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滾滾閱讀題答案

  《麥浪滾滾》的作者是丁立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麥浪滾滾》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麥浪滾滾》閱讀原文:

  ①五月布穀鳥叫,布穀布穀——像短笛吹奏,清脆的一兩聲,繞著城市上空,一路向著城外去了。

  ②這“笛聲”牽人,人的腦子裡立即現出一幅歡樂豐收圖來:一望無際的農田裡,麥浪滾滾,像滾著一堆又一堆的碎金子。陽光錫箔兒似的,在麥浪上跳。

  ③鄉下孩子,從小就親近這樣的圖畫。每聞布穀鳥叫,田裡的麥子們,彷彿在一夜之間,全都被鑲上了金,鄉下村姑成皇貴妃了,華麗且雍容。農人們忙得腳不沾地,麥子要收割了,棉花要播種了。收割前夕,孩子們便有了一大任務,在麥田邊看護麥子,追逐來偷食的雀。這任務孩子們樂意,持了長長的竹竿,很神氣地在麥田邊奔跑。風吹,麥浪翻滾,一波一波,像黃綢緞鋪開來,淹沒了小小的人,覺得自己也成一株金色的麥穗了。那景象,鐫刻在記憶裡,再難忘去。

  ④我們去尋從前的麥浪。一行人,跟著布穀鳥,一路向著城外去。走過一個村莊,再一個,卻難見到成片的麥浪了,有的只是零星的。村莊不長麥子了,麥子忙人,村莊的人,卻越來越少。村莊只好長別的植物,或乾脆長草。

  ⑤好不容易逮著一個村子,眼睛裡跳出一整片的麥地來,大家幾乎要歡呼了,立即衝下車去。

  ⑥小河橫亙。有人家在河邊居住,三間老平房,屋門落鎖。一隻狗蹲在家門口,很盡職地守著家。看到我們這群陌生人,狗興奮地大呼小叫起來,寂靜的村莊,一下子有了喧鬧的感覺。

  ⑦我們站在小河的石橋上,打眼四下望。橋下水淺,已看不出水的顏色,全被浮萍遮住。河邊有幾棵樹,歪著長,很有些年紀的樣子,倒是蓬勃出一汪生命的綠。樹下雜草叢生。雜草叢中,一簇的胡蘿蔔花,開得恣意,上面蜂蝶忙碌。這是記憶裡的村莊,熟悉,又陌生著。

  ⑧有婦人經過,好奇問,做什麼呢?我們答,來看麥子的呢。

  ⑨哦,今年的麥子不好,她說。臉上的表情,也無風雨也無晴。

  ⑩我們心裡倒是一怔,趕忙跑下橋去看麥子。幾塊麥地裡,麥子倒伏許多,像遭了劫。突然聯想到前幾日刮的那場大風,橫掃天地的架勢,麥子們如何能承載。

  一老農跟過來,看我們倚著麥地作背景拍照。他慷慨地拔一把麥穗,讓我們拿在手上,作拍照的道具用。他說,今年的麥粒也不飽呢。我們低頭看,的確是,麥穗輕輕。有點憂心,村莊若是都不長麥子了,城裡的麵包從哪裡來?

  太陽打在一片麥子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一陣風來,麥浪推著麥浪,向著不遠處的田邊去了。不遠處,村人們的房子,像積木搭成的城堡,安靜在五月的天空下。天上飄動著一朵朵白,一朵朵藍,像從前。身旁的老農,彎腰把那把麥穗撿了,拿回去餵雞。

  我們回頭,經過小橋。河邊人家的那隻狗,不再吠了。它蹲在家門口,眼光越過河邊的雜草叢,安靜且溫柔地望著我們,一步一步走近。狗也是寂寞的,大概已把我們當作熟人了,眼睛裡有了挽留的意思。

  《麥浪滾滾》閱讀題目:

  1. 第③段回憶兒時守護麥田的情景有什麼作用?

  2. 分析下面句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好不容易逮著一個村子,眼睛裡跳出一整片的麥地來,大家幾乎要歡呼了,立即衝下車去。

  3. 第段主要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有什麼作用?

  4. 文章結尾處對狗的描寫有何深意?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麥浪滾滾》閱讀答案:

  1. 表達了作者對曾經麥浪滾滾的豐收場景的懷念和追尋,為下文寫尋找麥田作鋪墊。

  2. 生動形象地寫出作者一行人見到整片麥地時的驚喜之情,也側面寫出了麥田正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再也難以找到整片的麥田。

  3. 景物描寫或環境描寫,渲染了滾滾麥浪所帶來的安靜、祥和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眼前之景的陶醉和嚮往。

  4. 藉助於對狗的描寫含蓄地寫出了受現代經濟發展的衝擊,麥田越來越少的現狀;表達了作者對曾經的滾滾麥浪場景的留戀、對麥田日益萎縮現狀的失落、企盼能重現滾滾麥浪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