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韓愈別號什麼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人稱韓昌黎。那麼唐宋八大家韓愈號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唐宋八大家韓愈號什麼,希望對你有幫助!
唐宋八大家韓愈號什麼
一般在古時候的人,有些會在名字之外在取個“號”,或者叫“別號”。古時人的“名”,是自出生後就取的用以區別他人的符號象徵,而“字”則是他們用意表現自己德行或者是被寄寓希望的意圖,不過在名和字之外還有一個別號,這在《周禮》中被解釋為美稱,也就是說那些德行聲望在外的人,才會取個別號讓他人稱呼。
別號自周朝開始就已經有人開始取了,比如老子的別號就叫廣成子。不過先秦之際,人們取號的行為並不多,見於史冊的也就那幾人***也許是因為年代久遠很多未被記錄***。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唐朝之前,知道的也就像陶淵明別號五柳先生寥寥數人,不過自唐朝開始,取別號的人卻是大漲,這同唐朝處在封建社會頂峰文化發達有關。像李白別號青蓮居士,盧照齡別號幽憂子,白居易別號香山居士。
不過韓愈生前沒有給自己取個別號,至少在現今的史料和文學作品中並沒有看到關於韓愈的別號。像韓愈這麼聲望之大,貢獻之深,門徒之廣的人,要說被人尊稱的別號沒有被流傳下去,那應該是不太可能的,能解釋的就是他沒有取。韓愈留給後人最大的財富就是他開先河,倡導了古文運動。在那個辭藻華麗卻沒用處的駢體文肆掠的年代,古文運動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風,吹遍了大地,給原本沉寂的世間帶來了新的生命。
韓愈廣招門徒,並將他對文學創作的理念一代一代傳了下去。韓愈於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在家中病逝,死後的韓愈倒是被追了諡號“文”,因而世人皆尊稱他為韓文公。
唐宋八大家韓愈是個什麼樣的人
韓愈,人如其名,愈,超越也,前超古人,後無來者,絕非平庸之輩。韓愈其人著實擔當起這個這個名字。而此名的由來也是韓愈幼年時自己所立下的壯言,因其兩位兄長韓會、韓介皆以人字頭的字為名,韓愈遂遵循其規律,以愈為名,另為其增添了深意。
韓愈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雖孤貧卻刻苦好學。自幼聰慧,飽讀經書,從三歲起就開始識文,每日可記數千言,不到七歲,就讀完了諸子之著。超凡的天賦和文化素養,使他早早就抱定了遠大志向。二十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二十五歲才及第進士,逐漸在政壇上施展自己的抱負。
韓愈在科名和仕途上屢受挫折,思想傾向復古。他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維護唐王朝統一。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統思想,批判佛老思想。他領導了唐代反駢文的“古文運動”,反對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文風。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他的文章氣勢巨集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簡勁、邏輯嚴整、融會古今,無論是議論、敘事或抒情,都形成獨特的風格,達到前人不曾達到的高度。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裡。
唐宋八大家韓愈的代表作
韓愈作為唐代聲勢活躍的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勵志於革除當時文風浮華,只追求辭藻華麗和對仗工整講究音律的弊端。韓愈一直主張,文學創作應當恢復秦漢時期的表意,就是以表達內容為主要目的,概括出來就是“明道”。在這麼一個主張和準則下,韓愈創作出了許多極具文學價值的作品。
《師說》是韓愈文學創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完成於貞元十八年***802年***韓愈任職國子監期間。文章是寫給當時的韓愈門生李幡的,不過韓愈也是藉此來批評那些輕視師道,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的。《師說》一文首先肯定了師道的存在,人們的學習必須要有老師的指導。再指出當時社會所出現的弊端,家長所請的老師只知教授句讀一類的小類,而解惑的大類卻是他們難以啟齒的。文末韓愈又以孔子從師為佐證,指出尊重師道是自古就有的,當下的人更不應該拋棄。
《進學解》是韓愈的另一代表作,文章借對學生的教誨,後學生反駁來指出當時社會的弊端並抒發韓愈懷才不遇和仕途坎坷的不滿。文中先是韓愈告誡學生要刻苦努力,只要充實了自己的學識,就不用擔心上層的人才選拔,因為他們自會注意到你的。但是一個學生提出不同意見,以韓愈自身為例,指出他自小勤奮好學,時刻鑽研文學。可是給先生帶來的卻是不遭理會,怎麼做都是過錯的結果。實際這是借問答的形式,抒發了作者的鬱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