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方法講座

  每一場學習方法講座都會讓大家受益匪淺。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閱讀!

  一

  開篇語:

  每個同學都希望自己在學習上取得成功,有一個好成績。但是一個人,能不能真正地好好地學習,專心致志地學習,並取得學習的成效?這取決於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你對學習有怎樣的理解和認識,這是產生學習的動力。二是有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這是學習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當你有了強大的學習動力,並擁有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之後,要想學不好都難。也就是說,你一定能夠學習成功。今天,在這裡開展祝你成才中學生學習方法講座,我就講四個問題:一是,學習的基本要素;二是,中考、高考考什麼?三是,學習的策略;四是,中學生的心理調節問題。

  一、學習的基本要素

  學習的基本要素,決定你的學習狀況和未來的學習能力。

  學習的基本要素之一:目標意識

  幹什麼事情沒有目標,其行動就會陷入盲目、消極、被動、無序的境地。據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的中學生中有90%的人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而在一些發達的國家中,他們可能要花上七年的時間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的培養和確定。

  以色列基本全是猶太人種,是被世界公認的最會掙錢的民族,是世界上很了不起的民族。美國是比較年輕的移民國家,日本是在戰爭的廢墟上建國的,德國是世界上教育最發達的國家,而我們中國則是號稱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源淵,所產生的教育需要不同其教育目標也不同。所以,就有了不同的教育目標:

  美國的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勇士;

  英國的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紳士;

  法國的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騎士;

  俄國的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戰士;

  韓國的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儒士;

  新加坡的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名士;

  日本的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學士;

  中國的父母則要把孩子培養成博士。

  特別是中國的父母對孩子的期待太低,就學習而談學習,要讓子女們直奔學習的最終目標而去,通過讀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乃至博士後研究生。似乎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就是學文化。結果給予學習者的僅僅是一個學習目標,而沒有其它的人生目標。而外國的教育目標則是最終極的,需要通過學習才能達到的一種人生目標。我們缺乏的就是人生的最終目標。

  中國的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標太低了。上完學幹什麼?不太清楚。學完之後,就沒了目標,也難怪中國學生很少有學習目標。歐洲國家的人大多從0到30歲都在學校學習,為的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有人為了將來能做總統,就不停地學習。而我們的學習到將來幹什麼都不明白,所以學習的目標就不明白了。既是如此,我們只能教育同學們說,你的學習目標是將來當博士,現在一定要發奮圖強地學習。你現在的學習是為了成才,儘管將來我們能成為什麼人才現在尚且不知,你也得先學好了考上大學才行。將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天下父母情最真,父母給我們養育恩,有恩知報方為人。況且烏鴉還知道反哺,況我為人乎!學習是學生的天職,當學生就得學習,不學習到學校上學幹什麼?中國人講學習就是這麼一個理。

  1、充滿自信

  自信是什麼?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自信是一種動力,自信是一種膽量,自信是一種信念,自信是一種衝動,自信是一種勇氣,自信是克服困難的法寶,自信是能把事情做好的保證,自信是毅力的培訓基地。可據資料統計,我中國學生則有近70%的人對學習缺乏自信心。要知道,每個同學都會有自己學習上的優勢,或善記憶,或善表達,或善寫作,或善演算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科優勢,或物理,或化學,或數學,或歷史,或地理,或英語等等。而這種優勢往往是在你的學習生活中遇到過自己的好老師。如善寫作的同學,可能就是因為你的某一次作文寫得好,而受到老師的讚賞,當做範文在班上讀過,而使你對寫作有了足夠的自信,使你認為你是班裡最會寫作的人,從此一發不可收,愛上了寫作,越寫越好。有了自信你就能成功。

  我曾經遇到過這麼一個同學,他叫孫洛,將要上初二的時候,他知道要學一門新的學科叫物理。於是,他在暑假借了初三年級同學的一本物理書,想看看物理到底要學習些什麼知識,自己進行了自學。結果他發現課本上的知識他能學會大部分,而且很有意思。這時,他就堅信物理不用老師怎麼教就能學好。就這樣,一個暑假他就自學完了初二一冊書的內容。等開學升入初二時,他一邊認真聽老師講的跟他自學所學、所理解的是不是一樣,一邊開始自學初三的物理,等初二上完時,他已經把初三物理學完了。就這樣,當他初三畢業時,物理已經學到了高二,並且經測試已達到了高二年級重點班的學生水平。在初三畢業前夕,他在全國理科試驗班招生考試中奪得了河南省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附中全國理科試驗班錄取。兩年後,又被清華大學保送錄取。如今,他已經在清華大學攻讀碩博連讀研究生了。他當初就是對自學產生了自信,使他一舉獲得了成功,走向了成功之路。我們說,自信是要去嘗試的,嘗試成功的時候,自信便隨之而來。不去嘗試,自信是不會產生的。

  2、產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一句話了。興趣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

  現在,大多數同學都對電腦遊戲感興趣。為什麼會那麼讓人感興趣,以至於可以使一些中學生著迷,甚至為此而荒廢了學業,甚至逃學,甚至不惜挨父母的皮肉之苦,為什麼?因為他對這玩意兒太感興趣了。為什麼他能如此有興趣?這是因為,有的電腦遊戲設定了多達500多關,而且在玩遊戲者闖關的過程中還有不斷升級的獎賞,給你賜予越來越不得了的武器裝備,還給勝者不斷地封以頭銜,讓你不斷地感到一種成功、一種快樂、一種戰勝對方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簡直太好了。就是這個原因使人感興趣。所以,我們說,不斷的成功使人產生對事物的興趣。相比之下,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可要遜色多了。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有大量的記憶與理解讓你感受到困難,記得不好,做得不好,特別是成績的不理想,而導致批評、訓斥、諷刺、挖苦,甚至捱打捱罵。打遊戲時你可不會有這樣的“非分待遇”。大家也許不知道,在日本、韓國等一些國家玩遊戲的主要群體並不是青少年學生,而是老頭老太太,遊戲是為這些老年人安度晚年而設計的,讓那些耄耋之年的人在人生的最後關頭能再享享自由,尋找尋找刺激。可在中國則主要是青少年群體在玩遊戲,全國的遊戲機一年可以毀掉上萬名青少年。中國的青少年不清楚比遊戲更有益的事情多得是,遊戲會使青少年的心理出現非常態,嚴重者發生變態。談學習必須是在戒了遊戲機癮才能談,不戒遊戲癮不要談學習。青少年學生一定要有健康向上的愛好,不然你怎麼才能在社會上健康成長,除了學習你能說出還有什麼可以讓你健康成長的東西?孫洛同學對學物理如痴如醉,他成功了。那些對遊戲痴迷的同學,不過十五六歲就把學習搞得一塌糊塗,有的乾脆離開學校失學了,開始交上不三不四的壞朋友。十七歲勞教了,又出來了,十八歲又犯罪了,十九歲被判刑了,二十歲被槍斃了。你是青少年,就要努力對學習產生興趣,對學習不感興趣必自斃。

  3、訓練毅力

  什麼叫毅力?《現代漢語詞典》對毅力的解釋是:堅強持久的意志。學習沒有毅力是不行的。毅力是靠身體來體現出來的。未成年人毅力堅強長大必成事,必成大事。就毅力的表現上看,我們說習慣的集累達到對毅力的訓練。一個人每天早晨起床後都要堅持洗臉刷牙,一次不洗不刷就忍受不了,這既是習慣又是毅力的表現;一個人每天都習慣地把被子疊成軍被,一天不疊就感到不應該,這既是習慣又是毅力堅強的表現。我們每天早晨迎著冉冉升起的太陽奔去,總是在那個時候總是在那根電線杆旁總是可以看到那位女士,她總是在吹她那隻可愛的中型號,最初總是從她那裡聽到那種吃力的、讓人難以忍受的“卟,卟,卟”的響聲,連個響亮聲也沒有;後來我們聽到了上氣不接下氣的“嘟,嘟,嘟”的聲音,嘟得讓我們跑操的隊伍也難以跑整齊;再後來,我們聽到了“嘟嘟,嘟嘟,嘟嘟”的聲音,感染得我們跑操的隊伍時快時慢;現在我們可以聽到令人喜歡聽的、比較悅耳動聽的“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嘟……”聲已成曲了,我們的早操隊伍跑得也整齊了許多。就是這位女士她每天早晨用自己的親自行動為我們廣大同學講解著什麼叫做毅力,怎樣才能依靠頑強的毅力形成習慣,在毅力與習慣中事情變得好起來了,毅力與習慣開花結果了。所以怎樣訓練一個人的毅力,不用我講,那位令人敬佩的女士給我們講得最好,為我們演示得惟妙惟肖。你要訓練自己的毅力,就去向她學習,像她那樣,總是在那個地方,總是在那個時候,總是幹那個事情,你的毅力就一定能訓練好,你一定能收穫一個意想不到的果實。

  大家都要記住這樣的話:一個人聰明不聰明並不重要,毅力才是最主要的,毅力使人成就大事業!

