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人教版試題及答案

  語文考試有利於語文教師改進今後的教學工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初二語文人教版試題,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初二語文人教版試題

  一、語言積累與運用***本大題含1~7小題,其中1~6小題,每小題2分,第7小題8分,共20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緋紅***fēi***   不遜***xùn*** 詰責***jié*** 長吁短嘆***xū***

  B.黝黑***yǒu*** 滯留***zhì*** 尷尬***gāngà*** 正襟危坐***jīng***

  C.搓捻***cuō*** 遷徙***xǐ*** 覓食***mìn*** 抑揚頓挫***cuò***

  D.熾熱***zhì*** 文縐縐***zhōu*** 汙穢***huì*** 千山萬壑***hè***

  2.下列詞語中,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

  A.璀璨  睥睨  拖泥帶水  不可明狀

  B.蹣跚  蹂躪  藏汙納垢  粗製濫造

  C.瑣屑  犀利  誠皇誠恐  廣袤無垠

  D.標緻  禁錮  頷手低眉  深惡痛疾

  3.下列各句中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他年近三十歲,留著“西洋裝”的頭,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鑑。

  B、這位所謂的專家在臺上絮絮叨叨,聲音沉悶,抑揚頓挫的宣揚他的學說。

  C、陽春三月,公園裡鳥語花香。花壇裡,花團錦簇,美麗的風景令遊人流連忘返。

  D、我家這個孩子呀,基礎不太好,讀書又無動於衷,這樣的學習態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績會提高呢?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在青島港首次公開亮相。

  B.許多海洋生物的藥用價值正在逐漸被推廣和發現。

  C.只有不斷學習積累,就能提高寫作能力。

  D.世乒賽上,中國隊包攬並囊括了乒乓球專案的所有金牌。

  5.下列關於名著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敘述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精神。

  B.施耐庵《水滸傳》中的魯智深***花和尚***: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血濺鴛鴦樓。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粗中有細、勇而有謀、豁達明理。

  C.郭沫若,現代作家、詩人、歷史學家,著有詩集《女神》,話劇《屈原》等。我們學過的《雷電頌》節選自《屈原》是一篇悲壯、慷慨、激昂的抒情獨白。屈原召喚著風暴雷電等雄偉的自然力量,和他們完全融為一體。

  D.《海底兩萬裡》是一部純虛構的科幻小說,描繪了人們在大海里的種種驚險奇遇。潛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髮,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

  6.將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語序排列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精華,閱讀它們,如同與大師們攜手共遊,可以增長見識,啟迪智慧,提高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

  ②不妨先讀前言、後記和目錄,以便對這本書的寫作背景、作者情況、寫作目的和大致內容有個初步的瞭解,猶如掌握了開啟書的大門的鑰匙。

  ③閱讀名著以自讀為主,並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後要學會做點讀書筆記,可以抄名言,寫摘要,作批註,列提綱,制卡片,畫圖表,寫心得等,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⑤還要注意略 讀與精讀相結合,略讀全書有利於整體把握主要內容;精讀精彩部分和難點部分有利於不斷提高欣賞能力。

  A.①②③⑤④ B.③②⑤④① C.①③②⑤④ D.③②④⑤①

  7.根據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現加字、漏字、錯別字中任何一種情況,該空不得分。***

  ①風煙俱淨,            。***吳均《與朱元思書》***

  ②         ,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

  ③同是望月,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寄託了對友人的同情、思念和關切之情。蘇軾在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用“ , ”表達了對親人的美好祝願。

  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了作者曠達的胸懷,渲染了友誼的永恆和感情的真摯,也蘊含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縮短距離的哲理的千古名句是“         ,           。”

  ⑤“無私奉獻精神”是時代永恆的主旋律,請你寫出連續兩句與“奉獻”有關的詩句。***課內外均可***           ,            。

  二、綜合性學習***共6分***

  8.為了加強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認識,學校準備開展一次以清明節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請你完成下列任務。

