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是怎樣的人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還有臥薪嚐膽,講的都是“忍者”勾踐的故事。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勾踐所處的朝代

  在西周末年,周幽王滅亡之後,代表著西周結束。諸侯擁立另一個太子為王,叫周平王,他為了避免戰亂,往東邊遷移,被稱為了東周。東周從前公元770年開始一直持續到前221年,共有五六百年曆史。這五六百年又分割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有兩百九十五年,從周平王遷往東邊開始到周敬王戰國前夕公元前476年為止。戰國時期是指春秋後的七國爭戰,直到被秦國統一滅亡。

  相傳春秋是魯國孔子所著,他以年月時間為順序記錄了那一時期發生的事,因為與客觀歷史基本相符,因此我們都把那時期簡稱為春秋。春秋也就是那時期春夏秋冬發生的所有事記錄。

  東周開始到秦國統一,是奴隸制度逐步瓦解到諸侯爭戰,向封建制度過度的時期。周平王仍是一個奴隸制度君王,但從他開始,君主威望漸漸衰退,各地的諸侯國逐漸開始自立稱國,並且彼此爭戰,擴大勢力範圍,而東周事實上相當於一個小國。春秋之時的風雲變化,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這期間各國為了強大自己的實力都爭相進行改革。任何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無論是平民布衣還是書生文人都可以發揮他們的才能得到重要。吳越都屬於春秋時期的諸侯國。越王勾踐就是屬於這個時期的人物。勾踐也是通過苦心經營國力,最後消滅吳國成為春秋霸王之一。

  後代有傳他屬於五代十國的吳越之爭,這實在是一個明顯的錯誤。雖然春秋和五代十國頗為類似,都是戰爭和混亂,但一個是公元前幾百年一個是公元后幾百年,兩個時代相差上千年,而且五代十國裡的吳越並非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的爭戰。勾踐明顯是公元前春秋時期的越國君主。

  越王勾踐的死因

  周朝列國或多或少都與上古傳說中的人物有點關係,歷史上比較有名的臥薪嚐膽的勾踐也不例外。據傳說勾踐的祖先為夏朝帝王少康,他的父親與吳王闔閭有間隙,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下面就來看看這場中國版的哈姆雷特吧。

  勾踐,封國為越,在今會稽一帶,歷史上聽得最多的就是越王勾踐了。他的父親為允常,允常逝世,勾踐即位,吳王闔閭就迫不及待的開始了攻伐,青年時期的他年少輕狂,意氣用事,致使越國被闔閭所困,四面楚歌,後來孤注一擲刺殺了闔閭才得以解圍。仇恨的火焰延續到了闔閭的兒子——夫差身上。

  接下來的發生的事就不新鮮了,歷史上的興兵攻伐不過是消磨仇恨的一種方式罷了。即使他的身邊有陶朱公這樣的不世之才,也照樣俯首於命運的作弄。

  不過也多虧了范蠡,他委曲求全,割地賠款,才得以存活,還好夫差是個心軟的人,但心軟卻是他最大的弱點。他沉迷於西施的美,殺了伍子胥,讓本應該被處死的勾踐有了機會翻身,就這樣葬送了自己的國家。

  勾踐算不上好人,不過是比常人能忍罷了,俗話說的千年老王八大概也這樣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看出來他本性的范蠡撿了一條命,功臣文種卻被殺害,可能是因果,就在殺了文種不久,史書記載他不壽而終,也就是病逝了。

  關於勾踐的成語

  勾踐是越國君王,他先敗後勝,先弱後強的故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我們先來看看勾踐的長相,成語裡說勾踐是長頸鳥喙。

  這個成語來自他身邊一直跟隨他起起落落到最後輔佐他復國的范蠡對他的評價。長頸鳥喙字面意思是說動物長長的脖子鳥的嘴巴,用來比喻陰險狠毒人的外表特徵。如果有人被評價為長頸鳥喙,那你可能要多想一想,是不是這個人並非忠誠厚德之人,而是腹黑陰險呢?范蠡這樣評價他,應該是來自多年來的深刻了解,雖然說的是面相,但是范蠡的看法是正確的,認為這個君王可以共患難卻很難同富貴。

