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歷史故事
劉邦是漢朝的開朝皇帝,出身農家,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當年,劉邦為了增強實力,不得不和各諸侯達成協議,形成一個反楚聯盟。在打敗了項羽之後,就將功臣們各自分封。但是這些諸侯國的勢力逐漸坐大,他們不僅有各自獨立的武裝還有獨立的行政權,這讓劉邦感到不安,這也直接威脅到了漢王朝的統治。
所以劉邦就開始將各異姓諸侯王消滅殆盡,然後將他們的封地收回,分封給同姓的宗室子弟。然而劉邦的這種做法,依然沒有消除諸侯國對漢朝政權的威脅,只不過是從異姓轉到了同姓而已。
劉啟繼承皇位後,就爆發了諸侯國的叛亂,雖然劉啟派周亞夫將此叛亂平定了,但是諸侯國對漢王朝產生的影響和潛在的威脅,卻是再也無法忽視的了。
劉啟的兒子劉徹繼承皇位後,終於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他首先是削弱各諸侯的勢力,正待更進一步地舉措之時,已經為此感到恐慌的諸侯們就來到了劉徹面前求情:“當年,先帝將封地賜給我們,就是因為我們與皇室一脈相承,血濃於水。這樣如犬牙一般安排我們的封地,也是為了能夠讓諸侯國更好的去保護漢王朝啊。還請您能網開一面。”劉徹沉默良久,就讓他們退下了。
之後,劉徹就頒佈了推恩令,讓各諸侯在他們死後,把封地再分封給自己的子孫,這樣在無形中就消耗了諸侯國的勢力,消除了諸侯國潛在的威脅。
劉邦被圍白登的故事
當時,韓王信奉命抵禦匈奴的攻擊,但是在韓王信與匈奴的交戰中,多次不敵,這就直接激怒了劉邦。韓王信擔心受到誅連之禍,決定先下手為強,與匈奴聯手,共同攻漢。於是劉邦便率軍親征與匈奴交戰。
劉邦揮軍太原,一邊攻擊匈奴,一邊平定韓王信的叛亂。劉邦首戰告捷,大獲全勝,使韓王信元氣大傷,不得不逃往匈奴。也許是,勝利來得太快,太容易,劉邦因此而輕敵。劉邦不聽婁敬的勸諫,在晉陽進入了匈奴軍隊設下的圈套,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如此一來,漢軍就被斷了糧草,也沒有援軍可等。劉邦嘗試突圍,與匈奴軍隊展開激戰,雙方僵持不下,損失慘重。
此後,連續七天七夜,劉邦都被圍困於白登山之中。而當時恰是嚴冬,漢軍既無糧草也無禦寒之物,一時間士氣十分低落。
在這情況十分危急之時,陳平向劉邦獻上了一計。匈奴單于的閼氏十分受寵,於是就讓劉邦派人去賄賂閼氏。果然,陳平的計策奏效了。闕失以漢軍被圍七日不亂,必有神助為由,勸單于不要對漢軍趕盡殺絕。她還對單于說:“漢軍的援軍馬上就要到了。而且就算匈奴奪得了漢軍的土地,也不一定會適應中原的水土,萬一再受到漢軍的內外夾擊,對匈奴很是不利。”
單于信以為真,再加上韓王信沒有按照約定時間與匈奴會師,被單于所疑。所以單于就真的退兵了,劉邦這才脫險。
劉邦鴻門宴的形象
首先劉邦能夠審時度勢,能屈能伸。當他佔領關中,面對滿屋的金銀珠寶,各色美女,可以不為所動。並且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盡得民心。當他得知項伯前來報信之時,可以拼命討好項伯,甚至約定為兒女親家,以達到取信於他的目的。在與項羽發生衝突之時,沒有采取強硬的手段,拼個你死我活,而是分析敵我形勢,忍辱負重,以一副謙遜之姿面對項羽。甚至卑躬屈膝地奉承項羽。最終憑著自己的沉著冷靜及項伯等人的幫助,取信於項羽,進而轉危為安。
其次劉邦堅決果斷地肅清內奸。此次劉邦會有此一劫,是劉邦軍中有人向項羽告密所致。劉邦在項羽面前套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訊息後,一回到軍中就立即將此人斬殺,沒有絲毫的猶豫。
最後劉邦能夠知人善用,注意納諫。劉邦在見到項伯之時,就知道項伯此人於他必有大用。所以他用兒女親家來把彼此的關係拉近,從而將敵方的人為己所用。另外,劉邦能夠清楚地知道身邊謀士的才能。他對張良有著充分的信任,對於他說的話,他也能夠虛心地採納。在即將赴宴鴻門之時,他聽取了張良儲存實力,取信於項羽的意見。
劉邦在鴻門宴之中,表現出了他審時度勢、有奸必肅、知人善用等性格特點,也使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