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學習方法講座

  中學學習方法是學生有效地學習知識的規範化、最優化的程式和步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一

  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利用班會課時間在這裡跟大家談談學習方法,所謂“學習有法,但學無定法”我們不能找到一套所有人都能適用的方法,但能找到大多數人能接納的有效方法,同學們如果能摸索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讓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成為一種習慣,常態化,這對於我們的學習來說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我主要講的內容有兩點:

  一、為什麼要重視學習方法

  二、常用的“四環一步”學習法及其各個環節的注意事項

  第一、為什麼要重視學習方法

  學習要有科學的方法,影響學習成績好壞的因素很多,例如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先天遺傳素質、後天身體狀況、原有知識基礎好差以及智力、能力強弱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兩條:一是想學***目的態度***;二是會學***學習方法***。

  可以說,所有同學在剛進校的時候,都是想學的。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成績就會出現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初二年常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就是典型的例證。什麼原因呢?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雖然開始人人想學好,但是有的會學,有的不會學。會學的同學因學習得法而成績好,成績好又可以激發興趣,增強信心,更加想學。越想學知識越增加,智力越發展,能力越提高,成績越拔尖,形成良性迴圈。不會學習的同學,開始學習不得法而成績暫時不好,如能及時總結教訓,改進學法,變不會學習為會學習,經過一番努力是可以趕上去的。如果任其發展,不思改進,不作努力,成績會越越來越差。當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後,就不容易趕上了。那時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不想學習。越不想學成績越差,繼而在思想上產生一種對自我能力的懷疑,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對學習完全失去了信心,厭惡、害怕甚至拒絕學習。這種惡性迴圈一旦形成,必將成為學習上的失敗者。分析這兩種同學的發展過程,前者走的是:想學——會學——更想學的路線,後者走的是:想學——不會學——不想學的路線。兩條路線起點相同,分歧點就在學習方法上。

  由此可見,會不會學習,也就是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對廣大青少年同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什麼叫學習方法?就是學習時採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徑。只要在學習,就必然採用某種方法:這種方法是科學的還是不科學的?是主動學習掌握的還是無意之中形成的?對促進學習成績上升、學習能力提高,作用是大還是小?同學們是否想過,或者想過後有沒有認真注意和研究了。通過調查和觀察,我們發現,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裡有一點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交叉學習,交叉學習不易疲勞而且效率高。

  不少同學在讀書學習時,長時間單一的學習同一內容,表面上看時間用了不少,但效果並不理想,這是為什麼呢?腦衛生學者告訴我們,人的大腦皮層細胞是有分工的,學習不同學科的內容會引起不同部位的興奮。大腦長久接受同一類資訊刺激,使某一部位長久興奮,就容易產生疲勞,降低學習效率。若及時轉換學習內容,合理調節“興奮灶”,就可以避免大腦某一興奮區長時間過於緊張,使別的部位出現新的興奮區。馬克思的“穿插讀書法”是:當研究理論書籍感到疲倦時,立刻把書擱下,去讀一種不同的書籍,有時讀詩,有時讀史。過一會兒,疲倦的大腦得到休息,再重新研究起理論書籍。馬克思的讀書方法符合生理科學。在讀書求知時,為了充分利用時間,可交叉閱讀內容差別較大的不同書籍。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門學科交替進行,特別是文理交替。學完語文做物理,讀完政治寫數學……學習之餘,若做一些文體活動,或乾點家務活,可以使大腦原有的興奮區得到調節。這樣,既能緩解疲勞,又能開闊知識視野,從而延長連續閱讀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學習時多采用交叉學習的方法,科學運籌時間,情緒飽滿地投入學習,以取得學習的更大效益。

  那麼學習方法是怎樣來的呢?學習方法主要來源於五個方面:

  ***1***向別人學的;

  ***2***自己摸索“悟”出來的;

  ***3***同學之間研究切磋得來的;

  ***4***老師斷斷續續指點的;

  ***5***從某些書中受到啟發的。不管從哪個方面得來的,難免是片面體會或“一孔之見”,往往屬於經驗型,帶有片面性,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適用性。

  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哪兒呢?我的意見是:每天的新授課都要按照:預習——上課——複習整理——作業這四個步驟組成的環節滾動一次。一個章節結束,都要進行系統復結這一步驟,使每課時的小環環環相扣,形成整體。我們把前四個步驟稱為環節,構成完成每一課時的學習不可缺少的四環,加上最後一個復結步驟,合稱“四環一步”。按照這一過程去學習,並在學習過程中,按每一環節和步驟上的科學方法去做,就稱為“四環一步”學習法。

  相信說到這裡,很多同學會說:我就是這樣學的啊!那麼你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但是每一環、每一步你是否都有落實到位,真正發揮出該環節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了。到底每一環、每一步的作用是什麼,有什麼意義,該注意哪些事項?

  下面我們進入第二點內容談談常用的“四環一步”學習法及其各個環節的注意事項

  第一環、認真預習 初步加工

  三、如何作好課前預習?

  1、課前預習有什麼好處?

  課前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基礎,有利於課堂的學習。

  首先,課前預習有利於提高聽課水平。由於預習掃除了新課中的障礙,聽課時就感到輕鬆,有可能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問題上。

  其次,課前預習有利於提高課堂做筆記的水平。由於預習時閱讀了課文,所以老師講的內容,黑板上的板書,書本上的內容,心裡一清二楚。做課堂筆記時就可只著重記下課文上所沒有的或者自已不理解、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覆強調的有關內容。做到聽得主動、學得也主動。有的同學,課前不預習上課時滿足於做“錄音機”式的筆記,這不僅無益於獨立思考,影響課上聽課,也無助於課後的複習,實不可取。可以說,課前預習是把學生從盲目做筆記中“解放”出來的好辦法。

  再次,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為課前預習是學生自已獨立閱讀課本的新課文或老師發下的新教材,有時要查閱字典或參考書以便更好地理解問題,有時還要記下弄不懂的問題,以便帶回學校上課時搞清楚。這種學習方法如能長期堅持,就能不斷提高自已的以閱讀能力為核心的自學能力,它將受益終生。

  既然預習好處多多,那麼課前預習該注意什麼了?

  2、如何進行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在老師講課前,由學生自已看書的學習。預習時先估計老師將會講多少內容的新課,再對這些內容認真地看一遍***難度大的可能不止一遍***,初步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熟悉課文的內容大意。要邊看書、邊想,想想新的內容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哪些與舊知識有關?如果這些舊知識忘記了,就要去檢視以前學過的舊知識,把它弄懂。還有哪些地方不懂?再檢視有關的參考書,把尚未弄明白的地方記下來,到上課時聽老師講,並在老師指導下來解決。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最好合上課本,回想一遍,看書上講了哪幾個問題?主要思路是什麼?或者把有關的定理、公式試證明、推導一下。還可以試著做一點課後的練習題。這樣做,不但加深了對新課的理解,還可以檢驗預習的效果。

  第二環 專心上課 積極思考

  課堂學習有哪些要求?

  上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一箇中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在課堂上度過,各科知識的獲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上課這一環節完成。從學法調查中可知:凡是學習得法、成績好的同學都十分重視上課這一環。凡是未學好、成績差的同學,最主要就差在沒有專心上課上。

  1、會聽門道。一般老師上課分成幾個大步驟:開始複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接著引入新課,進行分析、論證、推理。啟發引導同學們理解掌握新課的內容,最後還要概括小結一下。如果是數理化英語等科目,中間可能還要進行一些必要的練習。同學們要聽得出來,明白講課每一步驟的目的。 不能從自己興趣出發,對自己想聽的認真聽,對那些理論性強、比較枯燥的內容就不認真聽,這樣也是不行的,因為知識是有連續性的,忽視了哪一部分都會破壞知識的系統性,降低學習效果。

  2,當堂弄懂。課堂上要基本理解掌握所學的新內容。一堂新課,總要介紹一些新概念、新關係、新技巧、新方法。當堂任務當堂完成,儘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課後負擔。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當堂懂呢?這與個zk168人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以及預習程度都有關係。在課堂上教師講到哪裡,你就想到哪裡,教師講什麼問題,你就理解什麼問題,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在思考理解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下面兩種情況,要學會處理。