  4、培養習慣

  習慣是什麼?習慣就是幹某件事情總是那種做法,總是愛做,總是要那麼做,不這樣做不行,不這樣做就難受。前面所說的那位女士的習慣使她可以在30多歲的年齡學會吹號,吹出動聽的音樂,擁有一技之長。孫洛同學有自學的習慣,有了自學的能力,他有了自學的成果。以至於到高中他還在堅持自學,超前學習,兩年就學完了三年的高中課程,提前被清華大學保送錄取。相信,他一定會帶著這種習慣去讀他的碩博連讀研究生,他一定會提前攻讀博士後研究生,他也一定會提前到外國求學深造。相信,在我的學生中不久就可以產生二個物理學家。因為,在我的學生中就有一個叫張權的同學26歲就在美國濱汐法尼亞大學讀博士後,後來從事尖端物理方面的研究,成了物理學家。我們說,好習慣收穫好結果。相反,如果你養成的是一個壞習慣,比如,你總是愛抄襲別人的作業,那你就沒有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遇到考試你抄不到別人的試卷答案的時候,你只能收穫最低分,甚至0分。這是你不良的習慣帶給你必然的結果。如果,你有聽課時總是不專心,有總愛在上課時分心的習慣,那你一定什麼也學不到,你一定會越來越退步,這是你的不良的聽課習慣給你的結果。所以我們說,壞習慣收穫的是一個壞結果。

  我們應該努力地培養各種好習慣,決不要去培養壞習慣。有了好的習慣,還愁自己學不好嗎!

  同學們在參加各種考試時,有考試失常和考試超長兩種現象。其實“失常”與“超長”的說法是極不正確的說法。為什麼?因為,有的同學平時總是馬馬虎虎,幹什麼都不認真,平時不會做的題目他做不了,會的總也做不對。考試時,他肯定會失常,他必然失常,必須會失常。而有的同學,平時做什麼事情都是認認真真,從不馬虎,而且還有頑強的鑽研精神,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弄個明明白白不可,平時的作業中幾乎就沒有錯過題,這樣的同學考試中肯定是要超長的,必須超長,他必然要超長。所以我們說,考試失常與超長都是必然的結果。考試中是不會有出奇的失常與超長的。除非考試時身體出了特別的問題,影響到你的腦功能正常運轉。這時,考好了那叫頑強,考不好那叫倒黴。根本不叫做超長與失常。平時學習根本就不努力,你想在考試中超長髮揮,報冷,你想把那些刻苦學習的同學氣暈不成?告訴你,那根本不可能,肯定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絕絕對絕對不可能。“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好習慣收穫好結果,壞習慣收穫壞結果”,這才是真理,這才是硬道理。

  二、中考、高考考什麼

  1、中考考什麼?

  中考考什麼?回答很簡單,那就是:大量考記憶能力少量考思維能力。而且考記憶能力的題佔到80%,考思維能力的題只佔到20%。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中考試卷中的全部知識點是考生學過的。大多數題目的題型,應考的學生是做過的、甚至是反覆做過的、是曾經被老師講過的,提到過的,總之是考生遇到過的。只有少量的題目型別是沒有見到過的。所以,中考主要就是考查你的記憶能力,看你做過的,老師講過的你是不是腦子裡記住了。如果你記住了,記得很清楚,你肯定會做得很順手,超長髮揮,收穫好成績。如果你記得不好,看見哪道題你哪道題不會,你不失常才怪呢!大多數初三考生參加中招考試不會把最後那兩道大題做得很好,有較強的思維能力的同學不多,這是專門為選拔重點高中生源、為尖子學生而設計的。大多數考生做不好,做不了的。同一道中檔題對於記憶好的同學是考記憶能力的,對記憶不好的同學來說則是考思維能力的。所以,不用心去記,大多數題你都要通過思維來應考不累壞你才怪,你能考出好成績才出奇呢!

  2、高考考什麼?

  高考考什麼?回答也很簡單,那就是:考記憶能力+思維能力。而且主要是考思維能力,考知識的思維方法,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拿到高考題你會發現,只把高中課本學會,只會做課本上的題的同學,面對那些題你只能考出五六十分的成績。上高中,你不在思維能力上下功夫,你就不可能在高考中取勝。思維能力是在記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至於記憶的問題,那就不用再提了,是你必須首先要重視的一件事了。不僅要記高中知識,就連初中知識你也要記牢才能發展好你的思維能力,你才能應對高考。高考是什麼,那可是為大學輸送人才的選拔性考試,大學是什麼,那是專門把青少年學生中的尖子集中起來的地方。考上了就證明你是人尖,你是上等人類,讓你到大學深造,成為人才,讓你成為祖國建設的接班人,輝煌你的前途,改變你的命運,光耀你家的門庭,恩惠你的父母,造就你的一生。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做為一名青少年奮不顧身向前走,向上奔,爭做優秀的人類群體,這才是人類得以發展和進步的最根本的道理,一個最硬最硬的道理。要不然,人類就要倒退了。家將不家,國將不國,人將不人了。地球,恐怕很快就要毀滅了。

  三、學習的策略

  1、必記內容

  所有的在校學生,最終都將面對中招、高招考試,考試中得高分是硬道理。為參加中考也好,高考也好,我們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前面講過記憶很重要,那麼,到底要記哪些東西呢?

  一是,記最基本的知識內容。如英語學習,你必須記單詞。學英語不記單詞,你就不會讀,不會讀你就不會看懂題,怎麼做考試卷?你還要記語法,還要多說,英語不是文化科學知識,而是一門交際語言,學它是供和人交流的。聽說讀寫都得過關。數理化裡有許多為什麼,惟有在學英語時你不應該有那麼多為什麼,那麼我問你,這是一本書,英國美國人說它是“Book.Thisisabook.”,你知道外國人為什麼不說他是一本書,而要說Thisisabook.嗎?我告訴你,因為外國人他不這麼說。所以學英語,老師怎麼教你就怎麼學,你記住老師的說法就行了。那是一門語言,人家就是那麼發音,那麼叫的。你就得記住banana是香蕉,sun是太陽,你就得記住“爹father娘mother,哥哥弟弟brother,姐姐妹妹sister,叔叔舅舅叫uncle……”。外國的傻子都會說英語,你看美國的傻子會不會講英語。沒有那麼多為什麼。你得把單詞記熟了,不記是不行的。現在國門打開了,你得面向世界,將來很多同學是有機會走出國門的。2008年,中國承辦了第29屆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當時在中國奧委會招聘奧運會的清潔工,條件是英語必須達到國家考試六級,聽說讀寫都要過關才行。不好好學英語,將來連清潔工都當不上。

  現在有不少的外國人也要學漢語,我國青少年有不少人在考託福,想考出國門,想託美國英國的福,告訴你,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過去的中國了,現在也有不少外國人想託中國人的福,他們也要努力地學漢語,要想進入中國來學習,也得先進行過關考試,叫做“HSK”漢語水平測試,2004年就有不少國家的3.5萬人參加了這種“漢語託福”簡稱“漢託”考試。其中就考過類似這樣的題:

  “劉備三顧茅******A 房 B 廁 C 屋 D 蘆”

  這樣的四選一的題目。外國學生肯定也會問,為什麼不是“三顧茅房”、“三顧茅廁”或“三顧茅屋”?卻偏要是“三顧茅蘆”呢?我們也得像他們難為我們中國人學英語一樣,讓他們也去難為難為他們。

  學習中你還要記生字、生詞、名詞佳句、經典句式。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中就有“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不必說的什麼都說了,不必說的比要說的還要多。“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像這樣好的句式,值得一記。