  ***1***清明節期間,學校小記者進行了一些相關採訪和報道。請你根據下面三則材料提供的主要資訊,為校刊寫一段簡要介紹清明節的文字。***60字以內******2分***

  【材料一】

  某高校民俗專家採訪記錄***片段***:清明是中國傳統的掃墓節。長期以來,清明節祭奠的主要物件是離世的親人和祖先,通過掃墓、祭祖,寄託對已逝親人的哀思和對祖宗的敬畏。

  【材料二】

  校刊4月5日訊 清明內涵更豐富,追懷先烈成風尚。在小石山烈士公墓,前來祭奠革 命英烈的民眾絡繹不絕。來自師宗城裡的一對夫婦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先帶著孩子拜祭了爺爺奶奶,然後再到這裡,緬懷先烈,感受他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材料三】

  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地區的民政部門和公墓陵園都開設了專門的祭祀網頁,人們可以在網頁中,為已逝的親人獻花、點燭、留文,表達自己的懷念之情。除網上祭奠外,社會公祭、家庭追思等形式也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接受。

  答:

  ***2***這是一位同學清明節隨父母回鄉掃墓後寫下的日記。請你根據這段文字,得出一個結論並闡明得出結論的一條理由。***2分***

  政府倡導“低碳拜祭”,就是希望人們用簡樸的方式拜祭先人。我和父母便商定要響應政府的號召,但實際情況怎樣呢? 我回到老家,看到許多村民在墓前焚燒花樣翻新的祭奠紙品,如豪華的轎車,精緻的別墅等。爺爺說:“拜祭先人就要隆重熱鬧講排場,場面絕對馬虎不得。否則,就是對先人的大不敬!”叔叔說:“我知道你們的意思,但我們是晚輩,如果上墳不燒紙,不放鞭炮,人家會怎麼說我們?這樣做絕對不行!”

  結論:

  理由:

  ***3***某學生從報刊上摘抄了一些有關清明節的材料,請你根據這些材料,就怎樣使清明節過得更豐富多彩,提出兩條建議。***2分***

  【材料】

  清明節因“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而得名。按陽曆說,清明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這時春光明媚,四野明淨,生機盎然,是賞春的好時節。古詩云:“梨花風正起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從節氣上看,清明在春分之後,此時天氣回暖,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季節。農諺說:“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種樹造林,莫過清明。”

  建議一:

  建議二:

  三、閱讀***本大題含11~28小題,共44分***

  ***一******3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1~12小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9.***1***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句中“君”是指誰 ***1分***

  ***2***對本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是詩人因仕途坎坷而發出的慨嘆。

  B.“到鄉翻似爛柯人”運用了典故突出了離鄉時間之長久。

  C.“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表現出傷感低沉的心態。

  D.“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表現了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二******13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5小題。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0.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①不以千里稱也 ②不能稱前時之聞

  B.①一食或盡粟一石 ②或王命急宣

  C.①一食或盡粟一石 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①執策而臨之 ②策之不以其道

  1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①人不知而不慍 ②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B.①馬之千里者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①何陋之有 ②學而時習之

  D.①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其真無馬耶?

  1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句子。***2分***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譯:

  13.本文託物寓意,文中“千里馬”喻指人才,“伯樂”喻指________________,而將愚妄淺薄的封建統治者比作“________”。***2分***

  14.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馬拉著鹽車上山坡;氣直喘,汗直流,竭盡全力還是拉不上去。趕車的人吆喝著,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這時,一個路過的相馬人看見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淚,急忙脫下衣裳披在癱倒在地的老馬身上。老馬睜開眼,看到相馬人,眼睛一亮,長嘶一聲而逝。

  請你展開想像,寫出老馬臨死前想對相馬人說的話***不低於30字***。***3分***

  15.如果你也像韓愈一樣懷才不遇,得不到賞識,除了寫文章抒發自己的憤懣之情外,還有哪些更好的做法***至少寫出兩點,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共2分***。

  ***三***閱讀下面選文,完成16-20小題。***共13分***

  神祕的人體“天網”

  ①常言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說,在人類社會中,一些壞人在作惡以後,自以為能僥倖逃脫,但最終還是鬼使神差地被緝拿歸案,就好像冥冥之中有個天網,使得壞人終究得伏法認罪。冥冥之中究竟有沒有天網?這暫且不論。科學家發現,人類社會中看不見、摸不著的天網,在人體裡竟然真的存在!

