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學經典的順序是什麼有哪些好處

  讀國學經典有先後順序嗎?當然有講究了,順序不對,效果減倍。讀國學經典的順序是怎樣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讀國學經典的順序,歡迎閱讀!!!

  讀國學經典的順序

  第一個執行緒就是學這些“經”,《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孝經》,這是經類的。

  第二個執行緒是學“典”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難度也是介於中間。

  第三個執行緒是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成語接龍》+《詩詞啟蒙》+《文學啟蒙》這一類的,裝修類的,比較基礎的。三執行緒,用經典來說:就是經+典+其他,

  讀國學經典的好處

  ***1***記憶能力:孩子天生都是記憶的高手,通過有意識的培養,能夠背誦整篇整本的經典,記憶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鍛鍊。

  ***2***語言表達能力:讀經讓孩子開口說話,加上經典裡豐富的詞彙,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鍛鍊。我們準備的領讀語音是標準播音員的聲音,可以校正兒童的普通話發音,即使父母親普通話不標準,孩子也能掌握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3***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能過指讀,能輕鬆解決孩子的識字問題。在我們的讀經教育中,識字變得非常簡單,一個月認識成百上千的字,對多數孩子都是小意思。識字關過後,孩子基本都能自行閱讀兒童讀物,從而進一步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4***理解能力:掌握了大量詞彙,認識了大量漢字,孩子的記憶能力得到很好的鍛鍊,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5***文化修養與道德品質養成:如果說以上能力的提高,都不算什麼的話,文化修養和道德品質的提高才是我們最願意看到的結果。因為經典飽含古人的智慧修養,經典都是在各種規律,講講仁義禮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通過讀經,很容易把孩子的道德層面提高。

  ***6***性格的改變和學習習慣的形成:讀經本身就是一個入靜的過程,對一些生性好動的孩子,能有效的改變其多動的性格。天天堅持讀經,慢慢培養孩子學習的習慣,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孩子一生的成長,將會具有深遠的影響。

  因為讀經有這麼多的好處,因此說,讀經是一個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與其他單項技能的教育學習是完全不同的。孩子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比如理解能力強了,記憶能力強了,識字多了,特別是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其他方面知識的學習就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說,讀經與其他方面知識的學習是不矛盾的。表面看,讀經會佔用一點孩子的時間,好象是增加了負擔,但這種局面很快就會改觀,隨著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讀經根本不會增加學習的負擔,反而因為學習能力的增強,從而會減輕其他方面的學習負擔。

  小學生怎麼讀國學經典

  循序漸進,建構開放的教材體系

  根據兒童心理認知特點以及年齡特點,我們按年級分類,建構了一套系統的國學教材——一年級:《三字經》;二年級:《弟子規》;三年級:《笠翁對韻》《論語》;四年級:《笠翁對韻》《老子》;五年級:《大學》《中庸》;六年級:《莊子》《孟子》。

  國學經典:小學生怎麼讀:兒童讀國學,亦如人吃飯,講究科學搭配,營養均衡。光讀《弟子規》或是隻讀《論語》,所得也有限。所以,我們在起始年段誦讀《弟子規》《三字經》這類粗淺的蒙學教材,在中年段讀《笠翁對韻》《論語》《老子》,逐步滲透人生觀和世界觀,在高年級細緻品讀《大學》《中庸》《孟子》《莊子》,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更為獨立果敢的性格。

  依據兒童的身心特點、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孩童就在這一步步的積累中拓寬自己的“見識”,吸取人生的智慧,形成豐富的“文化教養”。“幼學如漆”,兒童的心靈是最明淨澄清的,沒有受到絲毫染汙,此時所學深入骨髓,印象深刻。

  情智語文課,學生快樂的天地

  捧起書來默默地讀,再拿起書來大聲地誦著;情智語文課的教學是輕鬆的,沒有環環相扣的追問,沒有咬文嚼字的品詞析句;活潑的,有表演,有演唱……從李白到蘇軾,從《如夢令》到《一剪梅》,一篇篇經典詩文就在這種簡約而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慢慢地浸潤在學生的心田。正所謂“熟讀成誦,不求甚解”。

  家常語文課,開啟最美的一扇窗

  語文學習重在積累感悟。家常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少問幾個“為什麼”,少讀幾次“有感情”,留下更多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倘佯在經典誦讀的海洋裡。學了《古今賢文》,再讀讀《弟子規》;讀了《孔子游春》,再背背《論語》;背了《拔苗助長》,再誦誦《莊子》……由一篇文章,帶幾篇課外美文;由一個故事,走近一位作者,自由地享受著母語閱讀帶來的經典饕餮盛宴。

  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就是在大量閱讀、背誦、積累、運用的語言實踐中鍛煉出來的。

  多彩的活動,培植誦讀經典的興趣

  1.“流行”製造興趣。

  模仿是兒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如果他們看到很多人都讀,從眾心理就會促使他們由模仿到產生興趣,逐漸形成習慣性的接受和吸收,從而達到很好的誘導效果。這就慢慢形成一種流行。而流行,正是與時俱進的動力和營養。

  學生朗誦經典時的琅琅唱讀聲,就營造了一個極具感染力的學習氛圍,再加上學生本身的模仿天性和良好的接受力,學習的興趣就產生了。而興趣就如一個共振能量場,互相激發,互相推動,很快就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

  2.“示範”感染興趣。

  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教師是孩子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在學習時我們特別注重以激情喚起激情,要求學生背誦的自己一定先背過,需要講解、示範的,自己必須研讀透徹。教師循循善誘地和學生一起背誦《論語》《弟子規》《三字經》,一起吟誦《岳陽樓記》《勸學篇》《陋室銘》,通過設計不同的朗讀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帶讀或齊讀,或接龍,或默讀,師生流連忘返,樂在其中。

  3.“故事”提高興趣。

  故事,彷彿一雙魔手能緊緊抓住孩子的心靈。因為故事裡有幻想、有神奇、有知識、有營養;故事中有畫面、有場景、有人物、有真善美的啟迪,有假醜惡的反襯。成語故事、勤學故事、《三字經》故事、《弟子規》和《千字文》故事等,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從中汲取聖賢智慧,在成長的道路上力行學文。誦讀理解後,再引導學生講經典故事、編經典故事、演經典故事……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語言表達力和演講能力。


1.國學經典年齡階段誦讀篇目

2.2017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3.必讀的40條國學經典名句

4.《一生必讀的國學經典》書籍推薦

5.國學經典誦讀心得體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