  二是,你要記定理、推論、公式。

  三是,要記例題、典型題目的解法套路。把典型題目的解法套路轉化成記憶很重要。這是應對大中考試必勝的法寶。如果,考前每個學科你有300-500個常規題的正確解法記憶在胸,你的考試不想成功都不可能。英語考試我們說,得選擇者得天下。只要你掌握了一套做選擇題的套路,你的考試勝算的機率就高得多。比如語文,基礎知識重要,作文也很重要。甚至有人說,得作文者得天下。寫作文也是有套路的。比如,我們學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開頭寫到: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你寫作文時是可以套用的,為什麼不可以寫:“這幾天心裡很不好受,今晚在村頭那棵大槐樹下坐著乘涼,忽然想起了那個人,要是……,那該多好呀!……”

  又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套用著寫:“這幾天真是太難過了,今晚在自己的小屋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了,我家的那隻可愛的小貓,可是她……”***她被媽媽送人了,或者被大老鼠給吃掉了。******如果有人笑,可舉例:一隻老虎被一頭驢給追得到處亂跑,快嚇死了。有些孩子在家把父母給教訓得不知東南西北***。

  宋代詩人楊萬里寫過一首讚頌西湖美景的詩,詩中寫道: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當你五六月份的時候,上伊川去汝州的路上,在靠伊河灘附近看到有一些較大的荷塘,好幾個挺大的。不過再大也沒有西湖那樣寬闊博大,看著也是很美的,新鮮的泥土味、美麗的荷葉荷花、清新的荷香、勃勃的生機,真是讓人心曠神怡,令人激動令人留戀忘返。我們想寫寫她,照樣可以套用這首詩嗎,為什麼不可以這樣來寫:

  “已是伊河六月之時,這裡的風光雖比不了西湖,說不上是`接天蓮葉無窮碧`,可怎麼也能稱得上是`映日荷花別樣紅’吧!”

  好多東西是可以套用的,就看你會不會套,會不會用,我們最最敬愛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我們的四大文學家魯迅、冰心、矛盾、金庸都曾大量地套用過前人的文章和詩句。中國大文豪矛盾***姓沈名德鴻字雁冰筆名***,曾經下苦功夫背誦過中國文學史上的大名著《紅樓夢》,其目的就是要從前文豪曹雪芹那裡活學活用借鑑些東西來。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好,用得妙,就是你的水平了。所謂的引經舉典,就是會活學活用古人、前人的藝術成果。這是很妙的,妙得不得了。其實寫作文很簡單,非常簡單。今後你就這麼做文章,保準寫得好,還會成為班級同學的範文呢。

  記憶學習內容的時間,有課堂學習記憶,我們稱為一流學習時間;有課餘自學時間,我們稱為二流學習時間;有參加課餘輔導時間,我們稱為三流學習時間。大家應該重視一流學習時間,充分利用一流學習時間,把記憶的重點放在一流學習時間內來完成。要發展性地增強二流學習時間,這是一種自覺的學習時間,自由的學習時間,是值得珍惜和開發地利用的。一、二流學習時間用得好,三流學習時間可以不要。

  2、建立練習中的錯誤檔案

  建立一個錯題本,對平時學習中、做作業、做練習中、考試中出現的錯誤,出現的作錯的題一一記錄在案,進行一一分析總結,一一強化這種題目的解法套路。在學習中允許犯錯誤,但不允許自己犯同樣的錯誤。誰能及時地把自己在學習中出現的“犯罪事實”一一記錄在案,搞明白了,誰就能保證以後不犯或儘可能地少“犯罪”,你就能實現在中考、高考這樣的大考中,超長髮揮,勝算的一定是你,不會是別人。這就是實力,這就是能力。

  3、掌握學習的技巧

  學習的技巧之一:要理解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學習的成功者只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學習的失敗者只做自己愛做的事情。有個學生,他就愛學數學,所以專學數學,就和數學老師的關係好。他不愛學英語,他的英語成績則是:稱勾掛豆腐――提不起來,大小型考試,基本沒有及格過。中招他失敗了。中學生,人家要考什麼你得學什麼,中考、高考不以你的興趣愛好為轉移。反過來,你要以學校所開設的課程、中高考要考的科目為轉移。要全面發展地學習。

  學習的技巧之二:建立學習中的錯誤記錄本。啥叫考出水平,看懂的做得出,會做的不丟分就是水平。人人都能看懂《紅樓夢》,但有幾個人能寫出《紅樓夢》!看懂做不了,那叫眼高手低、水平低。會做的做不對,那叫毛病百出,根本就沒水平。能看懂的就會做,會做的一分都不會失,百分百做得對,這叫高水平。這個問題前面已經講過了,這裡也不再講了。

  學習的技巧之三:多問一些為什麼。按照我將來要講的學習新理念去學習。今天沒法講,沒時間講。

  學習的技巧之四:對學習要想辦法產生一定的興趣。沒有學習興趣你在學校學習不能成功。

  學習的技巧之五:要尋找那種靜下心來,鑽得進去,惟學習為樂趣,能夠耐得住寂寞的感覺。古來聖賢多寂寞,學習上耐不住寂寞,你是不會成為學習的成功者的,將來你也成不了聖賢之人。

  4、應考技巧

  我們說,在考場上,80%是考實力,20%是考技巧。有實力如虎添翼。當然,考試時是有一些技巧的。比如,考英語聽力的技巧就是,第一,你要聽英語老師的話。第二,在考前30分鐘帶上耳機聽上一段除歌曲以外的任何東西的英語磁帶,然後,不要和別人再講話***當然進入考點的時候,門崗向你要准考證,你還是要說話***,再深吸一口氣,鎮定自若地走進考場,靜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什麼也不去想,單等老師髮捲子給你。這樣做你能多得幾分,可能是兩三分***山東的人口基數大上億人,中學生也多,每年的中高考可能一分壓千人***。為啥這樣做?因為,英語聽力題是由簡單到難的來設計的,可據統計顯示,學生往往在最簡單的前5道小題錯中出現的錯題率最高。專家分析說,是因為開考聽力時,學生一開始聽時總有一些緊張和不適應的感覺造成的。我們讓你在考前先聽,並要你聽後保持冷靜地進入考場,就是想把你帶進聽英語的意境之中去,讓你的緊張與不適應期前移。就象運動員參加正式比賽前要熱身一樣。當然英語中作選擇題也是有技巧的,英語老師會給你講技巧做法時,你可要聽好了,我不給你講。如果你學不會,到時候只會用寫著A、B、C、D四個字母的四個小紙團握在手心晃一晃選中哪個就填哪個的話,你可是得不了高分的。儘管這也是一種新型的作題方法,但其選中率太低,還是不可取的。有人想到哪裡,就選那個,也不行。這樣做題不講科學,考試時只講唯心,憑運氣不行。

  至於其它學科的應考技巧,老師平時會講給大家聽的,你要做一個聽話的學生,老師肯定都會告訴你的。不用我講。

  5、選擇輔導資料的技巧

  對於非畢業班的同學要在老師的具體指導下選擇少量的輔助資料就可以了。對於初三、高三的同學來說你選擇輔助資料時,可是要在非同一般的思想指導下來選擇的。首先,要選擇那些最能反映中高考內容和題型,與最近的中高考要求最接近的新型資料。

  2003年成功地參加高考的一位考生,在寫給04年正處於緊張複習階段的考生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03年高考前2個多月,我清楚地意識到我要在高考中失敗。因為,儘管我的其它各科成績都不錯,但就是英語成績太差,每次考試滿分150分我只能得五六十分,這一科成績的低落就像一座大山足以阻止我走進大學的校門,十幾年的寒窗之苦將白受。在這個時候提高我的英語成績顯得極其迫切而又特別需要,老師這時也找我談話,希望我能在英語學習上多花點時間,重點突破突破英語。我也下定了決心。怎麼個突破法呢?想來想去,我還是挑中了做38+2套題。在那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幾乎是三天兩套題地做,大小題不會做我就去請教同學和老師,一定要搞明白為止。做到後來,我發現我的英語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英語老師也發現我一個多月後,像變了個人似地,讓他不敢相信我有那麼大的進步。結果,在高考中我的英語考了136分。是38套題幫我搬走了擋在我前進道路上的一座大山。如今,我如願意償地走進了重點大學校園,我要感謝38套題。

