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案人教版

  教案是八年級教師將教育理念付諸實踐的連線點,是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

  藤野先生

  魯 迅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選取典型事例以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2.領會語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

  3.瞭解本文運用兩條線索組織材料的方法。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2.難點:

  ***1***全文線索為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明線,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

  ——暗線。

  ***2***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

  ***3***結尾部分的作用。

  教學方法:和諧教學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用具: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身心放鬆

  欣賞歌曲《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二、匯入新課、明確目標

  1、 匯入新課:

  學過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我們瞭解到三味書屋中的老先生雖然施行的是封建書塾教育,但思想還算開明,因此,魯迅對他“很恭敬”。雖是“很恭敬”,但並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台學醫時的一位日本醫專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呢?魯迅對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讓我們一起走訪《藤野先生》吧!

  2、 展示學習目標

  ***1***解決字詞

  ***2***瞭解作者情況及時代背景。

  ***3***理清文章結構,劃分層次,概括內容。

  ***4***分析第一部分。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檢查預習情況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注音。

  驛站 教誨 繫住 蘆薈 瞥見 畸形 匿名 詰責

  杳無訊息 深惡痛疾 油光可鑑 緋紅

  ***2***解釋詞語。

  宛如 緋紅 油光可鑑 驛站 掌故 不遜 詰責 杳無訊息 瞥見

  2、介紹作者情況及時代背景

  3、閱讀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小組討論“導學提綱”中的問題,然後回答。

  導學提綱:

  1.粗讀課文,給文章分段,歸納段意。

  2.朗讀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東京的所見所聞是什麼?

  3.提問“東京也無非這樣。”“無非”的意思是什麼?表現出作者一種什麼情 緒?

  4.提問:“油光可鑑”一詞中“鑑”的本義是什麼?詞性發生了什麼變化?在這 裡是什麼意思?

  5.提問:“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 山。也有解散辮子„„實在標緻極了。”這些話運用什麼修辭方法?表達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四、精講點拔,釋疑解難

  結合學生自學和討論結果,稍作點拔:

  1、課文據地點的轉移可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寫見到藤野先生之前,在東京所見所感。

  第二部分:從“我就往仙台”到“並且時時通訊告訴他此後的狀況。”.. 寫在仙台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和離別。

  第三部分:從“我離開仙台之後”到完。 ..

  寫離開仙台後懷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動

  2.看到的盤著辮子的清國留學生成群結隊地賞櫻花,聽到的是他們在中國會館

  學跳舞。

  3.無非,只不過。表達了作者對在東京留學日本學生中效忠滿清王朝。醉生

  夢死狀況的失望情緒。

  4.鑑,本義是鏡子,詞性由名詞轉化為動詞在這裡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

  思。

  5.運用比喻、誇張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辮子,表示與清王朝決裂,

  而這些清國留學生既要趕時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於是只好盤起辮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對他們盤辮子進行明褒實貶的描寫,揭示了這些留學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質,表達了對他們的厭惡之情。

  五、課堂小結,推薦作業

  1、課堂小結:

  課文開頭部分在內容上表達了作者對東京的失望情緒,對“清國留學生”醉生夢死的生活的不滿和厭惡。在全文結構上是為離開東京去往仙台求學作鋪墊。寫一路上的所見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艱苦生活則表現了作者的愛國感情。

  2、推薦作業:

  ***1***課後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學生的學習方式

  一、教師的身份地位需要轉變

  幾千年以來,尊師重教的思想根深蒂固,這並非制約教育發展的癥結,而是其中所固有的定式思維,讓教師往往在自我定位上有所出入,似乎這就註定了教學中的距離,也就是教師與學生的距離障礙,必須得以糾正。

  1.1避免唱獨角戲

  古語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對教師作用的一種詮釋,但並非教師就註定是孤獨的舞者。往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經常出現的朋友就是老師手中一個根粉筆,抑或一本教材,除此之外,就只有剩下的老師在獨自領舞。學生們難懂的芸芸眾生雲裡霧裡,都在所謂的尊師重教中被人為的壓榨殆盡。這場教育的獨角戲,也註定了效果的不理想。以初中語文為例,正是學生領會語言之唯美,感受言語之深奧之時,怎能不抓住這黃金塑性階段,給語文一個和諧的生存空間。

