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攻原全文介紹

  晉文公攻原是一篇文章,出自韓非子。他寫了很多民間流傳的典故,這篇關於晉文公征戰故事,除了提出君主通過誠實守信可以更好的順應人心治理國家得天下外,還列舉了君王明察下情的重要性。韓非子寫文的目的是為了給君主們提出各種強國稱霸的方法。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晉文公重耳曾經在外逃亡十九年得到齊國楚國和秦國的幫助,等到他重新回到晉國開始統治晉國的時候,他又該如何處理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呢?晉國國力逐漸強盛,開始擴大晉國勢力範圍。韓非子指出雖然晉文公可能與曾經有恩於他的國家對戰,但是晉文公是一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一定會兌現許下的諾言,這樣的君主最後才能夠得到人心,稱霸中原。

  晉文公攻打原國就是一個例子。晉國在出兵原國的時候只准備了十天的糧草,晉文公作出約定,如果十天後原國沒有打敗,就退兵。所以希望晉軍能十天內取勝。兩軍僵持,原國的糧草也快用完。而到了約定的日子,晉文公果然如約退兵。

  退兵前,原國細作提供情報,再多三天原國可以攻克,軍內大臣也都紛紛勸晉文公再拖遲幾天。晉文公卻迴應,說為了得到原國,而破壞了自己的誠實信用,認為不值。晉文公退兵後,他的誠實守信卻傳遍了原國。原國老百姓認為晉文公是一為好君王,都願意歸屬於他。因此晉文公雖然沒有攻打下原國,卻反而得到了原國民心。

  韓非子還在文章裡列舉了具體的誠實守信應該如何做到,以及身體力行的去實行的例子。誠實守信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在各個方面都應該去遵守。在與朋友相交,與群臣們制定策略,在對待百姓上,都應該重視信譽,有了信譽,才能真正的使得朋友真心支援相助,賢臣們進行輔佐,百姓們真心擁護。這樣的話,還有什麼國家會治理不好,會強大不起來呢?

  晉文公攻原得衛的故事道理

  晉文公攻原得衛,既是一個完美的故事,也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故事的完整性為我們剖析故事的深刻奧妙提供了條件,它有明確的過程向我們展示。企業經營管理注重結果,更注重過程。管理過程對於企業決策者,是其價值的體現,可能也是所有管理人員所向往的,因為自己對經營活動的把握而獲得的成功才是成就。我們把這個故事發生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攻原計劃、攻原執行、無功而返、得原得衛。

  同所有的企業管理經營活動一樣,計劃是事情的開始。晉文公準備了詳密的攻原計劃,其中糧食資源計劃了十天的,可能估計到原國在強大的晉國軍隊面前,最多能堅持十天。與大夫的十日期限約定,有兩種可能,一是下達命令,十日內一定拿下原國,二是與將士們明確目標,因為糧食只有十天的,大家只有同仇敵愾才能凱旋。

  一個詳密的計劃需要執行,攻原開始了。可以想到,形勢對晉國非常不利,受到了原國人民的殊死抵抗,十天很快過去了。這十天,對晉文公、晉國的大夫們肯定很艱難,制定的計劃失敗了。

  計劃已經失敗,按照晉文公與將士們的約定,該收兵了,而且糧食已經沒有了。來自原國的資訊,使故事達到了高潮,事情的結局也有可能逆轉,這個戲劇性的變化可能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也經常發生。原國只能再堅持三天了,無攻而返的敗局馬上可以得到改變,對於晉國的大夫、士兵肯定很高興,再忍飢挨餓三天,就是戰爭的勝利。

  故事結局的主宰者——晉國的決策者晉文公卻做出了讓人不理解的決定,得到原國算什麼,我不能失信於我的士兵。晉國軍隊征戰如同企業經營活動一樣,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現在得不到原國,明年還可以再來攻取。然而晉文公的經營管理思想卻感動了原國人民,願意投降晉國,隨後是連鎖反應,衛國也歸附了晉國。

  剖析這個故事的關鍵就是晉文公的決策。如果攻原十日後沒有得到原國最多隻能堅持三天的資訊,晉軍班師,也就是一個簡單的計劃失敗案例。然而,這個關鍵的資訊,卻是考驗決策者的資訊,晉文公的管理思想是不失約於士兵,對於強大的晉國,攻取原國是遲早的事情。在這裡,晉文公的決策是看重了無形的成本,而沒有注重攻打原國已經產生的成本。

  晉文公是幸運的,而以死信得名的尾生似乎是不幸了,沒有得到所期待的愛情,卻抱柱而死,僅為後人稱道。企業經營是現實的,我們不倡導一味的死信,更注重自己的理念,誠信的理念。在企業經營活動中,信用問題不僅決定了企業在業務上的成敗,也決定企業發展的成敗。巨人集團蓋巨人大廈的例子,計劃趕不上變化,是企業內部信用的缺失,雖然巨人集團沒有失信於其股東,但仍然逃脫不了倒閉的結果,是不是巨人失信了股東就避免了倒閉,那是不可能的,肯定地講巨人的失敗是誠信的問題。

  晉文公復國介紹

  晉惠公即位以後,大肆打壓以前的政敵,同時大興牢獄,就連擁立他的一眾大臣也沒有放過,他還重用自己的親信,為此得罪了許多人,搞得晉國老百姓都處於水深火熱的環境中,而且晉惠公還派人追殺重耳,一向畏頭畏尾的重耳坐不住了,在一群謀士的慫恿下開始了自己的復國之路。

  匆忙之間,重耳也就上路了,一路跑到了衛國,可惜衛文公並沒有重視這個不得寵又沒勢力的公子,沒有施捨一絲補給,晉文公便如一條喪家之犬,再度啟程,在五鹿又放下架子向一個農夫乞討,可是卻被農夫鄙視一番,拿了塊黃土施捨,重耳自然怒極,多虧了狐偃的精神勝利法,才沒犯下大錯。

  於是一群人繼續出發,到了齊桓公的地界,收到了齊桓公的款待,桓公又把自己宗室的女子嫁給重耳,宗室女特別漂亮,有才,不久,重耳就沉迷溫柔鄉,再也不願意離開了。可是這樣的話身邊的謀臣介子推,狐偃和老趙就坐不住了,他們密謀要把這位沉迷溫柔鄉的公子帶回自己要走的路,沒想到卻沒齊氏的侍女發現,告訴了齊女,沒想到這位齊女倒也是通曉大義,沒為難這些個謀士,反倒是幫他們把把公子重耳灌醉拉到了馬車上。當然了,醒來的重耳大罵身邊的謀士,說如果復國無望,殺了他們幾個人下酒,聽聽,這就是一個霸主說出來的話,挺讓人汗顏的,不過老天有眼,好歹復國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