  參加高考練38套真正的高考題,高考模擬題,就如同運動員參加比賽進行熱身賽和賽場適應性訓練一樣有效。肯定要比不練的人勝算得多。其實,依我看,中高考複習的同學就需幹兩件事:第一,認真總結歸納所學課本的基本內容和基本題型解法,加強記憶。第二,認真努力做好38套題。幹好這兩件事,你就可以成功了。其他的複習資料甚至可以不要。

  四、中學生的心理調節

  身心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是順利進行學習生活的保證。同學們在生物課、政治思想品德課中都學習過關於健康的新概念。應該知道現在身體和心理都健康才叫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光身體健康,心理不健康,那個膀大腰圓,體格健美的人,可能心狠手毒,是個恐怖主義者,是個專業的危害社會、危害人類的人,可能是個心理變態的傢伙。前幾年,有一段在洛陽市澗西區,出現了一系列專門攻擊青年女性的傷害案件,一個身強力壯的傢伙,騎著自行車,在陰暗的地方看到青年女性迎面過來之時,冷不防騎車與對方擦肩而過,碰對方一下,女青年就被傷害了。他用的是一根象架子車條那樣粗細的把一頭打磨得極尖,鋒利無比的不鏽鋼釺,在與女青年擦肩而過之際,直刺女青年的胸部,深則刺中心臟,當場奪命。我就曾參與救助過一名女受害者,也曾親自看到並摸了摸醫生從受害人身上艱難地取出的那把罪惡的鋼釺。好則這位女青年是幸運的,離心臟只差半公分,沒被奪命。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個變態的傢伙最後被逮捕了,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當然心理健康,而身體不健康也是不行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著名的科學工作者蔣築英、羅健夫,就因病英年早逝了。260多年來至今為止,解決著名的數學猜想――歌德巴赫猜想,成果最好的我國偉大的數學家陳景潤先生因病去逝得也太早了,要是他能活到現在也不過才80多歲,也許這個被世界上好幾個國家懸賞200萬美元需要解決的數學難題,早已被陳先生解決了,這顆數學皇冠上的名珠早已收入中國囊中。可惜,陳景潤先生他去了,至今中外沒有人能超過陳大師,歌德巴赫猜想,依然是猜想,沒有變成定理。所以,人呀,要努力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是很重要的。做為一箇中學生,要從現在開始加強心理調節,且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正確面對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問題。

  如何面對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問題,這取決於你對生活的理解。我們把問題分為兩類,其一是暫時出現的問題,比如,就餐時別的同學一不小心把浠飯灑在了你的身上,這是一個突然出現的原來並不存在的問題,我們把它叫做暫時問題。如果對方馬上表現出一種歉意,連聲對你說:“對不起,實在對不起!”並趕忙放下碗,就要替你去擦去弄乾淨,你也並不在意地心胸寬廣地對對方說:“沒關係,我自己來。”這種相互的理解和你對對方的寬容,你所呈現的高姿態、文明素質,不但使你們之間沒有不愉快,說不定今後你們也可能成為好朋友呢!暫時的問題是可以得到較好地解決的,能夠解決的問題,就不應該成為問題。其二是永遠存在的,不可改變的問題。比如,生養你的父母,不管他們有沒有本事,有沒有很大的能力;不管他們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企業家、革命幹部,不管他們現在是不是有錢,他們將永遠是你的父母,你們將永遠是他們的兒女。這是將永遠存在下去的問題,我們稱之為永久性問題。這樣的問題是永遠不可改變的。既然就這樣了,沒辦法改變,永遠也不能改變,那還叫什麼問題。根本就不叫問題。既然暫時性問題可以得以解決不叫問題,永久性問題無法改變也不叫問題,那世界上還有什麼問題呢?對呀,在我們的周圍是不存在問題的,我們要是都用這樣樂觀的、博大的、開放式的、積極的態度去看待所謂的問題,那你的心理、你的心態、你對人對事的方式方法,你看該有多好呀。你將會正確處理一切問題。使你的生活中永遠不為問題而發愁,你將是一個永遠被幸福和歡樂相伴著健康成長著的人!

  2、行為的改變

  一個人的行為優良,習慣好,就是把問題轉化、消除和解決的過程。相反,一個人行為不良,習慣不良,那麼他將處處製造矛盾、創造問題,把一切事情變得複雜化,會把沒問題的事搞出問題來,把小問題搞成大問題。他的一生以問題和麻煩相伴,苦惱與他形影不離,他的生活糟糕透了。他的一生可能都是不幸福,一點都不幸福,不快樂,永遠都不快樂。所以,每個人都要努力地改變自己不良的行為和不良的習慣,這關乎一個人的一生的快樂和命運。

  3、今天的努力為什麼

  今天的努力為什麼?這是個一定要看清楚、弄明白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一兩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今天的努力是為了選擇明天的教育,明天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將決定你的一生。你看,這個問題重要不重要!

  較早以前在英國的一個小村莊,兩個十來歲的小男孩小丘吉爾和小福來明正在玩耍。一不小心,小丘吉爾掉進了足以要了他的小命的糞坑裡。小福來明的呼叫聲招來了正在忙著幹活的老福來明,老福來明奮不顧身跳進骯髒的糞坑救出了小丘吉爾。第二天一大早,在老福來明的家門前出現了一輛豪華馬車,車上坐著一位身材魁武、彬彬有禮的紳士。此人,正是小丘吉爾的父親――老丘吉爾。他是為感謝老福來明的救子之恩特意而來的,他帶著一箱子錢,他要把一箱的錢送給老福來明。可是,老福來明拒絕了。老福來明說,他自己是信教徒,救孩子是上帝的安排,如果收了這錢,他就不是一個好教徒。這時,從院子裡走出了那個和小丘吉爾一起玩耍的髒兮兮的小福來明,老丘吉爾眼前馬上一亮,改變了主意,果斷地對老福來明說:就請你讓我把這個小孩帶到倫敦去,讓他和我的兒子一起去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吧......。後來,丘吉爾成了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國家元首,帶領英軍打敗了德國納粹頭子希特勒,結束了罪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福來明也為人類做出了比丘吉爾還要大的貢獻,他在醫學事業上蓬勃發展,取得了舉世囑目的成績,特別是福來明發現並研製出了抗菌消炎藥物青黴素,讓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從中受益解除痛苦。丘吉爾主要對英國做出了貢獻,也對世界和平做出了一定時期的貢獻。而福來明確是為全人類做出了永久的貢獻。所以說,福來明的貢獻比丘吉爾的還要大。

  魯迅先生在小說《故鄉》裡,詳細地記述了“我”和主人公“閏土”之間的情感變化。少年時代,我和每逢過年過節到我家做工的那個有著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的少年閏土成為了一對好夥伴,我們一起玩耍,一起捉鳥,我聽閏土給我講有趣的事情,兩個人之間有著無盡的歡樂和依戀,過了正月閏土要回家的時候,我捨不得他走,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裡,哭著不肯出門。那時候,我們之間是平等、友好、無拘無束的,沒有任何區別的,我還喚他“閏土哥”。後來,我到了外地求學,併到了日本留學。20多年後,我從二千多裡地外回到別了二十多年的故鄉,心中仍然想著要見一見我的好夥伴閏土。午飯後,坐著喝茶,覺得外面有人進來,便起身迎上去,我一見便知道這是閏土,但已不是我先前記憶上的閏土了,他先前紫色的圓臉已變作灰黃,而且有了許多皺紋,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著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雙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松樹皮。

  我很興奮,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就像從前那樣地叫著對他說:“阿,閏土哥,――你來了?”

