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勵志的故事

  那些與都是非常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看看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三陽開泰

  【出處】:《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三陽開泰,漢族傳統吉祥語和吉祥圖案。《周易》稱爻連的為陽卦,斷的為陰爻,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夏;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常用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

  中國古代陽與羊同音,羊即為陽。“三陽”依照字面來析,解釋為三個太陽比較直觀,即早陽、正陽、晚陽。朝陽啟明,其臺光熒;正陽中天,其臺宣朗;夕陽輝照,其臺騰射。均含勃勃生機之意。“泰’是卦名,乾下坤上,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我們見到“泰”,總是大吉利。開泰以“求財”來卜,就是大開財路;以“求婚”來卜,就是大開愛門。羊,即祥也。古代宮廷中小車多稱羊車,即取意吉祥。人們常說的“三羊開泰”為吉祥話之一。比如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羊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吉祥、萬事如意等。羊,在中國民俗中“吉祥”多被寫作“吉羊”。羊,儒雅溫和,溫柔多情,自古便為與中國先民朝夕相處之夥伴,深受人們喜愛。古代中國甲骨文中“美”字,即呈頭頂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徵。

  :百川歸海

  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襲父封為淮南王。他愛好讀書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賓客和懂得天文、醫學、歷算、占卜等數千人,共同編寫了一部數十萬字的書《鴻烈》,也稱《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泛論訓》,講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些情況,它的基本觀點是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文章中寫道:“百川異源,而皆歸於海。”這篇文章曾提到以下內容:

  我們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裡和水旁邊,衣著非常簡陋,生活十分艱苦。後來出了幾個聖人,他們帶領人們建造房屋,這樣人們才從山洞裡走出來,住進了可以躲避風雨寒暑的房子。聖人又教人們製造農具和兵器,用來耕作和捕殺猛獸,使人們的生活比過去有了保障。後來,聖人又制禮作樂,訂出各種各樣的規矩,使人們有了禮節和約束。由此可見,社會是不斷髮展的,人們不是老是用一個方式生活。所以對古時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適合使用,就應該廢除;而對於現在適合使用的,就應該發揚。以上的一切都說明,像千百條來自不同源頭的江河,但最後都會歸流入大海一樣,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會,過更美好的生活。

  ——《淮南子·泛論訓》

  【求解驛站】所有江河最終都流入大海。比喻眾望所歸或大勢所趨。也比喻許多事物由分散而彙集到一處。百川,泛指大小江河。

  【活學活用】臺灣和大陸人民嚮往統一的心願,如~,豈是一些跳樑小醜所能阻擋得了的。

  【妙語點撥】《泛論訓》宣揚了“與時俱進”的主旨。如果我們對新變化熟視無睹,總是用一個方式生活,堅持用老眼光看人,這實際上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意識問題,反映了一個人的事業心和膽識問題。

  在為人處事過程中,我們應該與時俱進,以便進一步優化人才成長環境,促進國家與社會的進步。對於那些不可救藥的落伍者,除了批評外,還要痛打“落水狗”,防止這種人危害國家和社會。

  :先斬後奏

  善良的貧家女子竇娥三歲喪母,她的父親竇天章是個窮書生,為了還債和換取上京趕考的路費,向寡婦蔡婆借貸盤纏。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兒端雲,乘機提出索要瑞雲做童養媳。端雲3歲喪母,7歲便到蔡婆家,改名竇娥。17歲時竇娥與蔡婆兒子成婚,一年後丈夫病故。她和婆婆兩人相依為命地過著守寡的日子。

  一天,蔡婆去向賽盧醫索討銀錢,賽盧醫賺她到僻靜處,想勒死她,幸虧張驢兒父子把她救下。因這救命之恩,張驢兒父子想霸佔婆媳二人。竇娥執意不從。張驢兒在羊肚湯裡放了毒藥,想害死蔡婆,強佔竇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湯,嗚呼身亡。

  張驢兒轉而誣陷竇娥,並威脅竇娥嫁給他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發。竇娥問心無愧,與張驢兒去見官評理。太守桃杌是一個昏官,嚴刑逼供,竇娥堅不屈從。桃杌轉對蔡婆用刑,竇娥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臨刑時竇娥滿腔悲憤地說:“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寶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然後,斷案不明的官府就下令斬殺了竇娥。

  竇娥死前發出三樁誓願:若是屈死,死後血飛白練,六月降雪,大旱三年,果然一一靈驗。

  竇天章後來當了大官,深受皇帝信任,官拜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奉旨訪察民情,懲處貪官汙吏,回到闊別十六年的家鄉。竇娥鬼魂託夢父親,訴說冤情。竇天章重新審理此案,殺了張驢兒,終於替女兒昭雪了冤案。竇天章在《竇娥冤》中有這樣一段獨白:

  “只因老夫我為官廉潔清正,為人剛直不阿,節操堅強、剛直,皇上憐愛我,叫我擔任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的職務,四處審訊囚犯,查閱案卷,賜給我象徵權力的寶劍和金牌,讓我監察貪官汙吏,並准許我先斬後奏。”

  ——《竇娥冤》

  【求解驛站】封建時代臣子把人殺了再報告皇帝。現多比喻自行把事情處理了,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報告上級或當權者。

  【活學活用】小明看中了一本漫畫書,由於這本書太誘人了,他~,把它買了回來。

  【妙語點撥】竇娥的性格是孝順與抗爭的對立統一。她對早年守寡、晚年喪子的婆婆孝順有加,也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條。當遭遇張驢兒的無恥行徑後,她以為官吏會主持公道,會維護她的清白與名聲。然而竇娥所寄與希望的官府,竟是一團漆黑,他們濫用酷刑,屈打成招,使得竇娥含冤而死。唯有國家出現更多如竇天章般的明鏡高懸者,才能讓那些酷吏無處藏身,並給那些恃強凌弱、欺壓百姓者以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