  一是在理解過程中出現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的地方,應爭取在老師允許下提出問題。當場把它弄懂。如果課堂上不允許停下來解答你的問題,這時的思路就不要停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不休,應該暫時跨過去,繼續聽老師分析講解下面的內容,等下課後再去請教老師,把課上“卡殼”的地方弄懂。

  二是有的同學由於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理解上,顧不上記筆記。有的同學認為,不管懂不懂,先記下來,等課後再慢慢理解、消化、吸收。本意並不錯,但是一旦有了這種想法,上課腦筋不大動,拼命記筆記,下課筆記一大本,問題一大堆。想把一個一個問題都思考弄通,但時間和精力都不允許。無行當中“欠”了帳,欠帳多了,成績就拉下來了,智力發展也就慢了。如果上課時既能理解又能記好筆記,當然更好。如果二者之中只能顧其一的話,那麼就乾脆不記,以保證專心聽講和當堂理解。等下課後,再借別人的筆記補一補。

  3.抓住關鍵。指抓住本節課知識內容上的關鍵和學科特點上的關鍵。 對於學科特點,不少同學往往容易忽視,不管上什麼學科的課,總是“聽、記、想”,不懂抓住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例如,有的同學,外語課上不願意跟著老師大聲朗讀,做分組實驗時,自己不動手,光看別人做,自己抄個結果;老師做演示實驗時,不注意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觀察和思考,只是看熱鬧,這些都是未抓住學科特點學習的具體表現。長此下去,必然會影響學習效果。實際上,各門學科的內容體系、發展思路、訓練要求及教的方法各有特點,學習中非抓住這些特點不可。例如,生物課經常使用實物模型、標本和掛圖進行教學,物理科,則經常要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來認識物質的物理性質,因此,在上物理、生物課時要特別注意觀察和實驗,並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思考來掌握科學的概念和規律。代數的內容體系是通過運算種類的增加和數域的擴大來展開的,幾何的內容是通過由簡單的圖形到複雜圖形的認識逐步深入的,學習時就要抓住知識發展脈絡,通過大量演算、證明等練習,獲得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能力。語文和外語課就完全不同了,主要學習字、詞、句、章節等基本知識,並通過聽、說、讀、寫來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字。

  第三環 及時整理 理解消化

  如何做好課後複習?

  複習是為了強化記憶,就是說要把學習的成果牢固地貯存在大腦裡,以便隨時“取用”。有些同學總抱怨自己記性太壞,學過的知識到用的時候往往想不起來。早在1885年,德國的心理學家艾濱浩斯通過實驗,發現剛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後只能保持44%,一天後能記住33,經過兩天留下的只有28% ,六天以後為25%,學習以後,所有的人都會發生先快後慢的遺忘過程。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通過學習掌握知識在大腦中形成了一定的神經聯絡。遺忘過程就是頭腦中已建立起來的神經聯絡消褪了,要想使這些聯絡不消褪,不僅靠對學習材料理解的深刻,而且要通過反覆的、有效的刺激***複習和練習***來強化這種神經聯絡。實際上記性好的同學,不僅學習時重視理解,而且重視複習,他們是“每天有複習,每週有小結,每章有總結”,經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上進行復習,從而形成了驚人的記憶力。

  通過復結,就可以在頭腦中編織起一張完整、系統而牢固的知識之網,有了這張網,不僅可以熟練掌握以前的知識體系,還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孔子曰“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不少學生抱怨:我課堂上明明聽懂了,但往往作業不會做!這些學生放學回來,就忙於做作業,由於當天上課的內容尚未複習,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還不懂;哪些內容記住了,哪些內容還沒有記住,對老師講過的新課仍是模模糊糊。在這種情況之下做作業,只能是一邊翻書,一邊做作業。不但浪費時間,而且在腦中留下的印象不深刻,作業的質量一定不高。這種做法不可取。正確的做法是,不要急於做作業,而是先複習。重溫當天老師上課的內容,方法是:一邊看書,把新學的課文仔細地看一遍,難度大的可能不止一遍,一邊看筆記,一邊回憶老師講課的情景,搞清楚課堂上尚不明白的問題。然後把書合起來,看能否把內容記住?對於數學、物理的概念的定義,著重於理解要能夠用自已的語言表達出來,不能只滿足於會背誦;對於定理不但要記住已知、求證的內容,而且要不看書會證明;對公式不但要會背,而且要不看書會推導;對例題要不看書會解答。這樣就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系統之中,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絡,新知識已成為自已知識寶庫的部分。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可以著手做作業。

  第四環 獨立作業 練習鞏固

  如何做好課外作業?