  而他卻站住了,臉上現出了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動嘴又沒作聲,後來他態度恭敬地對我叫道:“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現在我才明白,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可以說,是不同的教育,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無形中創造了人的地位區別,同是純真、自然的心靈,卻又因不同的人生歷程,把一個人塑造成高貴的老爺,另一個人卻仍然是低賤的凡民。社會人生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複雜起來。

  世界聞名的美國私立大學――哈佛大學,已經培養出了幾十位各國元首、政界要員;日本首相基本全畢業於世界排名第三的東京大學;世界排名第183位的中國清華大學已經出現了中國政界許多要員,我們現任胡錦濤、國務委員***、國家前朱榕基等都是清華大學畢業的。如果有一天你能進入清華大學就讀,這就意味著40年後,你可能就是中國的,或者國務委員,或者是哪個省的、書記什麼的。也許與你同宿舍的、上下鋪的那個哥們兒,幾十年後就是國家的什麼領導人。能夠與未來的或國務委員、住一個宿舍,住上下鋪,那是什麼滋味?那個時候,你想辦什麼事情你辦不了!如果,你能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可能與你同室的同窗好友中有好幾個國家未來的總統,那個時候你必將能為增進世界各國的和平程序做出巨大的貢獻,你將成為一個很了不起的中國人。

  所以,我們說,今天的努力是為了選擇明天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明天的教育決定你的一生。

  期待著,我們的每位同學今天都能努力地學習,每位同學明天都能選擇一個最理想的教育,更期待著每位同學都能擁有一個更加燦爛輝煌的人生!

  二

  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因素很多,例如學習目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先天遺傳素質、後天身體狀況、教師與家長教育水平高低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校園小環境與社會大氣候的影響、原有知識基礎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強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兩條:一是想學***目的態度***;二是會學***學習方法***。

  第一講學習要有科學的方法

  可以說,所有學生在剛進校的時候,都是想學的。但是,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同是那幾個老師所教,使用統一課本,入學時基礎差不多,過了一段時間,成績就會出現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高二年級甚至到高下學期便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證。什麼原因呢?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雖然開始個個想學好,但是有的會學,有的不會學。會學的學生因學習得法而成績好,成績好又可以激發興趣,增強信心,更加想學。越想學知識越增加,智力越發展,能力越提高,成績越拔尖,形成良性迴圈。不會學習的學生,開始學習不得法而成績暫時不好,如能及時總結教訓,改進學法,變不會學習為會學習,經過一番努力是可以趕上去的。如果任其發展,不思改進完善,不作努力,成績會越越來越差。當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後,就不容易趕上了。那時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不想學習。越不想學成績越差,繼而在思想上產生一種對自我能力的懷疑,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對學習完全失去了信心,厭惡、害怕甚至拒絕學習。這種惡性迴圈一旦形成,必將成為學習上的失敗者。分析這兩種學生的發展過程,前者走的是:想學——會學——更想學的路線,後者走的是:想學——不會學——不想學的路線。兩條路線起點相同,分歧點就在學習方法上。

  由此可見,會不會學習,也就是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對廣大青少年學生來說,確是至關重要的。

  什麼叫學習方法?就是學習時採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徑。只要在學習,就必然採用某種方法:這種方法是科學的還是不科學的?是主動學習掌握的還是無意之中形成的?對促進學習成績上升、學習能力提高,作用是大還是小?只是沒有想過,或雖想過但沒有認真注意和研究總結罷了。通過調查和觀察,就會發現,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上課前,有的學生對老師這堂課要講的內容一無所知,坐等老師上課講解,老師講什麼就聽是什麼,老師叫幹什麼就幹什麼,顯得呆板被動,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的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聽課時有的放矢,對預習發現的難點、重點和關鍵的地方細聽詳記、思考理解,當堂掌握,在學習中較好地發揮了主體作用。同是預習,方法也不一樣。有的看起書來,象是看小說似的,不大容易發現問題,更難掌握教材的內在聯絡,即使發現什麼問題,也不停下來問個為什麼,不去追根求源搞清楚;有的看書時動手又動腦,把新課中的舊概念、舊知識查個水落石出,對新課中的問題能理解的就當時弄通,弄不通的就記下來,等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聽老師分析講解。

  課堂上,有的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聽講;有的分心走神,瞌睡打盹。同是聽課,有的象架錄音機,全聽全錄;有的象個速記員,邊聽邊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一大堆;有的以聽為主,邊聽邊思考,有了問題記下來;有的乾脆不記,只顧聽講;也有的邊聽講邊劃書邊思考。同樣是思考,有的思考當堂內容,有的思考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有的思考教師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的思路相比較。

  下課後,有的學生搶做作業,作業一完,萬事大吉;有的先回憶複習課上講的內容,然後看書整理筆記,把教材充分理解掌握了,才開始做作業。有的課上未聽懂,下課也不問,隨它去了,玩得天暈地黑。

  同樣,在看參考書、做習題、階段總結、考前複習以及考後分析等其它環節上,也都存在著種種不同的做法。

  以上是從每個具體學習環節上看的。如果從學習整體過程上看,也是形式多樣,方法各異。有的先預習後上課;有的不預習就上課;有的只重視上課,課後抄抄作業就算;有的課上未聽好,課後一頭鑽進作業堆裡面;有的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試背筆記;也有的課前認真預習,課上專心聽講,課後及時整理,獨立完成作業,按期做好階段復結;還有的定有周密的學習計劃,合理地安排時間,科學地進行預習、聽課、作業、複習、總結,考試時胸有成竹,每考必勝……

  以上方法是怎樣來的呢?通過調查可知,來源於五個方面:***1***向別人學的;***2***自己摸索“悟”出來的;***3***同學之間研究切磋得來的;***4***老師斷斷續續指點的;***5***從某些書中受到啟發的。不管從哪個方面得來的,難免是片面體會或“一孔之見”,往往屬於經驗型,帶有片面性,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適用性。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找到一種便於自已掌握和運用的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哪兒呢?近幾年,筆者通過大量的調查總結成績較好的學生,並分別邀請其中成績拔尖、學習有法的同學開了幾十次座談會,讓他們介紹學法,總結經驗,探求規律。大家傾向一致的意見是:每天六節課中的新授課,都要按照:

  預習——上課——整理——作業這四個步驟組成的環節滾動一次。一個章節結束,都要進行系統復結這一步驟,使每課時的各環節環環相扣,形成整體,不僅如此,他們在每個步驟上都有許多具體做法和嚴格要求,對可能出現的不同情況,也都有得力的措施。把這些做法、要求和措施集中起來,把前四個步驟稱為環節,構成完成每一課時的學習不可缺少的四環,加上最後一個步驟,合稱“四環一步”。按照這一過程去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按每一環節和步驟上的科學方法去做,就稱為“四環一步”學習法。

  如果從一個階段或一個章節來看,教師在教幾個課時之後,一般要按章節,按單元把所學內容聯絡起來複結一次,學生也往往要根據所學內容的知識結構進行復結,使自己的知識前後銜接,融匯貫通,達到系統掌握之目的。

  綜上所述,學生學習過程應由每一課時的四大環節加上階段系統復結這一必要步驟組成,“四環節”以上課為中心,每天必做;“一步”按章節,分單元進行。四環節一步驟節節相連,步步相通,構成了學習過程的有機整體。預習是起始環節。為上課掃清障礙,開闢道路,做好知識上的準備;上課是中心環節,既是預習的目的,又是對預習的檢驗,同時對下面幾個環節起到關鍵作用;課後整理消化是中繼環節,是上課的延續和加強,又為順利做作業創造條件;獨立完成作業是深化環節,既鞏固前面的成果,又為階段複習提供了典型材料;系統復結是貫通步驟,是對本階段諸課時學習的回顧與總結、提高與昇華,又為轉入下一階段學習奠定了基礎。“四環一步”缺一不可,否則,就使學習過程中斷,破壞學習的連貫性和方法的整體性。運用這一方法進行學習,符合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心理過程,又與教師教的過程相配合,相輔相成,渾為一體,符合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

  第二講 認真預習初步加工

  預習,即課前自學。是學習新知識的起始環節。一般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為上課做好知識上的準備的過程。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說,大致可以分為三種:***1***課前預習。是在老師講課以前,先自學下一節課要講的新內容;***2***階段預習。指預習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內容,範圍往往是一章或幾章,需要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才能進行;***3***學期預習。指開學前在假期裡,把新學期的教材先自學一遍。這三種預習,一個比一個線條要粗。

  課前預習有以下幾點好處:

