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代理人需具備的能力

  專利代理人是指獲得了專利代理人資格證書,持有專利代理人執業證並在專利代理機構專職從事專利代理工作的人員。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專利代理人要幫助發明人理清發明究竟是什麼

  很多時候發明人對自己的技術方案並不是很清楚,這裡的不清楚可能是對技術方案的本質不清楚,或者是發明人無法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技術方案。因此,很多時候專利代理人拿到的是一份不知所云的技術交底書。但是要撰寫一件高質量的專利,前提就是要深入理解技術方案。所以從不清楚到清楚,尤為重要。那麼,從不清楚到清楚需要我們具備何種能力呢?

  1、提出正確的問題的能力

  很多時候拿到一份技術交底書,最棘手的是讀了幾遍卻連從哪兒溝通的思路都沒有。所以,第一步應該是要學會提問。

  對技術方案的理解存在很多問題。有可能技術交底書給出了一堆技術細節,比如程式設計所呼叫的函式等,但是你完全不知道這個技術方案本身是要達到什麼目的。這是一個普遍現象,因為發明人關注的技術細節。有可能發明人描述的技術方案存在邏輯上的矛盾,或者技術方案實現的前提發明人並沒有描述出來。

  種種問題都需要專利代理人去發現,提出相應的問題。如何提問,是一種批判性思維。這種能力需要不斷培養,國外有很多書籍介紹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方法,比較著名的是一本叫做「學會提問」的書。

  說到底,這是一種思維能力。需要從根本上不斷培養。但是,這種底層能力的培養往往被忽視了。

  2、資訊收集能力

  雖然專利代理人代理的都所學專業領域的專利,但是即使一個專業領域,也有很多細分領域,大多數內容可能完全超出了專利代理人的專業領域。

  為了與發明人溝通技術方案,瞭解一些背景知識肯定是有必要的。當然,如果你可以厚著臉皮說“我什麼都不懂”,那無關緊要。要了解背景知識,就涉及到資訊收集能力。更為準確的說,是快速收集特定主題的資訊的能力。

  收集什麼資訊呢?最主要的應該是這個主題的大體技術框架,因為一般的技術方案都是對一個技術框架中的一個點進行改進,理解整體框架有助於理解被改進的這一點在整個技術框架中的作用。這一點在通訊領域中尤為明顯,從通訊網路的全域性到具體每個點,比直接從一點上來理解更容易也更深入。

  此外,收集足夠的資訊不僅有助於理解技術方案,還能夠為權利要求佈局提供依據。比如,瞭解清楚通訊網路中裝置的互動過程,知道哪些裝置上實現哪些功能,可以避免把不同執行主體的技術特徵寫到一個執行主體上。

  如何收集資訊?一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檢索技巧,最簡單的就是直接百度一下,基礎的資訊百度百科上面就有。另一方面就是要培養資料整理的習慣,整理一些好的資訊源,例如技術常用的論壇什麼的。下一次要找類似內容直接拿過來用,而不是又不知道何處著手。

  也許你會說,只需要確定技術方案邏輯上沒有問題即可,何必瞭解那麼多。你都這麼說了,我還有什麼辦法呢?

  3、溝通能力

  這裡涉及到不同專業領域的溝通,需要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溝通方式。關於溝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這裡就不多了。

  專利代理人需清楚到規範涉及到兩個方面:授權和維權

  1、建立審查案例知識庫

  專利法和專利審查指南都是理論上的東西,而理論到實踐存在一定的距離。填補這一距離的就是實實在在的案例,也就是具體的案例。

  雖然做了很多案子,但是基本上都還憑著感覺做的。因此,看似經驗豐富,實際上卻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解。究其原因,應該就是沒有思考和總結。而建立案例庫則有助於總結,提高思維速度,因為通過整理,可以對問題進行分類,每一種型別的問題都有相應的案例作為參考。

  一個是審查意見答覆整理。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對審查意見答覆問題進行分類,分類之後,記錄每一個案子的問題、答覆思路、審查結果。長此以往,就能夠形成一個豐富的案例庫。如果是進行公司範圍的整理,效果更佳。這樣,經驗少的人也可以通過查案例庫來解決實際問題。

  另一個是無效案件整理。如果說審查意見答覆可能存在問題,那麼無效案件的審判無疑更為專業,因此可參考性更強。每天可以抽空在專利複審委員會網站看無效判決書,整理每個判決中涉及到的問題,思考這些案例對撰寫帶來的啟示。

  2、建立訴訟案件知識庫

  大多數專利代理人都是工科出身,可能比較少關注專利侵權訴訟。但是專利侵權訴訟卻是考驗專利撰寫質量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是最重要的話。

  可以通過讀書瞭解專利侵權訴訟的基本內容。有很多書都會介紹專利訴訟,比如「中國專利法詳解」,逐條解讀專利法;「專利權的保護」,介紹專利侵權訴訟的各個方面;「專利法原理與案例」,結合大量案例對專利侵權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法院每年都會發布典型案例。這些典型案例,往往涉及到需要明確的問題,專利侵權訴訟中的重要問題。因此,分析典型案例是一個高效的途徑。

  另外,諸如「智慧財產權裁判文書網」、「中國裁判文書網」、「openlaw」上都可以查到專利侵權案判決書,每天抽空看一個案例,對案例進行整理,思考每個案例對專利撰寫的影響。長期整理必然會形成很好的資料庫,對整理的內容再進行總結,形成自己的觀點。

  讀兩本書就可以瞭解專利侵權訴訟的基本理論,堅持分析訴訟案例加深對理論的理解。通過專利侵權訴訟來指導專利撰寫,也許比照辦現有方法撰寫更專業一點。

  3、分析國外專利

  國外專利,尤其是像微軟、蘋果等大公司的專利,無論是在措辭還是權利要求佈局上都值得我們學習。最好的方法是分析那些經過訴訟考驗的專利。重大的訴訟案件國內外媒體都會報道,並且一般都會指出涉案的專利,下載下來研究一下,看看對撰寫有何啟示。

  以蘋果公司的滑動解鎖專利為例,不管是說明書的撰寫,還是權利要求的佈局,都可能對專利撰寫帶來啟發。

  總之,從清楚到規範,需要不斷整理和總結。並且,兩者也相互關聯,規範的要求會指導需要弄清楚的內容。

  最重要的能力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叫做「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文章的核心要義是:

  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某一項技能,而是「讓正確的事情相繼發生」。

  這句話用到專利代理人身上頗為恰當。專利代理人不就是「讓正確的事情***專利***相繼發生」嗎?對每件專利負責,資訊不清楚就充分溝通,撰寫上有爭議就多分析案例總結經驗。

  這裡涉及個修飾詞「正確」。「正確」關乎自省。也就是通過不斷的分析案例、讀書、交流,使自己更正確。撰寫方式/策略更加有理由,而不是照辦習慣性的方式。

  一個專利代理人寫專利都按照以前的模板,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些;另一個專利代理人,不斷分析總結案例,以法律和案例為支撐,撰寫符合規範、利於維權的專利。你覺得哪一個專利代理人會更專業?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