  1.2融洽的課堂氛圍

  從教的二十幾個風雨經歷,讓我逐步感覺到,一篇文章學習的效果如何,主要不是教師在這過程中發揮了多麼大的作用,往往取決於在這過程中,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學生的學習狀態就是和氣氛息息相關的,試想一下,一堂語文講解,還一如既往的遵循,有板有限,亦步亦趨的墨守陳規,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全無互動,在這樣的環境中對語文能有所感悟,那是跟不可能實現的天方夜譚。

  1.3言語的技巧

  改變教師在授課時一言堂的局面,力爭在講授過程中,創造和諧溫暖的氛圍,那就需要語言這個媒介來完成。我們習慣於教學中按照書本的原意,從頭至尾,在其中包含的關鍵點,包括的內容和我們所要必須掌握的技巧。可能更多的都放在這個方面。那麼即便我們簡單的完成每節課所謂的任務,那仍然需要掌握語言的技巧來穿針引線。如何把必須的意境讓學生們能更主動更樂於去接受,這就是一個出色的語文教師的能力所在。

  二、學生的學習方式需要改變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更多關注教師的個人能力素質如何,家長們關注的也是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應改變以往的傳統思想模式,打破教育中教師主導的守舊思想,其實最應該主張的就是學生才是學習整個過程中的主體,以往的被動的填鴨式的學習方式也必須得變一變了。

  2.1學生要變客為主

  古代的私塾教育,先生掌控著教學中一切,其實這種思想在我們現在的教學中也是根深蒂固的。改變以往的舊思想的同時,我們教師思想該改一改了,但是學生的思想也要隨之改變。當然了,這一切,我們教師在其中要發揮改變的主體作用。並非是老師操控一切,而是要適時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變客為主。主動承擔學習重任。

  2.2帶著問題思考內涵

  學生的主體地位究竟如何體現,在以往的從教經歷中,感覺到學生們注重教師的引導,但是更多的是侷限於老師說什麼是什麼,這就導致了千篇一律,說到底還是一根線、一根針,沒有很好的發散,學生們沒有主動去思考問題,沒有把自己融入到學習中去。教師要將學生的興趣引導到學習上來,要讓他們帶著興趣學,帶著問題學,那樣才更有效果,更有收穫。

  2.3學會訓練思維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要忘記,其中最主要的是藉助語文的學習而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往往人們認為只有理科才能鍛鍊思維方式,其實這大錯特錯,無論什麼學科,都要著重鍛鍊學生的思維方式,形成自己的學習模式。這裡不僅包括直覺思維能力,就是直接的感染感召力。還要注意想象的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文章的意境所要表達的都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需要我們及時引人入勝,這過程中就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過程,馬虎不得,大意不得。

  三、學生的學習習慣需要培養

  教師要樹立學以致用的觀念,這裡所說的學不僅是要求學生學,教師自己也要學,更主要的要培養起學生的學習習慣,不能眼睛只關注在一節課,一個學期或者一個階段上,更要從長遠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養成習慣。

  3.1學習的時機

  學習的過程是有一定的指向性的,在這裡要把培養學生的品質與其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也就是常說的知行統一。同時思維調理要清楚,一般來說,常識性的文章就是用複雜的關聯詞來表述客觀世界的複雜性,從言語做好基礎,分析透徹,讓學生掌握從點及面的學習細微之處,見微知著,不輕言每一次的塑形機會。點滴抓養成,細節促培養,把握關鍵。

  3.2學習的觀念

  時機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觀念的樹立更為重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掌握多種多樣,生動形象的活動,讓學生主動去比較其中的不同,總結樹立自己的觀念,要有舉一反三的類比對比之能力。掌握思維邏輯的合理性,在不斷的自我總結中提高自己,在不斷的矯正中成長自己的正確的觀念,而教師就是及時修正的因素,也是培養學生的關鍵。

  3.3學習的韌勁

  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時段,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內容,圍繞教學目的的,處理好重點和一般的關係,抓住實質性的內容,要堅持常抓不懈,不能顧此失彼,要在養成習慣上下功夫,教師在整個塑造學生行為習慣的過程中也是在逐步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

  總之,在中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改變長此以往,教師獨唱的局面,要在活躍課堂氣氛上,重點是活躍學生思想上多下功夫,把握教學的質量,要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更主要的是運用思維能力分析事物,掌握特點規律,培養興趣愛好上多多鑽研。養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共同提升教與學的質量。

  作者:付立國 單位:吉林省鎮賚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