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少的成語故事

  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不遠千里

  “不遠千里”這則成語又稱“不遠千里而來”,表示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遙遠。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梁惠王見了孟子,熱情地說:“先生,您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我們魏國,一定是給我的國家帶來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您何必一開口就講利?有仁義就行了。如果君王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國家,大夫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說怎樣有利於自身,這樣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麼就危險了。”接著孟子說道:“在能出動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二等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大國的大夫能從萬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千輛,二等國家的大夫能從千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百輛。這些大夫的產業不能說不多了,但是,他們永遠不會滿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揚私利了。”梁惠王聽了很受觸動,焦急地問:“那先生以為該怎麼辦呢?”

  孟子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他的雙親,也沒有講義的人會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講仁義就夠了,何必再講利呢?”

  :不遺餘力

  “不遺餘力”這則成語的遺是:留;餘力:沒有使完的力量。指把所有的力量全部使出來,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

  這個成語來源於《戰國策。趙策三》,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

  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將白起,在趙國的長平一舉擊敗了由趙括率領的四十萬趙軍。秦王乘機要挾趙王,要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給秦國,作為講和的條件。

  趙王連忙召來大將樓昌和上卿虞卿商量對策,說:“長平一戰,我們吃了敗仗,我想帶領全部人馬與秦軍決一死戰,你們看怎樣?”

  “這樣做沒用,還是派親信使臣去講和為好。”樓昌說。

  虞卿不同意樓昌的主張,問趙王說:“大王,這次秦國究竟是想消滅我們趙國軍隊呢,還是打一打就回去?”

  趙王說:“秦國這次出動了全部軍事力量,不遺餘力地來攻打我們,當然是打算消滅我們軍隊的。”

  “那麼,我們應該帶著貴重的禮物到楚國、魏國去。他們貪圖財物,一定會接待我們。這樣,秦國以為我們在實行‘合縱’的策略,就會恐慌,就會同我們講和。”

  可是趙王不聽虞卿的勸告,還是派了使者去秦國求和。

  虞卿聽說此事,就對趙王說:“這次求和肯定不會成功,因為秦王和相國范雎一定要把趙國求和的事情宣揚開來,讓各國都知道。楚國和魏國以為趙、秦講和了,就不再會來援助趙國。秦國看到無人來救趙,那麼也就不再需要與趙國講和了。”

  果然不出虞卿所料,趙國求和不但沒有成功,都城邯鄲又被秦軍圍困。最後,趙王只得親自去秦國,訂立了對趙國十分不利的和約,遭到天下人的恥笑。

  :不屈不撓

  樂昌篤實,不能不離。遭閒既多,是用廢黜。

  釋義“撓”,彎曲,屈服。形容在惡勢力和困難面前不屈服,不低頭。

  故事王商,字子威,繼承父親的封號為樂呂侯,是漢成帝的丞相,他為人耿直,作風正派。

  漢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長安城中忽然有傳言說要發大水了,長安城就要被水吞沒了。剎時間,整個長安城的老百姓都驚慌起來大家扶老攜幼,爭相逃命。

  訊息傳到宮中,漢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宮中議事,商量對策。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也驚慌失措,勸成帝、太后趕快躲到船上去準備撤離。大臣們也紛紛附和王鳳的意見。只有孫丞相王商堅決反對,他認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來,一定是謠傳,在這個關鍵時刻更不能輕易撤離,這樣只會使人心更加慌亂。成帝採納了王商的意見,過了一會,城裡也沒見大水來,謠言不攻自破,城裡的秩序也慢慢恢復了。調查下來,確實是傳言失實。成帝對王商能力排眾議很讚賞。王鳳卻認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臺,因此心懷不滿。

  王鳳有個親戚叫楊肜,是琅那太守,因為沒有把他管轄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辦他的罪,王鳳為此親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楊肜說情,為他開脫。王商堅持原則,免去了楊肜的官職,王鳳更加懷恨在心,千方百計想要打擊報復。於是他勾結了同夥,誣陷王商。漢成帝最後聽信了讒言,罷免了王商的丞相職務。

  但是,是非自有公論。《漢書》的作者班固在撰寫王商的傳記時對王商的評價是:為人誠實公正,不屈不僥。這樣的評論是很客觀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