壓制,但一旦孫權故去,幼子繼位,很有可能陸遜變成為攝政大臣,吳國遲早要易主,所以為了後世計,孫權也不可能留下陸遜。

  最後,還有一個比較隱祕的原因。陸遜是孫策的女婿。而孫權的基業可以說是從孫策手中繼承過來的,開始是為了拉攏陸遜,但陸遜權勢漸長之後,難免孫策的子孫沒有其他想法,畢竟他們也是王族。

  陸遜簡介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今江蘇蘇州***。生於183年,猝於245年。三國時期孫吳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丞相。

  年少喪父的他從小隨堂祖父廬江太守陸康長大。青年時期是一個遠近聞名,溫文爾雅的書生才子,可是歷史卻將他推向了政治舞臺,從而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出世了。

  孫策死後,孫權繼任領導地位,“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陸遜應召,成為孫權的幕僚。孫權愛才,多次詢問陸遜的意見,更對其讚賞有加,還將自己哥哥孫策的次女許配於他。後在陸遜夷陵之戰中大勝,從而成為史上積極防禦成功的代表戰例。在大將呂蒙死後,陸遜成為抗魏軍的支柱,但孫權雖然看中他的軍事才能,卻不肯給他軍政權利。就像當初將侄女嫁與陸遜一樣,表面上拉攏,其實內裡並不想重用。最終陸遜在晚年捲入立嗣之爭,因為力保太子孫和而被孫權厭棄,履加責備,終於在245年,陸遜憂憤而亡,被葬於蘇州,至今蘇州仍有地名陸墓。

  而在陸遜在世之時,他一直是用陸議這個名字的,至於他何時改為陸遜,為何這樣改,並沒有詳細的史書記載,最大的猜測原因是在陸遜死後,孫權賜名,從此之後,史上一律稱之為陸遜。

  縱觀其一生,陸遜才堪負重,終當大任。也有人評價他為人小心謹慎,謙淡沖虛,是難得的出眾人才。

  陸遜破八卦陣的故事

  適逢劉備兵敗,倉皇逃跑之際,陸遜領命率兵去追。行至江邊,只見江畔有幾堆亂石,看似隨意擺放,卻暗藏殺氣。陸遜心下思忖,不由生疑,故不敢輕舉妄動。遂派人四下尋訪,方從百姓口中得知。

  此處原為諸葛孔明佈陣之地,這些亂石也為當時所遺。陸遜親自登山察看,並未見異常,便吩咐手下眾人入陣繼續追那劉備。

  不料方入陣中便飛沙走石,天象有異,前鋒士兵死傷不計。亂石忽然變為石兵石獸擒殺兵士無數,刀兵火影令在場眾人聞之喪膽。陸遜大驚之下,急忙退兵,然一旦入陣,豈可輕易出去。正當陸遜手足無措之際,忽有一老丈出現,自稱是諸葛孔明的岳丈黃承彥。老丈自稱受諸葛亮託付,來次營救無辜困於陣中的東吳大將。又憐惜陸遜小有才名,不忍他喪命於此,遂來助他出陣。陸遜心下大喜,忙下馬跪拜,連連稱謝。

  黃承彥道:“不識此八卦陣,錯從死門入陣,老朽來引從生門出。”一入生門則生,一入死門則死。陸遜又是一番道謝作揖,急忙跟在黃承彥身後,帶著一眾殘兵,按照黃承彥的吩咐步步小心,方才尋到生門方位,逃出生天。而後只見那老者又從中門入陣,瞬間消失在眾人眼前。經此一役,陸遜更加佩服孔明的手段,便更加堅定了“立足江東為本”的思想。轉而去與曹魏作戰,不再追劉備一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