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名言佳句_出自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名言
三國演義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有很多名言佳句就是出自裡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三國演義中的名言佳句,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中的名言佳句【經典篇】
1.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2.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3.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4. 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諸葛亮
5.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6.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7.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8.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9. 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於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
10.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三國演義中的名言佳句【精選篇】
1. 為將之道:勿以勝為喜,勿以敗為憂。——智勇武將
2.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3.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忠勇武將
4.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5. 獨善其身盡日安,何須千古名不朽!——隱士
6. 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
7. 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曹操
8.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評袁紹
9. ***袁紹劉表***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陳壽
10. 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仲達
11. ……主公之言,雖合天理,奈離亂之時,用兵爭強,固非一道;若拘執常理,寸步不可行矣。——龐士元
12. 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仲達評孔明
13. 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孔明評曹操
14. 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楊顒諫孔明
15. ***孫堅孫策***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陳壽
16. 將軍外託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17. 袁紹雖強,事多懷疑不決,何足憂乎!——曹操
18. 斬將搴旗,威振疆場,亦偏將之任,非主公所宜也。願抑賁育之勇,懷王霸之計。——張昭諫孫權
19. ***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郭嘉
20. 僕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託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陸伯言
三國演義中的名言佳句【熱門篇】
1. 幾番不聽忠臣兼,難免宮中受劍鋒。---《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聽不進別人的良言苦勸,很可能會招來禍害。
2. 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三國演義》第三回
解釋:皇帝被視為天子,他代替“天”管理民眾,慢慢的人們學會了順從皇帝,皇帝也就越發獨裁。“順我者生***昌***,逆我者亡***死***”也就成為了獨裁者深存內心同時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了。
3. 好謀無斷,不足為慮。---《三國演義》第四回
解釋:這是在討伐董卓之前,伍瓊形容董卓的話,它告訴我們要想成就大事,不但要考慮周密,還要行事果決。
4.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三國演義》第四回
解釋:這時曹操的名言,也是他的人生信條。曹操生性多疑,他誤把別人的好心看成了歹意,明明自己殺錯了人,卻偏偏不承認錯誤,反而將錯就錯,斬草除根,為了自己一人的安全不惜殺害呂伯奢一家。“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讓我們體會到了曹操那種極端自私,心狠手辣的人生信條。
5.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三國演義》第五回
解釋:赤兔馬和武藝超群的呂布相映生輝不禁讓人感慨,後世用“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來形容一個領域內十分傑出的人才。
6. 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三國演義》第六回
解釋:各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董卓採納了李儒的意見,決定將國都由洛陽遷往長安。楊彪對此持反對意見,並且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由此可見封建獨裁者罪惡之一斑,他們做事完全從自己角度出發,根本不考慮普通百姓的死活。
7. 招賢納士,屈己待人。---《三國演義》第八回
解釋:孫策在埋葬了自己的父親孫堅之後,“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傑,漸漸投之”。放下架子,禮貌待人,這樣才能招來賢達有本事的人。
8. 司徒妙算託紅裙,不用幹戈不用兵。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三國演義》第九回
解釋: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用女兒貂蟬的美色離間了呂布和董卓,後來,呂布果然為爭奪貂蟬而將董卓刺死。
9. 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解釋:當陳煒用“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這句話描述孔融的時候,孔融當即反駁“想君小時必當聰明”。陳煒不得不驚歎“次子長成,必當代之偉器也”。雖然陳煒被孔融反駁的五體投地,但是“小時聰明,大時未必聰明”作為一個常識,對今天的家長也是有提醒作用的。
10. 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國演義》第十二回
解釋:當陶謙死前將荊州讓給了劉備,謀士荀彧變向曹操進言:“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要求曹操奪取徐州。要想治理天下,在創業初期必須經營好自己穩固的”根據地“,壯大自己的勢力。
11. 得何足喜,失何足憂。---《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解釋:當劉備終於做成了徐州牧的時候,曹操用了”驅虎吞狼“之計,使劉備失去徐州。劉備為了穩定軍心,就用了”得何足喜,失何足憂“這句話安慰大家,其實劉備還是很在意徐州的。這句話也只不過是劉備收買人心的一小計而已。
12.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解釋:劉備出戰袁術之前,將徐州託付給張飛,可是張飛酒後誤事,失去了徐州。張飛羞愧難當,與拔劍自刎。劉備搶下他的劍,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這時劉關張兄弟情誼的體現。同時,他的話帶有明顯的貶低女性的色彩。我們不禁反問:一個人對兄弟的仗義,是建立在輕視妻子孩子的基礎上,連自己的妻子孩子都不在乎,這樣的兄弟之情是不是很殘忍?他還能有多少人性?
