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地位最低的是誰

  劉伶是名詩人,竹林七賢之一,也是竹林七賢社會地位最低的一位。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竹林七賢劉伶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竹林七賢劉伶簡介

  劉伶,字伯倫,又稱酒仙,是魏晉時期的詩人。因為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七個人經常在山陽縣的竹林之下相聚,被世人稱為“竹林七賢”。劉伶是他們七人之中社會地位最低的一位。

  劉伶身材矮小,容貌醜陋。平時沉默寡言,不喜與人交往。然而矛盾的是,他的性情豪邁,不拘小節與阮籍、嵇康兩人特別聊的來。他的主要作品有《灑德頌》和《北芒客舍》,文學風格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頗有建安之風骨,但是由於當時的西晉,管制較嚴,因此他的文字又採用了比興、象徵等一些修辭手法,隱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的文章輕靈肆意,語言幽默,對人與景地刻畫都不看不見有雕琢的跡象,彷彿渾然天成。

  他曾經在王戎的幕府下參軍,協助王戎治理幕府事務,但是他總是衣冠不整,蓬頭垢面,難以做軍中表率。晉朝初年,他入官為朝,但由於他為人率直,不肯做趨炎附勢之人,在朝庭策問之中每次都堅持自已的意見,強調無為而治,而被朝庭所不容。和他一同入朝為官的人都已經位居高位,在仕途上節節高升,只有他一人被排擠在朝門之外。他的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精神的壓力使他十分苦悶。為了排洩心中的鬱悶之情,他就開始借酒消愁,時間長了,就嗜酒如命,常年宿醉,原本就不佳的面貌,顯得更加不堪,也因此他再無緣於朝庭,直到嗜灑壽終。

  劉伶病酒的故事

  “劉伶病酒”講述的是西晉時期詩人劉伶嗜酒成癖的故事。劉伶自從被朝庭排擠之後,為消遣心中苦悶就開始飲酒渡日。每日酒不離手,不出去賺錢養家,也不幫忙做家事,他的老婆對此感到特別的生氣。一日,她將家裡的酒壺和酒杯全部都摔碎了,又好聲勸說劉伶不要飲酒。

  劉伶見自己的飲酒工具都被打破了,便哄騙他的妻子說:“我答應你從此戒酒,但是我已經嗜酒太長時間了,自己沒有控制力了,我需要向祖先起誓賭咒來約束自己。你快點去準備祭祀祖先的酒肉吧!”他的妻子見他如此有誠意,特別地欣慰,就很利索地準備好了豐盛的灑肉,讓劉伶對著牌位起誓。但劉伶對著牌位卻起誓說:“老天您生了我劉伶,劉伶將酒當做是自己的命根子,每一次要喝一斛,喝五斗後才能解除酒醒後神志不清感覺生病了的感覺。婦人的話,不能聽”,而沒有說要任何戒酒的話,反之說完之後就將案臺上的供品全都吃完了,那些酒也被他喝的一滴不剩,整個人又變得不醒人事。

  劉伶嗜酒如命,酒後還極不規矩。經常喝到興頭上,就會脫光自己的衣物赤裸地躺在家中的床上,或者在家裡又蹦又跳。有一天他的家裡有客人造訪,他不僅不覺得自己赤裸著身子很羞恥,還振振有詞的說道:我把天作為我的衣裳,把房子作為我的褲子,你為什麼要跑到我的褲子裡面來呢?

  劉伶酒德頌

  劉伶於杜康之處飲酒,飲得第二杯之時,一時間興起便作了這一篇《酒德頌》。它是一篇駢文,劉伶在文章中虛構了兩組人物形象,一組是以自我為原型的放蕩不羈的大人先生形象,另一組則是以世俗禮法為行事規矩的貴介公子與縉紳處士形象。

  這篇文章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從開始到“焉知其餘”,以簡短之筆,勾勒出了一個不拘小節、超越時空的“大人先生”形象。“大人先生”是生活在天地之間的人物,他以萬年為一瞬,以日月為門窗,以天為幕,以地為席,生活在自由自在,就像是進入了莊子“逍遙遊”之中的境像。劉伶以大人先生自喻,看似超脫凡塵,不理俗世,實則在抒發自己對現實世界的不滿。第二層從“貴介公子”到“是非蜂起”,圍繞一個“酒”字,展開貴介公子、縉紳之士的反飲與大人先生要飲的矛盾衝突,諷刺了以貴介公子和縉紳之士為代表的上層官員狹隘而刻板的看法。第三層則是大人先生不想理會那些死守禮法的人,反其道而行之,更加肆意地飲酒,將自己陷於宿醉之中。

  劉伶借《酒德頌》表達了自己無為而治的政治主張,他虛擬了一個“大人先生”,表明了自己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生活態度,同時對呆板不知變通的封建禮法和恪守禮法的士大夫作出了辛辣的諷刺。全文行文輕靈,鋪敘有致,文彩斐然,人物刻畫生動,實乃上佳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