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帶主要內容

   南轅北轍

許多人典故“南轅北轍”後,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地球是球形的,麥哲倫可以實現環球航行,鄭國人不也可以通過環球旅行到達楚國嗎?”那麼,是不是我們的先人弄錯了呢?讓我們在地球儀上做個實驗再下結論吧。

  現在,鄭國人從出發點一直往北走,假設一路順利,首先到達北極,停在北極點。此時,在方向問題上就出現麻煩了。因為“北”這個方向是相對於極點而言的。現在,鄭國人無論是越過北極點繼續朝前走,還是轉過來往回返,方向都會改為朝南。同樣,到達南極點後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無論朝哪邊走,方向都是朝北。因此,鄭國人如果要經過環球旅行到達楚國,行進方向也必定要改變。若堅持只是朝北走,到達北極點後就無法前進了,更不用談去楚國。從這一點上看,“南轅北轍”中的鄭國人還是錯了。

   風馬牛不相及

  “風馬牛不相及”常用來比喻毫不相干的事情。出自於《左傳.僖公四年》。

  春秋初期,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是聲威大震,中原的諸侯沒有不屈從他的。但南方楚國的國力也在不斷增強,楚王不但不服齊桓公,還要與他抗衡。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領齊、魯、宋、陳等八國軍隊攻打蔡國,蔡侯只好連夜逃往楚國,請求楚國出兵援助。齊桓公看到蔡侯逃往楚國,於是率領率領軍隊長驅直入向楚國進發。楚成王接到密報,一面調集兵將準備同齊國作戰,一面派屈完到齊國軍營進行談判。屈完是一位能言善辯的大臣,他對楚國非常忠誠。為了楚國的安危,他隻身前往齊國的軍營去見齊國的管仲,責問他:“你們齊國住在北方,我們楚國住在南方,齊楚兩國相隔這麼遙遠,即使馬牛走失不會跑到對方的國境內。尤其沒有料想到你們的兵馬,竟然踐踏我們的國土。”屈完鏗鏘有力的言辭,把管仲問得理屈辭窮,無言以對。齊桓公見楚國沒有屈服的意思,於是就把大軍開進楚國的領地內,楚成王又派屈完前去談判,齊桓公得知楚國早已有所準備,如果用武力討伐楚國,勢必會落個兩敗俱傷,只好同楚國講和,雙方言歸於好,各自撤軍。

  宋代著名授國詩人陸游的《短歌行》不有這個典故:“耳邊閒事有何極,正可付之風馬牛。”

   吳市吹蕭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讒言,將太子建的師傅伍奢及其長子伍尚殺死,又派人去抓逃亡的伍奢的次子伍員***即伍子胥***,並在各關口接著伍員的畫像,以便捉拿歸案。在離昭關不遠的地方,伍子胥遇到了一個名叫東皋公的老人。他非常同情伍子肯的不幸遭遇,便讓伍子胥在他家住下,等待時機,設法混出昭關。幾天後。東皋公找了一個容貌與伍子胥差不多的人,讓他穿上伍子胥的服裝出關。過關口時,故意裝得慌慌張張,結果被守關將士抓住。關口士兵以為伍子胥已經抓住,放鬆了警惕。就在這時候,伍於胥扛著一隻裝載行李的大口袋,在東皋公的掩護下,混出了昭關。等守將發覺抓錯了人,伍子胥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到吳國的都城時,他已沒有吃的東西。於是他披髮赤膊,裝成要飯的,在吳都熱鬧的街市上,鼓起腹吹蕭唱曲,以引起人們對他的注意。他悲哀地唱道:“嗚,嗚,嗚天大的冤屈無處訴。宋國、鄭國一路跑;孤苦伶訂誰幫助?殺父大仇不能報,哪有臉面做大夫?到如今吹蕭要飯淚紛紛,定要吹出有心人。”

  出處《史記·範睢***suī***蔡澤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