  1.預習可以提前消滅聽課中的“攔路虎”。

  通過預習,必然會發現有部分內容弄不懂。為什麼看不懂呢?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掌握好有關的舊知識,也可以說沒有掌握好新課的預備知識。預習就象“火力偵察”,可以發現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絆腳石”。這樣,在學習和理解新知識時就會很順利。有的學生之所以聽講效果差,有一條原因,就是沒有準備好聽課前所必需的舊知識,從而給聽課帶來了各種困難,很難做到當堂理解。結果上課時間被白白浪費。而預習,就可以避免這種被動局面的出現。例如,課前預習到初一數學《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節時,書中有這樣一段話:“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求這個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它的一般步驟與解一元一次方程類似,但一定要注意當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必須改變”。如果不預習,上課時老師又不復習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講“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必須改變”的內容,有的同學就會聽不懂。如果停下來,去問同學或查書,就會耽誤了聽課,結果,一步掉隊步步掉隊,再聽也接不上了。這節課可能弄得心煩意亂,毫無成效。如果在預習過程中及時補上舊知識,上課聽講,接受新知識就會比較順利。

  2.預習可以提高聽講水平。

  一般說來,預習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了,總會遺留下一些不懂的問題,盼著上課時解決。這樣聽講目的明確,態度積極,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講效果好。比那些老師講什麼聽什麼、主觀上沒有思想準備、沒有重點、沒有具體目標的學生,要主動得多。當老師講到自己預習時已經理解的部分時,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師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或同學的思路進行比較,看教師或同學高明在什麼地方,不足在什麼地方,自己還有哪些理解不夠的地方,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假定書上有一道題,有A、B、C三種解法,你預習時掌握了B種解法。課堂上老師把問題提出後,你就會胸有成竹地期待著,看老師或同學是怎樣做的。如果有同學用C種方法解時,就可以舉手提出你的B種解法,因為你的解法比較高明,教師、同學都會向你投來讚賞的目光,你心裡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感。如果那個同學也用B種方法解,你會因為與他不謀而合而高興。如果老師在總結同學們的解法之後,提出了A種解法,你就會感到驚喜不已,心中有頓開茅塞、別有洞天之感,佩服老師高明,更加虛心向老師學習,拍腦袋責備自己為什麼沒有想到這一步,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激起今後預習的慾望。可見,預習後上課不是沒事幹,而是聽有重點,看有“門道”,學有目標,重在思考。這樣做,不僅有利於掌握新知識,而且有利於思維能力的發展。

  如果先不預習,不管用哪種解法解,都認為對,不會產生上面的情感體驗,印象淡薄。由於盲目的聽課,聽和記本來就夠緊張的了,哪裡還能夠勻出精力來思考理解?更談不上與教師同學比較思路了。

  3.預習可以提高筆記水平。

  由於預習時看過課本,所以老師講的內容及教師板書,書上有沒有,心裡一清二楚。凡是書上有的,上課可以不記或少記,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課後記。上課時,著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覆提醒的關鍵問題。這樣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有的同學課前不預習,不知教師板書的內容書上有沒有,從頭抄到底,顧不上聽課,更來不及思考,失去了許多寶貴時間。後來翻翻書,原來許多內容書上都有,根本用不著抄。著種盲目性的聽課,大大影響了聽課的效果。

  那麼應該怎樣預習呢?

  一是要妥善安排時間。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這樣印象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應選擇那些自己學起來吃力,又輪到新講課的科目進行重點預習,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學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週要講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二是要明確任務。預的任務是要先感知教材,初步處理加工,為新課的順利進行掃清障礙。具體任務,要根據不同科目、不同內容來確定。一般有:***1***鞏固複習舊概念,查清理解新概念,查不清、理解不透的記下來。***2***初步理解新課的這部分基本內容是什麼?思路如何?在原有知識結構上向前跨進了多遠?***3***找出書中重點、難點和自己感到費解的地方。***4***把本課後面的練習嘗試性地做一做,不會做可以再預習,也可以記下來,等老師授課時注意聽講或提問。 三是要看、做、思三者相結合。看,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後用筆勾劃出書上重要的內容,需要查的就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想一想,需要記的就記。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準備工作以及做做本課後的練習題。思,指看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預習以後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做好預習工作,還要注意幾個問題。如果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方法,先預習後上課,一下子全面鋪開,科科課課都搞提前預習,時間就會不夠用,弄得十分緊張,質量也未必能夠有所保證。解決的辦法是: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嚐到甜頭,取得經驗後,在時間允許的前提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展開。二是預習應在做完當天作業之後進行。時間多時,就多預習幾門,鑽得深一點;否則就少預習幾門,鑽得淺一點。切不可每天學習任務還沒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前面講過,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四個環節組成了每課時的一個圓環,只有當前邊一圈滾過之後,方才能滾下面的一圈,不能因重視一個環節而打亂了圓環滾動“軌跡”,影響其它環節的執行。三是學習差的同學,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後花大量時間補缺和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擠不出時間預習。其實,這種同學差的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不預習”上,因為前面一個圓環“欠債”,而影響了下面環節的順利進行。這些同學在短時間內要多吃些苦,在完成每天學習任務之後,加班個把小時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也可以減少許多,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改變了,就不需要再加班了。四是根據學習的慣性理論,在各門學習成績都很好的情況下,有特殊原因,時間太緊,對自己擅長學科也不一定要課課預習,不是重點、難點的章節也可以不預習。思路照樣聯絡得上,好象鐵軌上留有縫隙,火車照樣通過一樣,但是距離不能太遠,否則就會造成“翻車”。

  第三講專心上課積極思考

  上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一箇中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在課堂上度過,各科知識的獲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上課這一環節完成。從學法調查中可知:凡是學習得法、成績好的學生都十分重視上課這一環。凡是未學好、成績差的同學,最主要就差在沒有專心上課上。

  那麼怎樣才能專心上好課呢?

  1.重視聽講。充分認識到老師在上課時的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在上課時表現得最充分,時而指引方向,時而啟發誘導,時而鼓勁加油,時而扶持幫助,教者始終處在學生的前列,為學生引路導航、指點迷津。老師的分析講解、啟發點撥,不管從內容的連續性、生動性還是從方法的系統性、靈活性,都比課後的輔導詳細得多,更是同學們自己看書遠遠不能比擬的。不僅如此,教師還能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應,不斷調整教學的進度和方式。千方百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可以說,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走的是一條最簡捷的認識道路。每位同學應虛心向老師學習,在老師指導啟發下上好每一節課。有的同學認為,好在我有小課老師輔導,週末上上小課就行了,這些想法千萬要不得,有了這些念頭無意之中就會放鬆聽課,降低四十五分鐘的效率。

  2.專心聽講。課上應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眼睛要盯著老師的嘴;看老師表情;耳朵聽老師講課的聲音;頭腦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思路應與老師保持一致。有的同學努力這樣去做了,但是,有時聽著聽著,自己的思路離開了老師講解的思路,獨自思考起來。我們說,上課向老師學習是有時間性的,千萬不要丟掉這個寶貴的機會。要儘量強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與老師的思路保持一致,同步前進。如果自己在老師啟發下有了比較好的想法,可以在筆記本上記下幾筆,等下課後再去深入思考。在課堂上思路不可離開“嚮導”,單獨行動,更不能亂髮奇想,思想上“開小差”。課堂上“分心”、思想上“跑馬”是學習的大敵。

  3.會聽門道。一般老師上課分成幾個大步驟:開始複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接著引入新課,進行分析、論證、推理。啟發引導同學們理解掌握新課的內容,最後還要概括小結一下。如果是數理化英語等科目,中間可能還要進行一些必要的練習。同學們要聽得出來,明白每一步驟活動的目的。

  另外,在聽課時,有的同學從興趣出發,對自己想聽的認真聽,對那些理論性強、比較枯燥的內容就不認真聽,這樣也是不行的,因為知識是有連續性的,忽視了哪一部分都會破壞知識的系統性,降低學習效果。

  4.當堂弄懂。指課堂上就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學的新內容。一堂新課,總要介紹一些新概念、新關係、新技巧、新方法。那麼,課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個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對數理化中的公式、法則、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樣推匯出來的,以及如何變形和運用。對政史地文中的原則、要點、方法要當堂理解和記憶。對英語中的新詞、句型、語法關係要及時熟記和掌握,當堂任務當堂完成,儘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課後負擔。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當堂懂呢?這與個人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以及預習程度都有關係。在課堂上教師講到哪裡,你就想到哪裡,教師講什麼問題,你就理解什麼問題,教師“啟”,你就“發”,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在思考理解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下面兩種情況,要學會處理。

