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主觀題綜合練習及答案

  綜合探究類題目又稱探究與實踐題,是以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作為探究性學習和實踐活動的背景,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

  1.***2014·江蘇高考***材料一 2013 年,以“××寶”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快速發展。目前,網際網路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為5.0%,而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3%,活期存款利率為0.35%。巨大的利差讓網民用滑鼠投票,開始了銀行存款的“搬家”。與任何新生事物一樣,網際網路金融一方面贏得了鮮花和掌聲,一方面也受到審視和質疑。

  某普通民眾:不用怎麼打理,每天都有利息到賬,比存銀行獲得的利息多,感覺挺好的。

  某銀行業從業人員:我們一方面要利用自身的地位和優勢抵制“××寶”;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推出類似的產品。

  某財經評論員:網際網路金融抬高了社會融資成本,干擾了貨幣市場秩序,且存在許多未知的風險,應該取締。

  材料二 2013年8月,由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國務院法制辦等部門組成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與研究小組”成立,並赴上海、杭州等地對網際網路金融業進行實地調研,廣泛聽取各方面的建議與訴求,未來可能在國家明確網際網路金融組織和業務法律地位、監管體制等問題上提供決策建議。

  結合材料,探究回答問題。

  綜合運用經濟、政治生活知識,以“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有序發展”為主題寫一篇時事評論。

  要求:①論點緊扣論題,評述全面深入,合乎邏輯。

  ②根據論題要求,運用相關材料,理論聯絡實際地加以分析、論證。

  ③學科術語使用規範,字數控制在300字以內。

  [答案] 答題示例:

  網際網路金融作為一種金融創新,拓寬了公眾投資渠道,有助於增加公眾財產性收入;衝擊了金融市場既有利益格局,又推動我國金融市場改革,促進金融資源合理配置。

  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具有一定的自發性,且目前監管滯後,其逐利動機會催生投機行為,導致金融風險,這將會破壞金融秩序,影響經濟發展。因此需要在鼓勵金融創新的同時,加強立法和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金融監管的決策,既要充分聽取專家的建議,又要廣泛聽取企業和公眾的意見,使立法既合乎市場經濟規律,又合乎民意。政府各職能部門要明確在金融市場監管中的職責,堅持依法行政,確保金融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解析] 寫評論需要緊扣主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有序發展;經濟生活角度需要回答網際網路金融產品帶來的積極意義和消極影響,以及如何規範金融秩序等知識;政治生活角度需要回答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政府履行職能等知識。

  ***二***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綠色發展。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中華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積澱了豐富的生態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望母歸”的經典詩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治家格言,這些質樸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我們以深刻警示和啟迪。

  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智慧,成為現代的天人合一觀,即源於自然,順其自然,益於自然,反哺自然,人類與自然共生、共處、共存。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已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綠色經濟的華麗轉身是大勢所趨。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綠色”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在“天人合一”智慧的基礎上,強調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綠色發展的理念必將“領航”全面小康。

  保護生態環境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請你就中學生如何保護生態環境提出兩條建議。

  [答案] 隨手關燈、節約用電,洗臉水、洗菜水用來沖廁所或澆花種草,及時有效處理垃圾,減少環境汙染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題開放性較強,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生活實際提出相關建議。

  ***三***

  3.***2015·江蘇高考***材料一 在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和人民網聯合舉辦的“漢語盤點2014”活動中,“法”字榮膺中國年度漢字,反映出全社會對法治建設的高度關注。

  材料二 漢字發展總是在形體簡化與理據保留這兩種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尋求簡繁適度的造型。

  漢字的構形往往具有可解釋性,即有理據。從理據的角度看,漢字的形體越複雜,理據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寫作“灋”。“灋”從“廌”***zhì***,“廌”是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神獸,它生性正直,有著明辨是非、判斷曲直的神性,賦予了“法”正直而無偏頗的價值;“灋”從“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棄”“逐”的意思,延伸出懲罰、懲惡揚善的意義。

  漢字歷經千古演變,其形體的發展趨勢是由繁向簡。從書寫的角度看,漢字的形體越簡單,記憶、書寫速度就越快。為此“灋”字後來被人們簡化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簡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懲惡揚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結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問題。

  為深入開展法治教育,某中學準備開設法治知識校本課程。請你就該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寫一篇論證報告。

  要求:①觀點緊扣主題,敘述全面深入,合乎邏輯。

  ②從辯證唯物論和政治生活角度,理論聯絡實際地加以論證。

  ③學科術語使用規範,字數300字左右。

  [答案] 答題示例: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開設法治知識課程,有利於弘揚法治精神,增強法治意識,提高青少年學生學法用法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正確認識法治建設規律,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律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設法治知識課程,有助於增強青少年學生的公民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法律權威,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有助於引導青少年學生樹立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觀念,正確處理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依法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解析] 本題考查辯證唯物論和政治生活相關知識。解答本題首先明確知識範圍,辯證唯物論和政治生活知識。其次明確分析主題,學校開設法治校本課程。課程開設注重法治意識和觀念的培養,所以立足唯物論應該強調意識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和宣傳,立足政治生活知識可以從公民政治參與的內容,公民政治參與的原則,公民政治參與的能力三個角度來分析。立足公民政治參與內容,應該強調公民自身權益的維護和義務的履行。立足政治參與原則,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立足政治參與的能力,凸顯法治意識和公民意識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