13. 無謀之輩,見利必喜。---《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解釋:這時曹操謀士荀彧評價呂布的話。沒有謀略,看不到長遠利益的人,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就會高興的不得了。
14. 方今正用英雄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心。---《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解釋:當劉備被呂布逼迫的無路可走,最終投靠曹操的時候,荀彧向曹操建議”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必有後患“,可是郭嘉卻提出”方今正用英雄時,不可殺一人而失天下心。“這樣寶貴的意見,而曹操也採用了郭嘉的見地。由此可見曹操的深謀遠慮,謀劃的長遠,不因大失小,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氣度和風範。
15. 一日縱敵,萬世之患。---《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解釋:曹操放走了劉備,是劉備成為了他日後的勁敵。
16. 見善若驚,嫉惡如仇。---《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
解釋:孔融向曹操推薦了禰衡,認為禰衡“見善若驚,嫉惡如仇。”而曹操和劉表一樣都因為禰衡的高傲態度而反感他。但是曹操和劉表都不願意殺禰衡,這並不表示曹操和劉表對有“叛逆精神”的“知識分子”多麼寬容,只是兩人都想借刀殺人,不想背上殺害名士的惡名。
17. 勢弱只因多算勝,兵強卻為寡謀亡。---《三國演義》第三十回
解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官渡之戰的最好評述。
18.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解釋:這是羅貫中評論徐庶母親的話。曹操模仿徐庶母親自己偽造一封家書給了徐庶,將徐庶騙至曹營。徐庶母親批評徐庶“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遂懸樑自盡。作者站在“尊劉貶曹”的立場上,高度評價了徐母的行為,認為他“氣若丘山,義出肺腑”“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19.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
解釋:這是諸葛亮南陽草廬對聯,也是他《誡子書》中的話。“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對每個歷史時期的人們都有積極的意義,在浮躁的時代氛圍下,如果一個人要成就大業,是需要與現實生活中的“熱鬧”拉開一定的距離,然後“寧靜”地,甘於寂寞地進行自己的追求。
20. 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解釋:這時諸葛亮“隆中對”時給劉備規劃的事業藍圖。諸葛亮具有高度的戰略眼光,對時局判斷格外準確。
21.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解釋:赤壁之戰中,周瑜的反間計,龐統的連環計都使曹操中計,但是當週瑜隔江相望的時候,一陣風吹起,讓周瑜猛然想起如果沒有東風,再好的計謀都白搭。“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各方面的工作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條件了。
22. 既生瑜,何生亮。---《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
解釋:周瑜本來是個軍事天才,可惜他氣度小,看到諸葛亮比他更聰明就無比嫉妒,總想除掉諸葛亮。可是諸葛亮總是料事如神,總能識破周瑜的計謀並使其被動。
23.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解釋:劉璋聽了身邊謀士的勸告,請劉備入住西川拒抗張魯的進攻。這時王累寫書勸諫,希望劉璋別引狼入室,正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24. 吉凶相救,患難相扶。---《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解釋:劉璋面對 張魯的進攻,寄希望於同姓的劉備的援助,他認為劉備一定會“吉凶相救,患難相扶。”,其實最後驗證,劉璋的做法實為引狼入室,自取滅亡。
25.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
解釋:劉備奪取西川時候,派黃忠攻城,可是魏延卻要搶攻,黃忠魏延最後要求比武,誰贏了誰攻城。劉備制止了兩人的比武,說“兩虎相鬥,必有一傷”。即便是一家,也常常互有不服氣,要將他們的明爭暗鬥化解,是需要一定智慧的。
26. 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
解釋:張郃守關,輕視前來攻打的張飛,說“人皆怕張飛,吾視之如小兒耳,此去必擒也”,羅貫中由此發出“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的感慨,對下一個故事張郃輕敵,終遭失敗的預示,也告誡人們做事切不可驕傲輕敵。
27. 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三國演義》第七十回
解釋:張郃失敗,丟了瓦口關,曹洪大怒,下令斬了張郃,郭淮勸諫:“三軍易得,一將難求”,曹洪便寬恕了張郃。“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後世常用來表示人才難得,要倍加珍惜。
28.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
解釋:曹植的《七步詩》感動了兄長曹丕,免於一死。這也揭露了封建時代帝王之家兄弟相殘的罪惡。只有奪取了王位,才能擁有操縱別人,踐踏別人的權利。極端的權力可以腐蝕人性!
29.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
解釋:這時諸葛亮《後出師表》中的話,意思是勤勉操勞,竭盡辛苦的工作,直到死才停止。但是諸葛亮後來討伐曹魏失敗,反過來讀這句話,不禁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味。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故五丈原,讓後人發出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感慨。
30. 此間樂,不思蜀也。---《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九回
解釋:蜀國滅亡,劉禪卻樂不思蜀,樂不思蜀比喻一個人胸無大志,很容易被眼前的享樂所迷惑。
三國演義中的名言佳句還:
- 三國演義中的名言佳句_出自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名言
- 解除土地租賃合同書範本
- 你的名字高清海報豎屏圖片
- 營改增對通訊行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 道路交通事故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 如何提高大腦的興奮度
- 山雞育雛期怎樣飼養管理
- 實習單位接收函格式
- 大學生會計好看的簡歷封面
- 腎積水治療方法
- 施工安全培訓會議紀要
- 怎麼治療狂燥抑鬱症的方法
- 桌上型電腦桌面總是會卡死怎麼辦
- 打不好羽毛球的常見問題解答
- 怎樣才能讓面板美白祛斑
- 社群保潔人員管理規章制度
- 鞏乃斯冬季最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
- 屬兔子的屬相婚配表
- 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健康發展的作用
- 關於青春夢我的夢主題演講稿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