  一是在理解過程中出現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地方,應爭取在老師允許下提出問題。當場把它弄懂。如果課堂上不允許停下來解答你的問題,這時的思路就不要停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不休,在及時做好必要的記錄的情況下暫時跨過去,繼續聽老師分析講解下面的內容,等下課後再去請教老師,把課上“卡殼”的地方弄懂。

  二是有的同學由於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理解上,顧不上記筆記。一課下來見別人記了很多,自己記的甚少,心裡不踏實,懷疑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對。這個問題必須搞清楚。記筆記是為了幫助理解記憶的,記是手段,理解是目的。如果上課時既能理解又能記好筆記,當然更好。如果二者之中只能顧其一的話,那麼就乾脆不記,以保證專心聽講和當堂理解。等下課後,再借別人的筆記補一補。課上雖說顧不上記,手裡也要拿一支筆,當老師講到某個問題對自己有啟發時,或某個問題不懂、或有什麼好的想法時,可在紙上或書上簡要地記上幾筆或畫個符號,留待課後重點解決,防止關鍵地方或有價值的地方漏掉。有的同學認為,不管懂不懂,先記下來,等課後再慢慢理解、消化、吸收。本意並不錯,但是一旦有了這種想法,上課腦筋不大動,拼命記筆記,下課筆記一大本,問題一大堆。想把一個一個問題都思考弄通,但時間和精力都不允許。無行當中“欠”了帳,欠帳多了,成績就拉下來了,智力發展也就慢了。

  5.理清思路。指自己的思路不但要跟著老師走,而且要把知識發展思路及教師引導思路理清楚。知識發展思路,在預習時可能理過,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課時就應特別注意,弄清楚本節課所學的新內容,是怎麼從上節課發展來的,在本學科知識體系中處在是什麼位置,有什麼作用,等等。這樣理,有利於理解也有利於記憶。

  教師講課時,不但要理清知識發展思路,而且要想方設法講解、啟發,讓同學們懂,這就是教師的引導思路。怎樣理清教師的引導思路呢?一般來說,應做到如下四點:首先應認清“一條大路”,即老師每上一節課,從頭至尾所走過的路。這節課主要內容是什麼,老師開頭怎樣引入的,中間怎樣分析引導的,最後怎麼解決的,都應瞻前顧後地認識清楚。其次看怎樣“過關斬將”。一條大路不是直的,看有幾道彎,有幾個關卡,老師帶領學生怎麼過去的。第三看是否步步有據,環環相扣,每轉一個彎,每過一個關,是否順利通達,還有沒有“含糊”的地方。第四要評價老師思路。一般來說,老師思路是高明的,要搞清高明在什麼地方,用哪些思維方式,思維過程怎樣,虛心向老師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但是,有時老師的思路不一定是最佳的,同學們可以用自己的思路與其比較,通過比較一定受益匪淺。

  有的學生課上不大注意老師的講課思路,而偏重與記憶老師推導、總結出來的公式或結論,認為這是一條“捷徑”。其實,這是一條“死路”。因為學習是為了達到增長知識和發展智力這兩個目的,跳過認識事物的艱苦思考過程,死背結論是記不住的。就是記住一些,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識。死知識忘得快,又不能用於解決問題,更談不上發展智力。

  6.抓住關鍵。指抓住本節課知識內容上的關鍵和學科特點上的關鍵。知識內容上的關鍵因學科及具體內容而異。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關係式是關鍵,當老師講到這些關鍵地方,你一定要特別注意,緊抓不放。例如講到“勾股定理”一節,一定要抓住定理的內容***怎麼回事?***定理的證明***怎麼來的?***定理的應用***怎麼用的?***這些關鍵的地方抓住了,十分有利於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對於學科特點,不少同學往往容易忽視,不管上什麼學科的課,總是“聽、記、想”,不懂抓住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例如,有的學生,外語課上不願意跟著老師大聲朗讀;做分組實驗時,自己不動手,光看別人做,自己抄個結果;老師做演示實驗時,不注意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觀察和思考,只是看熱鬧,這些都是未抓住學科特點學習的具體表現。長此下去,必然會影響學習效果。實際上,各門學科的內容體系、發展思路、訓練要求及教的方法各有特點,學習中非抓住這些特點不可。例如,生物課經常使用實物模型、標本和掛圖進行教學,物理和化學課,則經常要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來認識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因此,在上物理、化學、生物課時要特別注意觀察和實驗,並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思考來掌握科學的概念和規律。代數的內容體系是通過運算種類的增加和數域的擴大來展開的,幾何的內容是通過由簡單的圖形到複雜圖形的認識逐步深入的,學習時就要抓住知識發展脈絡,通過大量演算、證明等練習,獲得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能力。語文和外語課就完全不同了,主要學習字、詞、句、章節等基本知識,並通過聽、說、讀、寫來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字。

  第四講 及時整理理解消化

  下課後,有的同學就忙著做作業,課間十分鐘也不休息。自習課上,作業多紀律就好,作業少紀律就差。課上聽得很好,甚至還有什麼好的想法,但幾天就忘了。這些現象,都說明還有一部分學生忽略或不重視課後整理、理解消化這一環節。按照正常學習程式,下課後,應把當天所學內容及時複習整理、理解消化吸收。具體地說,應做好下面四件事:嘗試回憶、看教科書、整理筆記和看參考書。

  1.嘗試回憶

  就是獨立地把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回想一遍,逼著自己專心致志地去動腦筋。象過電影一樣,在頭腦裡“重映”上課時的一幕又一幕,理解、消化一個又一個關鍵問題。好比牛吃草反芻那樣,吃的時候為了搶速度,狼吞虎嚥地吃下去,其中有“夾生”或“生吞活剝”的地方,休息時,再把食物回到口腔裡,細細地加以咀嚼。

  嘗試回憶的好處:一是可以檢查當天聽課的效果。如果自己能回憶出全部或大部分內容,就說明自己預習和上課的效果是好的。如果大部分回憶不出來,或關鍵的地方回憶出現中斷,思路連不起來,就應當及時尋找原因,改進預習和上課的方式方法。二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培養愛動腦筋的習慣。因為嘗試回憶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動腦筋思考。使學生的知識在大腦中“重現”。使其顯得突出、顯眼、深刻,起到鞏固強化記憶的作用。經常這樣回憶,不僅記憶力大增,而且能養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三是能提高看書和整理筆記的積極性。回憶是學習成果的無聲表達,如果表達不出來,自然會很著急地看書翻筆記,自覺地把遺忘部分作為重點來看。從而使看書和整理筆記有了明確的目的,提高積極性。

  那麼,怎樣進行嘗試回憶呢

  第一,回憶預習的經過。有哪幾個新概念,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當時還未懂,自己是怎麼查的,怎麼記的,怎麼想的。

  第二,回憶上課的經過。老師是怎樣引入新課的,自己懂的部分老師是怎麼講的,自己理解與教師講的是否一致?自己不懂的部分老師又是怎麼講的,關鍵的地方老師又是如何啟發、引導點撥的?為什麼自己預習時弄不懂,老師比自己高明在什麼地方?

  第三,回憶剛學的知識。是否真正理解,知識點是否銜接?尤其是理科內容,新知識是如何從舊知識推導或引入的,思路是否貫通?新知識與舊知識有哪些聯絡?

