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勵志故事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而我們只看到了王羲之的輝煌成就,而沒有注意到他背後的努力。王羲之一生不斷進取,成年王羲之的書法已經非常有名,但是他每天依舊刻苦練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華出眾,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薦他做官。他做過刺史,當過右軍將軍***人們也稱他王右軍***。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勤學苦練,王羲之的書法越來越有名。當時的人都把他寫的字當寶貝看待。

  據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麼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麼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

  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裡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吃墨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裡洗毛筆和硯臺,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長大以後,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

  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著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

  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著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麼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抬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型。大家都稱讚他寫的字像彩雲那樣輕鬆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之一。

  :吃餃子

  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口,人聲喧嚷,熱鬧非常。尤其是門旁的那兩幅對聯,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十個字,橫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但是字卻寫得呆板無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罷,心中暗想:這樣的賴字,也配寫匾?又一琢磨:"經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好傢伙!這裡到底是什麼人的買賣,竟能如此誇口?走近一瞧,見鋪內有口開水大鍋,設在一道矮牆旁邊。包好的白麵餃子,

  好似一隻只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地越牆飛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滾沸的大鍋。一鍋下滿,不用招呼,"小鳥"就停飛了。等到這鍋餃子煮好,撈完,"小鳥"又排隊一樣飛來,準確無誤。

  王羲之十分驚奇,就順手掏出一些散碎銀兩,要了一大碗餃子,然後坐下。這時他才發現,餃子個個玲瓏精巧,好象浮水嬉戲的鴨兒,真是巧奪天工的奇貨!他用筷子將餃子夾起,慢慢地送到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清香撲鼻,鮮美滿口。不知不覺間,把那一大碗餃子,全吞到了肚裡。

  一頓飽餐之後,王羲之對自己說:這鴨兒餃子果然不錯!只是門口那副對聯的字寫得太差,與這美味餃子實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他們另寫一副對聯,也不辜負我來此一場--想到這裡,他便問店夥計:"請問店主人在哪裡?"

  店夥計用手指著矮牆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牆後。"王羲之繞過矮牆,見一白髮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個人擀餃子皮,又包餃子餡,轉眼即成,動作麻利極了。更令人驚奇的是,包完之後,白髮老太婆便隨手將餃子向矮牆那邊拋去,鴨兒餃子便一個一個依次越牆而過。

  老人的高超技藝,使王羲之驚歎不止。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象您這深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老人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聽了這話,王羲之沉默了一會,好象在品嚐這句話的滋味。然後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麼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

  老人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並非老身不願意請,只是不好請啊!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名氣,就眼睛向上,哪裡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其實,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聽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於是,他特意寫了一副對聯,恭恭敬敬地送給了這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