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吉他的簡介
古典吉他原名古典6絃琴,因定型於古典主義時期而得名,與豎琴、魯特琴同屬西洋彈撥樂器***古典式絃琴***。下面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了解一下古典吉他的相關介紹吧!
古典吉他的發展歷史
“吉他”是古典式絃琴中把式絃琴下屬的一大類目;早在八世紀和九世紀時就有了阿拉伯吉他和拉丁吉他,最早的吉他音樂是由十三世紀時卡斯提利亞國王阿爾風索十世開始萌芽的。到了十五世紀,把式絃琴的另一下屬類目魯特琴體系開始崛起,使原先的阿拉伯吉他逐漸被淘汰,而拉丁吉他進化為比維拉琴。在十六世紀,比維拉琴改用手指直接觸弦撥奏,在王室貴族民間廣泛流傳。在西班牙最盛行的時期是1535-1578年間。魯特琴亦於十六世紀奠定了古典音樂的基礎,至今依然在把式絃琴的下屬類目中佔有一席之地。
文藝復興之前,把式絃琴的發展較為薄弱。隨著音樂家的不斷創作、改進。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也就是十六世紀,魯特琴和比維拉琴的推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出現了一批音樂家、作曲家。進入巴洛克時期,由於西班牙吉他的易彈奏性,在民間得到了極大的流行。魯特琴在這個時期仍然取得了重要的地位,併產生了偉大的“音樂之父”巴赫與懷斯。他們兩人對魯特琴音樂的貢獻可以說是空前絕後。魯特琴、比維拉琴以及隨後崛起的吉他都是把式絃琴中的重要種類,它們一直在曲目、彈奏技術與製作工藝等方面相互促進並發展。
古典主義時期之前的“吉他”既有四根復弦、五根復弦,復弦的缺點是弦數多導致調音較麻煩,因而很快五根單絃的改進形式開始流行。1790年***庚戌年***,德國人加上了第六根弦,使現今吉他EADGBE的六絃式定音首次出現。古典吉他硬體工藝的定型源自十九世紀中頁西班牙制琴家進行的改良,確立了沿用至今的65cm國標弦長。1946年,美國科學家伯特·奧古斯汀開發研製出了尼龍弦,並應用於古典吉他、豎琴、魯特琴等的琴絃材料改良。尼龍弦不僅能承受更高的張力與更劇烈的物理環境變化,而且壽命也更長,對古典吉他的音色、音量也能有極大的改觀,從此幾乎完全取代了較脆弱的羊腸弦。
古典吉他的樂器材料
面板:雪松***香柏***、雲杉、紅松、白松
背側板:玫瑰木、柏木、楓木、巴西黃檀、胡桃木、紅鐵木豆
琴頸:雪松、桃花心
指板:烏木、黑檀
古典吉他的琴種區分
外形結構
對於古典吉他,在琴絃上使用的是用於獨奏和表現音樂較適合的尼龍弦,世界上主要的三大琴絃達達里奧、薩瓦列斯、奧古斯丁就是針對古典吉他的,而民謠吉他使用的是鋼弦,由它演奏的性質所定;正規的民謠吉他在品數上是與古典吉他不相同的,在琴的指板與吉他音箱結合處,指板上是14品,而古典吉他剛好是12品泛音點,但有些民謠吉他卻是仿造古典吉他製作的;民謠吉他是為伴奏做準備的,所以當然少不了揹帶,同時就具有揹帶扣,細心的初學者是能發現的;古典吉他和正規民謠吉他在栓琴絃的方式和設定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演奏形式
古典吉他主要可以從事以下演奏方式:吉他獨奏、合奏、協奏和伴奏,而民謠吉他的演奏方式單一,只是伴奏,也有不少人用鋼弦吉他***民謠吉他***演奏指彈吉他曲目。而電聲吉他貝司卻是從古典吉他中逐漸演變的用於樂隊伴奏的現代樂器。
學習方法不同
從演奏性質看可以知道學習這兩種吉他的學習方法和方式是不同的,古典吉他學習的過程中是要經過正規的姿勢、訓練和循序漸進的學習練習,嚴格性和專業性是古典吉他學習提高的特點;民謠吉他在學習中卻自由了許多,但在伴奏型別和節奏上下的工夫要多,總體來說入門還是比較簡單的,但民謠吉他卻是學習吉他二次提高的最大剋星,一旦民謠吉他學習成型就很不好再學習古典吉他,可能需要耗費很長時間改正一些錯誤的指法和技巧,而且速度上也需要重新正規地訓練。
藝術內涵不同
古典吉他代表的是音樂藝術的延續發展,作為世界三大樂器的古典吉他更是繼承和發揚音樂藝術的化身,他的表現力甚至是超過其他所有樂器,貝多芬、布羅威爾***二十世紀世界音樂代言人***都對古典吉他做出了很高的評價,所以古典吉他代表的是更高一層次的藝術,同樣要求欣賞人的音樂素質也要很高;民謠吉他表現的藝術內涵一般從屬於演唱人和歌曲,真正把歌曲的內涵通過伴奏來更貼切的表現,當然,這就需要雙方的配合能力好了。
以上只是從一部分區別加以論述,其實古典吉他和民謠吉他的區別是很多很多,只有瞭解了吉他,才能體會它們之間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