  回憶時,可以邊回憶邊對照課本和筆記,也可以先全部回憶一遍,把回憶不起來或理解不透的地方記下來,一起看書、查筆記,或請教別人把它弄通弄懂。

  2. 看教科書

  嘗試回憶後,不管你回憶起來還是回憶不起來,都應該從頭至尾、逐字逐句地看教科書。絲毫馬虎不得,要一面看書、一面思考。因為這時已不是初次看書,而是在預習、聽課和回憶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可以全面過目,重點思考。對前面環節中已經理解和記住的部分,不必再花很多的時間,要在那些回憶不起來、思考不連貫、理解不深的地方多花些時間,直到徹底弄懂記住為止。

  看書時,可用彩色筆把書上的重點、新概念、關鍵地方、容易忽略之處勾劃出來。在書的四周空白處,可以記上一些自己的簡要體會、高度概括課文內容的語言以及有利於記憶、帶有提示性的語句。如果書上寫不下,也可以寫在一張紙上,貼在書上的眉頭或邊角上。以便今後看書時,從這些地方迅速得到啟示,回憶起書中的主要內容和關鍵之處。有的同學平時只重視做題目,而不重視看教科書,事實上,這是捨本求末。近幾年高考和中考之後,有許多同學說:“都是書上的題目,太淺了,所以我未考好。”這些同學吃的就是不重視看教科書的虧。教師教書有句至理名言:“以綱***教學大綱***為綱,以本***教科書***為本。”同樣,這對同學們的學習也是適合的。

  3. 整理筆記

  整理筆記,主要是把上課時未記下的部分補起來,把記得不準確的地方更正過來,把次序顛倒、邏輯順序不清的地方整理一番。筆記的內容應當簡練明白,提綱攜領,詳略得當。一般來說,筆記的主要內容有:***1***預習時,發現自己掌握不太好或已忘了的舊概念、定理、公式等。***2***預習時發現的問題或體會。***3***自認為的重點、難點、關鍵。***4***聽講看書時自己悟出的重要體會。***5***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絡或結合點。***6***容易發生錯誤和混淆的概念。***7***補充書上或老師講課中的不足。***8***從參考書上摘錄下來的,對本課內容有極強針對性的材料等。

  如果平時每課都把筆記整理好,階段複習就有稽可查了,開啟筆記本要有盡有,檢檢順順就行了。一旦複習考試,花點兒時間把筆記本翻翻,眉目清楚、中心突出重點、難點、關鍵地方一目瞭然,大大省去了考前突擊查詢資料,重新思考,臨時歸納總結所花的時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理筆記是把知識深化、簡化和系統化的過程。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和特點。經過整理的筆記無疑是一份珍貴的複習資料,應該妥善保管,以備需時之用。

  4. 看參考書

  現在參考書很多,有的學生不加選擇,亂看一氣,實在是利少弊多。因為參考書是根據讀者的不同層次,從理解問題的不同角度,圍繞要解決的不同問題而編寫的。有的參考書內容超綱,或深或淺,還有少數參考書粗製濫造,錯漏百出。亂看參考書猶入把自己帶入山高路險的歧途上跋涉,事倍未必有功半,危害甚大。

  那麼,是不是就絕對不可以看呢?也不是,看看適宜的參考書還是很有益處的。特別是那些學有餘力的學生應該多看一些參考書。問題在於看什麼樣的參考書和怎麼看。下面提幾點意見供同學們參考。

  ***1***選擇深淺相宜,解疑釋難的參考書。每門課程可以選一本主要的參考書,這本主要參考書的編排體系應與教科書相同或相近,水平相當或略深一點,作為課本的伴讀本,其它的作為一般的參考書。

  ***2***有時先看教科書,對課本上知識基本理解後,再去看參考書。有時課本上的某一內容難於理解,也可先看參考書,看它是怎樣分析闡述的,從中受到啟發。

  ***3***緊緊圍繞老師講的中心內容去看參考書。參考不能“參”得太遠,如果脫離當時所學的中心內容,參考就會變成“干擾”了。

  ***4***參考書中有精彩的論述、精彩的題目,可以縮寫注在課本上的有關地方,也可摘錄放入筆記本的相應部分。

  ***5***看參考書的時間也可以放在做完作業之後,時間長就多看,否則就少看。

  三

  同學們:

  你們好!很高興今天能相聚在一起,就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來聽我的講座,希望你們有所感悟,有所收穫。

  一、學習方法較差的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

  ***-***學習無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保證。但有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計劃,整天忙於被動應付作業和考試,缺乏主動的安排。因此,看什麼、做什麼、學什麼都心中無數。他們總是考慮“老師要我做什麼”而不是“我要做什麼”。

  ***二***不會科學利用時間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得從從容容。而有的學生雖然忙忙碌碌,經常加班加點,但忙不到點子上,實際效果不佳。有的學生不善於擠時間,他們經常抱怨:“每天上課、回家、吃飯、做作業、睡覺,哪還有多餘的時間供自己安排?”還有的學生平時鬆鬆垮垮,臨到考試手忙腳亂。這些現象都是不會科學利用時間的反映。

  ***三***不求甚解,死記硬背

  死記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複,多次重複直到大腦中留下印象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講究記憶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學習。這樣的記憶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學生不願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說:“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現在我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乾二淨了。”

  ***四***不能形成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知識體系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識經過學生輸入、加工、儲存過程而在頭腦中形成的有序的組織狀態。構建一定的知識結構在學習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再多的知識也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有的學生單元測驗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於他們沒有掌握知識間的聯絡,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於“遊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

  ***五***不會聽課

  這主要表現在:課前不預習,對上課內容完全陌生,無法帶著疑問去學;聽課時開小差不記筆記,或充當錄音機的角色,把老師所講的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只讓自己的記錄與教師的講述保持同步,而不讓自己的思路與教師保持同步,即只記不想;課後不及時複習,聽完課就萬事大吉,等等。

  ***六***不會閱讀

  這主要表現在:缺乏閱讀指導,不善於選擇閱讀書目,完全憑個人興趣或完全聽從老師父母的安排;沒有閱讀重點,處理不好“博”與“精”的關係,要麼廣種薄收,要麼精讀於一而漏萬;閱讀速度慢,不會快速閱讀,也不會略讀,任何情況下都逐字逐句;不善於帶著問題去讀,閱讀之後沒有什麼收穫。“看”書而不“讀”書,即只輸入資訊,而不思考加工。

  二、學習方法不當的成因

  為什麼有的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呢?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當然,一個人的智力水平會對方法的形成有影響,智力水平高的學生更容易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但在現在的中小學中,學生的智力水平差異都不太大,因此,它對方法形成的影響是有限的,學習方法不當的原因主要還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認識水平、動機水平、意志狀況等。

  ***-***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不少學生在方法上聽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嚐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以為磨刀誤了砍柴工,因而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和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

  ***二***對學習特點認識不足

  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適應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這就需要學生對目前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科學的方法。有的學生說:“上小學時,我的成績挺好。可上了初中,就感到學習很吃力,成績上不去,心中很著急,該怎麼辦呢?”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學習方法沒有及時調整。從小學到初中,學習特點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還有的學生髮愁:“我其他成績都不錯,可為什麼就學不好外語呢?”原因也可能在於他沒有認識到外語學習的特點。作為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使他們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以適應不同的學習活動。

  ***三***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

  學習方法除了要適應學習特點外,還要適應個體特徵。如果學生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的話,則很可能造成方法不當,因為正確的方法首先是適合自己的方法。對自身認識不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沒有客觀、清醒的認識。二是對自己的個性特徵認識不清。學生如果對自己的個性特徵認識不清,在學習方法上就很有可能盲目模仿別人,強己所難,身心疲憊。所以,認識自己是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前提。

  首先學習狀況不同, 有的學生因為成績不太好而過於自卑,認為自己一無所長、無可救藥。也有的學生因為學習良好而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些不客觀的認識會使學生在運用學習方法的時候發生失誤。如自以為是的學生在制訂學習目標時往往會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另外,個性特徵差異, 每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狀況、生物週期等都有不同,科學的學習方法必須是適合自己的個性特徵的,別人的方法僅是參考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有多少個學習成功的人就有多少種成功學習的方法。有的人喜歡呆在空曠的大房間裡看書,有的人喜歡縮在狹小的房間裡看書,而有的人喜歡躺在草地上看書,只要學習效果好,這些方式本身都無可厚非。從生理上來說,每個人的“生物鐘”是不同的,應該找到自己最佳的學習時間,然後把艱深的學習內容和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儘可能安排在這段時間內完成。屬於“百靈鳥型”的,可多利用白天;屬於“貓頭鷹型”的,可多利用晚上。

  ***四***學習動機缺乏

  動機缺乏的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表現在方法上,必然會死記硬背、沒有計劃。一個喪失學習動機的學生,必然喪失深究學習方法的興趣。因此,那些在學習中無精打采、大叫“沒勁”的學生,十有八九方法不當。

  ***五***缺乏指導與訓練

  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系統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對什麼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缺乏明確的認識,在學習中也不能自覺地加以運用。即使有的學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學習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彎路之後形成的,並且是零散的。科學的、系統的學習方法很難在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形成,應該接受專門的指導與訓練。因此,有條件的學校應開設有關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課。作為學生自己,也應該多閱讀一些這方面的書籍,積極主動地建立自己的學習方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