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書法作品落款圖片欣賞

  王羲之是東晉時代的名書法家,他從小受到父親王曠的影響,愛上了書法。王羲之的書法聞名於世,有書聖的稱號。王羲之的落款是怎麼寫的?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王羲之書法作品落款圖片,希望你們喜歡。

  

>

  王羲之書法作品落款圖片1

  王羲之書法作品落款圖片2

  王羲之書法作品落款圖片3

  王羲之書法作品落款圖片4

  王羲之書法作品落款圖片5

  書聖王羲之簡介

  王羲之是東晉時代的名書法家,他從小受到父親王曠的影響,愛上了書法,他七歲的時候拜當時最有名的書法家衛夫人為師,並受到肯定,從此之後他更加努力練習,後來成為最有名的書法家,但是,他對自己的作品並不滿意,他希望能突破自己的作品,於是他努力練習和研究,發現如果要讓自己寫的書法更好,必須向大自然學習,就這樣,王羲之除了認真的寫書法以外,他還仔細的觀察大自然,並把自己的精神和感受與書法結合,因此他的書法多了一股神韻。

  他很喜歡鵝,用自己的書法跟別人換了許多鵝來養,認為鵝非常優雅,常常一面寫書法一面欣賞鵝那優美的姿態,在欣賞鵝的同時,他也在這些優雅的鵝身上,學習到更新的書法知識。他有名除了因為書法以外,他善良的個性也是原因之一,他再看到別人有困難時,總會適時的伸出援手,儘可能用自己的力量助人,王羲之真的是非常偉大!

  1.王羲之的身世:

  王羲之,字逸少,山東人,生卒之年有三種說法,第一說公元三二一年至公元三七九年,第二說公元三o三年至公元三六一年,第三說則是公元三o七年至公元三六五年。是尚書郎王正的孫子、東晉開國宰相王導及駙馬都尉王敦的侄兒,淮南太守王曠的兒子。王羲之的父親王曠也是書法家,善於行書和隸書,王羲之因此而受到父親的影響,也對書法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當時最有名的女書法家衛鑠衛夫人在看過王羲之的字之後,非常驚訝,還收他做學生,並且斷定以後王羲之的書法成就,必定在她之上。

  2.受人推舉:

  當時的尚書左僕周顗,德高望重,士人一經他推舉,莫不立即身價百倍。周顗非常的欣賞這個小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天,王羲之去周顗家,周顗正巧在和許多名士在一塊兒吃飯,周顗一見王羲之的到來,立即去招呼他進來坐。周顗把席上最好的菜夾給他吃,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就問周顗這是誰家的子弟?周顗很鄭重的向大家介紹:「這是丞相王導和大將軍王敦的侄兒,王逸少***王羲之***,也是當今的第一大書法家。」那時王羲之雖然只有十三歲,但已經有一點名氣了,再經周顗的推舉,名氣又更響亮了!

  3.東床快婿的由來:

  郗鑑,擅長草書及行書,官至太尉。他有個愛女名浚,字子房,秀麗沉靜,知書善文。郗鑑決定找一個足以匹配的王家弟子做女婿,於是派了一個使者前往王家求親。使者來到王家的時候,王家諸郎都在東廂房中讀書,他們一聽到這個訊息,都顯得雀躍並激動,因為他們都希望能夠娶到郗鑑的女兒,因此都或多或少的矯柔作態,神色舉止都不自然。唯一例外的是躺在東邊床上的少年,他敞開衣襟、裸露肚子,好像什麼都沒聽到似的,一手吃著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構思書法作品。

  從他臉部悠然自若的神情看來,顯然未被眼前的事情所擾動,而灑脫俊秀的外表,更令來訪的使者為他心折。使者回去向郗鑑報告:「王家的弟子每個都好,人才學識都是一等的,但一聽到你這樣的大官要挑女婿,一個個都緊張起來正襟危坐,矜持作態,全部都不像平常那樣瀟灑自如了。只有一位少年,不為所動,仍然神色自若的盤坐在東邊的床上,旁若無人的樣子。」郗鑑高興的說:「那位毫不矯柔造作,意態自如,坦腹東床的少年,正式我心目中的佳婿呀!」他命人再去打聽,方知這位少年,便是以書法初露鋒芒的王羲之。便在這年春天將女兒嫁給王羲之。這位郗氏之女在婚後生下玄之、凝之、渙之、肅之、徽之、操之、獻之等七子及一個女兒。

  4.勤學:

