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有什麼故事

  元稹,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除了和摯友白居易所流傳百世的“元白之誼”,其愛情故事也讓後人津津樂道,世人多以痴情不專情來形容他,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元稹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元稹的故事

  貞元十八年出身官宦家庭的韋叢嫁給了祕書省校書郎的元稹,他們婚後的生活雖然拮据,但習慣安逸高門生活的韋叢並不貪圖榮華富貴,相反她任勞任怨、賢惠持家,韋叢和元稹七年的貧賤婚姻生活雖不富裕但相敬如賓、溫馨甜蜜,無奈造化弄人,元和四年元稹升任監察御史,困苦生活終於熬過、幸福生活即將開始時,韋叢卻因病去世,元稹悲痛交加寫下了《遣悲懷三首》等悼亡詩來追思亡妻。

  元稹在31歲時相識了大他十一歲的薛濤,但年齡的差異並沒有阻擋他們洶湧的愛意。在薛濤自稱自己已經老了時,元稹在寫給她的詩中寫道: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在薛濤早已忘了自己的字時,元稹對她說:當朝女詩人並不多,但洪度***薛濤的字***你是最傑出的一個。這些字字句句深深打動了韋叢,自此他們開始日日談詩、遊玩各地,這場轟轟烈烈的姐弟戀後元稹返回京城,他不僅帶走了薛濤所贈之詩更帶走了薛濤一生中唯一的愛情,後來他又做了乘龍快婿,而薛濤回到了浣花溪,這也是元稹的愛情痴情不專情的原因。

  元稹和韋叢的故事

  在歷史上,元稹是寫詩給妻子最多的人。他的一生寫了很多關於自己妻子的詩,僅流傳下來的就有著三十多首,而在這些詩之中寫給他的妻子韋叢的就有著十六首。由此可見元稹對於韋叢的深厚情感。也正是因為在元稹寫給妻子的詩中,給韋叢寫的最多。

  元稹的家族在隋朝的時候是名門望族,但是在後期逐漸衰弱,到了唐朝的時候,已經沒落了。而元稹就是生於這個時候。雖然家族沒落,但是底蘊卻還是存在。從小元稹就接受著大家少爺一樣的教育,因此成為了一個富有學識的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元稹來到了長安,之後認識了京兆伊韋夏卿的女兒韋叢。在元稹的心中,韋叢是一個很好的婚姻物件,因為韋叢不管是身世背景,樣貌品行都是很好的,無論是作為妻子,還是對他將來的仕途都有著很大幫助的。於是元稹對韋叢展開了追求。而韋叢對於這個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年輕男子也是有著很大的好感。漸漸的將自己的一顆心放在了元稹的身上。

  而韋叢的父親也相信元稹是一個有才華的人,將來一定會大展拳腳,於是便將自己的小女兒韋叢嫁給了他。在婚後韋叢就跟隨著元稹過起了清貧的生活,無怨無悔,將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不讓元稹有後顧之憂,專心的讀書。從元稹韋叢的生活中處處體現出韋叢的知書達理,端莊賢惠。因此再後來的時候,元稹總會不由想起自己的結髮妻子韋叢。

  為了紀念自己的結髮妻子,元稹寫下了很多的詩句,讓後世的人們記住了這對恩愛夫妻。

  元稹的名句

  古人常用詩讚美“四君子”之一的菊花,前有東晉陶淵明愛菊,留下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金句;後有唐朝杜甫賞菊,留下了“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的名句;白居易也曾作“耐寒唯有東籬菊”以歌頌菊花;而到了貞元十八年,正值二十四歲的詩人元稹在看到秋冬季節毅然傲放的菊花時作下了“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的詩句,這成為元稹名句之一。

  這首詩名為《菊花》,其一、二句語句平鋪直敘,僅十四字卻從三個方面表達了元稹的愛菊之心,充分描寫出他對菊花的纏綿愛戀之情。三、四句則將他為何如此深愛菊花的緣由表達的淋漓盡致,有人愛菊花的奼紫嫣紅、有人愛菊花的清雋高雅,元稹則不愛那表面的色彩與香氣、卻獨愛百花中菊之最後凋謝,愛它這不懼嚴寒、依然傲放的精神。這首詩是從日常生活中發掘而來,看起來平淡無奇,實則韻味非凡,王安石也曾作同題《菊花》一詩,但相比較之下,元稹的詠菊詩更為世人所傳誦,他的摯友白居易更對此念念不忘,在詩中寫道“相思只傍花邊立,盡日吟君詠菊詩”,這其中所表達出對好友的相思之情赫然在目。

  作為唐朝著名詩人,他詩詞無數,元稹名句也不只限於詠菊,元稹名句還包括“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