  課外作業是指通過獨立思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做作業時一定要堅持做到:“看書時不做作業,做作業時不看書”。這種做作業的方式實際上就是考試了。習慣了這種要求的學生,到真正考試時,他一點都不會緊張,一定會得到好成績。

  做作業時,要象考試那樣,字斟句酌地審清題目,看清楚題目的要求,然後作出全盤考慮,理清頭緒。下筆前要考慮好先寫什麼,後寫什麼。遇到較難的題目,還必須反覆思考,在草稿紙上列出解答的步驟,最後有把握了,才下筆做在作業本上。這樣做出的作業才有條理性,質量才高。

  對發回來的作業本,要認真閱讀,對那些錯誤的地方一定要改正。並要好好儲存,以備以後複習用。把錯誤的做對了,把不懂的弄懂了,我們就進步了!

  一步 系統複習 總結提高

  在開始進行下單元或下一章節內容學習之前,教師會回過頭來,認真總結本階段教學情況。同學也要回過頭來,看看近期內自己走過的學習之路,總結本階段學習情況。這一學習活動就是總結。復結是對前面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再加工,並根據學習情況對學習進行適當調整,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它是學習四環節之後的一個重要步驟。

  有人說:“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起來的強有力的知識體系”,這裡所說的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是指系統化的知識,而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正是複習的中心任務。一個同學通過平時分科、分章、分節的學習,可以基本上完成對各科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理解任務,但這時同學頭腦中的知識比較孤立、片面,顯得凌亂,通過復結,把各部分知識有機地“串”起來,力求融會貫通,透徹理解,直到掌握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區別和聯絡,完成知識體系化的任務為止。複習表面看是重複,實際上是知識的深化,其效果與初次學習不大一樣。

  很多同學學不好,考不好,其實他們頭腦中也學了很多知識,只是這些知識的整體性差了些,還存在不少錯漏之處罷了。例如一個同學外語考了100分,另一個考了50分,真的前一個同學的外語知識就比後一個同學多一倍?並不是這樣。因為正確解答一個英語題目要準確無誤地用到好幾個知識,其它都會,只有其中一兩處不會,那麼這個題目就難得全分。同樣在解數理化題時也是這樣,一道題有五個彎子,你能過去四個,就差一道彎過不去,這個題目就做不到底,就難得全分。久而久之,不僅學不好知識,還嚴重影響你的智力發展。有人形象地把整體知識比喻成一張網,學習特別好的同學知識整體性好,捉起魚來一條跑不掉,考試經常得100分。有的同學知識整體性差,網上大洞小洞很多,魚兒從洞中跑掉了,哪裡還能考到什麼好分數。但是隻要這些同學抓緊複習這一環節,樹立信心,是完全可以學好的。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凡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同學,都很重視學習時間的調整分配。當然,調整也包括對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計劃、學習方法的調整。通過調整,學習目的明確了,態度端正了,計劃合理了,方法科學了,時間的分配和精力的使用恰當了,學習就會不斷取得進步,學習成績也就上去了。

  剛才所講的“四環一步”也並非要求同學們一定每科每課都完整的做到,不能面面俱到,同學們要根據自己學科掌握程度的不同有所側重,靈活運用。

  最後希望同學們能儘快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早日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取得快速進步!謝謝!