  ②前不久,德國科學家在觀察人體免疫系統對付細菌的過程中意外發現,在那些被人體滅菌勇士白血球殺死的細菌周圍,經常會看到一些絲狀體物質。起初,他們以為這是顯微鏡的鏡片不乾淨導致的觀察錯覺。但後來他們發現,這些絲狀物總是在細菌進入人體後,很快就出現在細菌周圍。它們相互纏繞,構成了網。這些網就像蜘蛛網那樣,能夠迅速把細菌橫七豎八地粘在上面,從而將細菌擒拿。隨後,這些網就密切配合人體白細胞裡的其他物質,把被擒拿的細菌毒殺或者吞吃掉。

  ③更為奇特的是,這種由絲狀體物質構成的網還能對人體內健康的細胞起到保護作用。實驗發現,在對付病毒的戰鬥中,有一種細胞分泌出來的蛋白酶在同細菌作戰的時候,有時候會傷及無辜,給人體健康細胞造成傷害。為了避免或減少這種傷害事件的發生,這個網憑藉自身的粘性,主動把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區域性地方,幫助它們認準來犯之敵,同時避免誤傷健康細胞。最讓人感動的是,這些由絲狀體物質編成的網,在發揮完殺敵和護體作用後,就自行化解,神祕地消失了。

  ④為了搞清楚人體免疫系統內部發生的這一神奇現象,德國科學家把目光鎖定在了一種叫做中性粒細胞的身上,因為“天網”總是出現在它們周圍。中性粒細胞已是人體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員: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約有白血球5000~10000個,這其中,中性粒細胞就佔了55%~70%。他們也知道,中性粒細胞具有追蹤病菌和吞噬、毒殺病菌的能力,是人體內抵禦病菌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細胞究竟與“天網”有沒有關係,還是個未知數。在電子顯微鏡下,德國科學家對一群中性粒細胞進行了追蹤觀察,結果發現,中性粒細胞在有細菌的環境裡,會馬上被喚醒並向細菌圍攏。當它們靠近細菌後,先前沒有出現的“天網”不久便悄然出現了,但在沒有細菌出現的環境裡,則只有中性粒細胞在自由活動,唯獨不見“天網”的蹤影。

  ⑤科學家通過細緻觀察和辨認,最後揭開了謎底。原來,白血球裡的中性粒細胞在發現細菌入侵的敵情後,會馬上奔赴疆場,與細菌拼殺。這些投入到疆場的中性粒細胞註定要成為烈士,因為它們就像是過河的小卒,從不知道退路在哪裡,而且它們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這些投入疆場的勇士,在與細菌拼殺到筋疲力盡的時候,便自行“剖腹”解體,從體內丟擲絲狀體物質。眾多勇士的絲狀體物質纏繞在一起,就構成了細菌難逃的“天網”。讓人驚訝的是,構成“天網”的絲狀體物質,恰恰就是隱藏在中性粒細胞內部的DNA!

  ⑥人體內由DNA編織的“天網”被發現後,這種奇特現象立即觸發了許多醫學家的聯想和靈感。他們發現,過去許多非常難解的醫學迷案,現在看來可能與人體“天網”有關。

  例如醫學上有一種叫做先天性黏液稠厚症,它的特點是人體肺部的分泌物過於黏稠,很容易堵塞人的呼吸通道,使人斷氣而亡。奇怪的是,那些分泌物中總是有數量極大的DNA。長久以來,醫學專家只知道這種疾病肯定和基因有關,但其中的疾病製造內幕總是弄不清楚。現在,他們才明白,這很可能是中性粒細胞在肺部丟擲的“天網”過密、過多導致的。