  少年時的王羲之,由於受到老師衛夫人的薰陶,聽到許多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尤其是東漢草聖張芝「臨池」的故事,更激勵了他向學的決心。

  5.王羲之之死:

  第一說病死,第二說由金庭返朝誤時,陛下三傳未至,被斬於京,第三說在金庭修身煉丹,誤服藥物致死。

  王羲之自幼就非常喜愛書法,因此他努力練習,後來他的書法遠遠超越當時最有名的書法家衛夫人。

  6.王羲之的書法作品:

  王羲之有名的作品有:《蘭亭集序》、《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最有名的就是《蘭亭集序》,據說是有一次,他和幾位朋友遊會稽的蘭亭,飲酒賦詩,豪性大作,當場用鼠毫即興寫出《蘭亭集序》,它成為藝術史上的珍品,在序中,每一個字的筆觸和寫法各不相同、揮灑自。酒醒後,他又重寫了十幾遍,卻都覺得不如此序神妙,因此成了他最珍愛的作品。

  7.王羲之的書法字型:

  王羲之的書法,正楷與行書都非常有名,被書法評論家稱為正體的書聖,到了中年以後,心性愈來愈豪邁灑脫,特別喜歡寫草書,他的行草,看來是任意發揮、無拘無束,無任何規則;事實上,一筆一畫,自有他的情趣與神韻,後人稱讚他的草書如天馬行空,可見他在草書上的造詣,已經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境地。

  8.王羲之的內心:

  王羲之對於功名富貴,看的很輕;反而對於國家安危和民生疾苦,卻非常關心。當時桓溫和殷浩掌握實權,他們為了爭奪權力,而彼此而水火不容,王羲之是殷浩的好朋友,王羲之常常告訴殷浩要以天下國家為重,以免壞了整個大局。而宰相謝安和王羲之也是多年之交,經常一起遊山玩水,但是謝安面對大自然,卻常常不禁產生隱居避世的念頭,王羲之也急忙勸他:「在國家多難,民生困苦之時,身為相國的你應該效法伊尹、管仲,肩負起挽救國家和百姓危亡的責任才對啊!」謝安聽了之後非常感謝王羲之的提醒。

  9.寫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暮春的三月三日,他同當時的文士名流在會稽郡山陰縣境內的蘭亭行祭禮,有專人用筆記錄將每人所做的詩裝書成冊,名曰「蘭亭集」,王羲之在喝酒後,酒醉激情之時,提筆在紙上疾書,寫成了名傳千古的「蘭亭集序」,本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流露了作者情感的矛盾,尤其是序中那書法字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10.值得效法及參考的正確行為:

  ***1***勤練書法:

  王羲之對書法很有興趣,所以他努力的練習書法,並且把他的精神、感情都融入書法,有志者事竟成,最後他的書法超越了所有人,可是他仍然不懈怠,繼續勤練書法,還從大自然中領悟出更好、更精妙的書法訣竅。有一次,王羲之正在練習書法,忘了吃飯,郗氏就叫家僮端一碗剛蒸好的饃饃和一碗醋蒜給他吃。家僮催他趕快趁熱吃,他卻只應了聲好,又揮毫疾書,家僮無奈,只得請郗氏去相勸,郗氏來到書房,卻見他正拿饃饃沾墨往嘴裡送,等吃到嘴裡,發覺又苦又澀,才吐出來,弄得滿嘴都是黑墨,原來,他在吃饃饃的時候,心中仍想著字的間架,一邊想,一邊吃,竟誤把墨汁當成醋蒜,沾著吃了。由這件事可以知道,王羲之是多麼熱愛書法,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效法。

  ***2***善良的性情:

  王羲之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書法家,他的個性樸拙,灑脫自然,又充滿著對國家、對社會、對人群以及對動物的愛心;有至情、至性、至愛才能完成傳世不朽的藝術名作。擁有這種性情的王羲之真的很不錯。

  11.我們應該警惕的行為:

  ***1***過分珍愛某些作品:

  王羲之過分珍愛某些特定的東西,致使他珍愛的作品儲存比較完整,而沒被珍愛的作品就多被遺失,實在是件很可惜的事,如果說,王羲之當時有把更多的書法作品珍藏起來,我們現在就能看到更多王羲之的作品了。

  ***2***有時太仁慈了,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憾事發生:

  王羲之常幫助人家是他的美德,可是有時會弄巧成拙,反而發生了不必要的憾事,或者有人會利用他的同情心,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應先三思而後行,避免步上王羲之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