  二

  考試是學生學習的基本環節之一,它是結學習效果的檢查和評價,並從中起反饋作用。

  1、考試前不易開夜車。心理學已證實,記憶在醒著的時候,其減少、消失是有相當差異的。用功後立刻睡覺,兩小時內有記憶的退減,但以後則末見減少。相反地,一直醒著時,用功後八小時記憶仍有顯著的減少。也就是說,用功後可以用睡眠來阻止記憶的減少及消失。那麼為代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答案是:只要你醒著,無論維持多安靜的狀態,人地頭腦裡都或多或少會有多種干擾情報闖進來。這種情報越來越多,剛剛記憶的事物,便被新湧進的情報所埋沒,就顯得不鮮明、不醒目。顯然考前開夜車當天起得太早,都有不得於考試。

  2、進考場莫患得患難失。每年中考、高考,都有有個別平時成績一般的同學,超常發揮,取得別人意想不到的根子成績。本來一般學校都難以考取,發榜時卻進了重點線。也有的同學,事先大家都覺得他能進重點,成績一公佈,卻邊一般學校都考不上。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超常發揮的同學,峭包袱,沒有心理壓力。反正大家都覺得自己考不上,社會、家長、朋友熟人都有不對自己抱太大的希望,自然也不施加壓力。這樣走進考場,輕輕鬆鬆,從從容容,既沒想考上重點如何高人一頭,也沒想考不上一般學校便怎麼矮人一截。不患得患失,進人考場,心無雜念,只有試題,自然心靜。守住心靈的一片寧靜了;自然生長出智慧,答起題來,平是所學,盡現於心,當然容易正常發揮或超常發揮。

  發揮不好的同學,重要原因之一是包袱太重。教師同學、家長、親人都知道自己學習好,能考上重點,考不上怎麼辦?如何見江東父老?如何面對老師的惋惜,同學的同情,家長的傷心,個別人的白眼。考上了怎麼榮耀,怎麼請親友吃飯慶祝,登臺領獎……患得患失之情緒,攪得心潮翻滾,波瀾起伏,難以靜心面對考題,當然難以正常發揮,容易招致失敗。

  3、答題前縱覽全卷。有的同學進和入考場拿到試題後,不看全卷,從第一頁,第一題開始答,他們害怕看到後面不會的難題,干擾了前面答題的情緒。這樣做的壞處是,前面遇到難題,可能以為後面也全是難題,同樣答卷情緒不佳,還完全可能因過多用時答前面的難題,到快交卷時,後面容易的、會答的題卻沒有看到,沒有時間答了。大部分同學領到試卷後,先用幾分鐘時間瀏覽一兩遍,做到胸中有全域性,特別對經常研究考試題,經常自己出題的同學,拿到試卷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絕大部分型別題都做過,絕大部分題自己都會做,瀏覽全捲起到了穩定情緒,堅定信心的作用。

  4、安排解題順序。拿來到試卷,總體瀏覽之後,就開始答題了。先答哪些,後答哪些,順序安排得當,才有利於發揮自己的優勢,有利於真實地表現出自己的實力,不致於答完題後產生過多的遺憾。常見的解題順序一般有六種:從頭到尾法,先易後難法,先高分後低分法,客觀性題目入手法,先難後易法。這些方法各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同時也就產生一定的弊端,自然也就分別適用於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考生。具體地選擇哪種答題順序,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

  5、考場運籌時間的方法。考生在正常情況下應該按照時間的多安排,步步為營、穩紮穩進。如果因意外,出現時間少、試題多、無法正常解題的情況,不妨採用以下應急的方法:不作詳細闡述,也決不留下一些題目空著。這是因為一道題的答案不管你答得如何完善,得分也僅是一道題的分數。而解答了兩道題雖然只有一半,然而是答案的主要內容。一般說分數相加比只答其中一道題分數要高。如果是理解分析性的題目,可以採用只列要點、簡例,不作具體分析的方法。要點、簡例用提綱表述,不闡述它們之間的聯絡,也不考慮語言組織。這類題目一般按要點、簡例分析幾方面評分,答了要點便有要點分,如再加一具簡例,則豐富了內容,分數就更高。同時,應養成複查的習慣,複查是大戰後打掃戰場。解題猶如戰鬥,講究緊張,速戰速決;複查是打掃戰場,要求冷靜,所謂冷靜就是從原有的思路中解脫出來,從當事者變為旁觀者,對試卷做仔細審查、無情挑剔。要知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應試者只有頭腦清醒時,才能避免種種可以避免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