  ⑦科學家認為,人體“天網”的發現,為人類研究自身免疫系統和相關疾病的研究,開闢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但現在只是一個開端,因為人體“天網”本身還有許多謎題待解,如究竟是什麼訊號會促使中性粒細胞丟擲它們“天網”的;細胞內的DNA又是通過什麼路徑被釋放出來的;當它們把細菌一網打盡之後,又是怎樣神祕消失的……等等。儘管如此,科學家堅信,這個驚人發現,定能為人類健康帶來福音!***選自《知識窗》***

  16.“那麼,‘天網’究竟是中性粒細胞丟擲的呢,還是細菌丟擲的呢?‘天網’到底是由什麼物質編織的呢?”這是一個過渡段,它是從選文中摘錄的,請問應將它放回選文哪兩段之間?***2分***

  答:應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間。

  17.閱讀選文第⑤段,在A、B、C、、D四處填寫恰當內容,用簡明的語言準確概括出人體“天網”的形成過程。***每空不超過6個字******4分***

  中性粒細胞:A →與細菌拼殺→B →C → D →構成”天網”

  18.選文第④段中畫線部分使用了那種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說明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答:

  19.選文第⑥段“他們發現,過去許多非常難解的醫學迷案,現在看來可能與人體‘天網’有關”一句中,加點詞語“可能”有什麼表達作用?***2分***

  答:

  20.選出下列對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2分***

  A.選文開頭引用“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一成語,增加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說明物件——“人體天網”。

  B.在有細菌出現的環境裡,不見“天網”活動的蹤影,只有中性粒細胞在自由活動。

  C.人體“天網”的發現,為人類自身免疫系統和相關疾病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天地,但到止前為止,有關人體“天網”的許多問題尚待科學去研究。

  D.選文采用邏輯順序,思路清晰,結構嚴謹。

  ***四***閱讀下面選文,完成21-25題。***共15分***

  失 帽 記

  余光中

  ①去年底在中文大學演講的那一次,聽眾的盛況不能算怎麼擁擠,但也足以令我窮於應付,心神難專。等到曲終人散,又急於趕赴晚宴,不遑檢視手提包及背袋,袋提的主人又川流不息,始終無法定神檢視。餐後走到戶外,準備上車,天寒風起,需要戴帽,連忙逐袋尋找。這才發現,我的帽子不見了。

  ②事後幾位主人回去現場,又向接送的車中尋找,都不見帽子蹤影。我妻和我,夫妻倆像偵探,合力苦思,最後確定那帽子是在何時,何地,所以應該排除在某地,某時失去的可能,諸如此類過程。機場話別時,我仍不死心,還諄諄囑咐孫明珠、樊善標,如果尋獲,務必寄回高雄給我。半個月後,他們把我因“積重難返”而留下的獎牌、贈書、禮品等等寄到臺灣。包裹層層解開,真相揭曉,那頂可憐的帽子,終於是丟定了。

  ③僅僅為了一頂帽子,無論有多貴或是多罕見,本來也不會令我如此大驚小怪。但是那頂帽子不是我買來的,也不是他人所送,而是我身為人子繼承得來的。那是我父親生前戴過的,後來成了他身後的遺物。那頂法式貝瑞帽呈扁楔形,前低後高,戴在頭上,由後腦斜壓在前額,有優雅的緩緩坡度。至於毛色,則圓頂部分呈淺陶土色,看來溫暖體貼。四周部分則前窄後寬,織成細密的十字花紋,為淡米黃色。戴在我的頭上,倜儻,有歐洲名士的超逸。

  ④但帽內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氣越寒,尤其風大,帽內就越加溫暖,仿彿父親的手掌正護在我頭上,掌心對著腦門。畢竟,同樣的這一頂溫暖曾經覆蓋著父親,如今移愛到我的頭上,恩佑兩代,不愧是父子相傳的忠厚家臣。

  ⑤記憶中父親從來沒打過我,甚至也從未對我疾言厲色,所以絕非什麼嚴父。不過父子之間始終也不親熱。小時他倒是常對我講論聖賢之道,勉勵我要立志立功。長夏的蟬聲裡,倒是有好幾次父子倆坐在一起看書:他靠在躺椅上看《綱鑑易知錄》,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國演義》。冬夜的桐油燈下,他更多次為我啟蒙,苦口婆心引領我進入古文的世界,點醒了我的漢魄唐魂。張良啦,魏徵啦,太史公啦,韓愈……,都是他介紹我初識的。

  ⑥後來做父親的漸漸老了,做兒子的長大了,父親長期宦遊在外,我因工作而幾經輾轉,各忙各的,父子交集不多。

  ⑦二十三年前,我受中山大學之聘,由香港來高雄定居。妻子毅然賣掉臺北的故居,遂把父親接來高雄安頓。父親自中年起痛風,晚年更因青光眼近於失明,許多年來,父親的病情與日常起居,幸虧有妻子悉心照顧並操勞陪伴。身為他親生孩子的我,卻未能經常陪侍,想到50前在臺大醫院的加護病房,母親臨終時的淚眼,諄諄叮囑:“爸爸你要好好照顧”,實在愧疚無已。

  ⑧父親和母親相濡以沫,母親逝於53歲,長他10歲的父親,儘管親友屢來勸婚,卻終不再娶,寂寞中守了34年,享年97歲。可憐的老人,以風燭之年獨承失明與痛風之苦,又不能看報看電視以遣憂,只有一架古董收音樂喋喋為伴。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麼呢?除了亡妻和歷史的和渺渺的往事。除了獨子為什麼不常在身邊。而即使在身邊時,也從未陪他久聊一會兒,更從未握他的手或緊緊擁抱他的病軀。長壽的代價,是滄桑。

  ⑨所以在遺物之中竟還保有他長戴的帽子,無異於繼承了最重要的遺產。父親在世,我對他愛得不夠,而孝心也始終未能充分表達。想必他內心一定感到遺憾,而自他去後,我遺憾更多。幸而還留下這麼一頂帽子,未隨碑石俱冷,尚有餘溫,讓我戴上,幻覺未盡的父子之情,並未告終。這一份與父共戴帽的心情,說得高些,是感恩,說得重些,是贖罪。不幸,連最後的一點憑藉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⑩寒流來時,風勢助威,我站在歲末的風中,倍加畏冷。對不起,父親。對不起,母親。

  ***選自《讀者》有刪改***

  21.聯絡上下文,說說第④段中畫線詞語的意思。***2分***

  乾坤:

  22.作者為什麼在選文開頭詳寫尋帽經過及帽子的特點。***2分***

  答:

  23.通讀全文,說說作者為什麼會覺得與父親共戴一頂帽子的心情,是一種贖罪。***3分***

  答:

  24.選文第⑤段敘寫了父子在長夏和冬夜讀書的溫馨場景,請你結合選文,充分發揮聯想及想像,補寫作者與父親在春天或秋天的一個充滿溫情的讀書場景。***50字左右******4分***

  答:

  25.請聯絡選文內容,對以下材料進行探究,寫出探究結果。***4分***

  【材料一】“我到十歲的時候,讀的是‘孟子見梁惠王’,到年底,父親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課,在夜裡親自聽我背書,很嚴厲,桌上放著一根兩指寬的竹板,我背向著他立著背書,背不出來的時候,他提一個字,就叫我回轉身來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這竹板很重地打下來。“***節選自鄒韜奮《我的母親》***

  【材料二】“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材料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孔子家語•致思******

  答:

  四、寫作***50分***

  26.下面兩道作文題,請任選一題作文。***50分***

  題一:請以“遙遠的眼神”為題,寫一篇文章。

  題二:請以“那個微笑給了我”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除詩歌外,不限文體。2.不少於600字。3.字跡清楚,工整。4.文中不出現真實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