  對於這點,還有一個成語叫大名難居,指的也是關於勾踐的事蹟。大名難居意思是盛名之下其實不好相處,出於史記范蠡言,當時越國滅吳國後聲名大噪,范蠡認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後來范蠡最終離開越國,隱居江湖。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指有些名聲很好事情很風光的時候,其實真正相處留下來卻很難。

  對於勾踐復仇成功順利稱霸春秋後,對那些曾患難相隨的功臣們的作法,還有一個成語可以形容,就是藏弓烹狗。藏弓烹狗字面意思是指用弓箭射完鳥以後就收起了弓箭,把獵物都追捕完得手以後,就把獵狗也煮來吃了。這四個字成語比喻的是君王得勢以後,就廢棄了功臣,或者事情成功後就把幫過忙的人給趕走這些殘忍的手段。與過河拆橋,卸磨殺驢類似意思。與藏弓烹狗對立的成語是感恩戴德,始終不渝。

  我們看待勾踐應該想到人無全人這個特點,更何況是春秋戰亂頻繁,權力之爭普遍的時代裡的一個國君。勾踐身上所有的缺點是一個權力爭奪者普遍都有的,他堅強的意志力並非一般人可以做到。

  勾踐後代衍生出的姓氏

  據現在流傳的資料,勾踐的後代大概分裂成了幾個分支。最大的分支為歐陽氏。勾踐的兒子稱為鼠與,孫子為不壽。不壽之後是翁,僑伯,侯,無疆。

  到越王無疆這一代,歷史上記載無疆興兵討伐楚國被楚威王消滅。這一代無疆的第二個兒子被楚國封為歐陽侯,因此後來改為歐陽氏。勾踐後代繁衍到了這時,演變出了歐陽姓氏,蹄成了歐陽氏的始祖。

  歐陽氏姓氏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確實是源遠流長的一代,而且最為驕傲的說,歐陽氏除了可以上溯到越王勾踐,他們最早的祖先還可以追蹤到四千多年前的明君大禹。原因就是勾踐是夏禹的第五代孫。歐陽氏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非常古老深厚的一個宗族姓氏。

  其次衍生出來的是顧氏。這得從最早的大禹說起。大禹去世後墳墓建在了會稽,大禹的兒子啟在會稽建立廟宇祭祀父親。夏帝少康時代,他把庶出的兒子無餘任命在會稽主持祭祀大禹。無餘在會稽建立了越國。會稽就是現在的浙江紹興。無餘的後人就以越為姓氏。

  春秋末年的越王勾踐是大禹的第五代孫。勾踐初期被吳國打敗後來勵精圖治,又滅了吳國並且稱霸一方。戰國時被楚國滅亡。傳到勾踐的第七代孫搖,因為幫助劉邦滅楚有功,被封為東海王。東海王又封他的兒子為顧餘侯,他的子孫後代都留在會稽生活。這些子孫中有一部分又以顧為姓氏,稱為顧氏,因此歷史上又產生了顧氏。勾踐的後代由此又衍生出了一支姓氏。

  根據史料記載勾踐的後代還有稱為錢氏的,具體細節就不得而知了

  勾踐和西施的關係

  勾踐被吳國打敗,聽從臣子意見,準備求和。勾踐獻出珍貴寶物賄賂吳王身邊人,希望能替越國說情請求夫差接受越國的求和。夫差大敗越國,報了其父親闔閭曾被越國打傷病逝的仇,又看到勾踐搖尾乞憐的樣子,漸漸有了驕矜之心。夫差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

  勾踐帶著妻子臣子離開越國,去往吳國生活。越國的百姓們看著自己的君王淪落為俘虜去吳國受辱求活都替勾踐悲痛異常。勾踐在吳國百般討好夫差,得知夫差好色獻出了自己的妻子。就這樣夫差漸漸不再覺得越王勾踐有什麼威脅,放鬆了警惕,三年後放勾踐回國。

  勾踐終於活著回到越國。從那一刻開始,他著手實行復仇大計。他和范蠡商量決定投其所好給吳國使用美人計。范蠡開始在全國蒐羅美女。

  西施本是芷籮村的一位美麗的浣紗女,美貌聞名於她所出生的鎮上。范蠡得知後把西施尋找過來,親自訓練調教之後,送給了夫差。也有民間傳說范蠡和西施一見鍾情,但是范蠡為了君王勾踐,忍痛割愛把西施引薦給了勾踐作為復國武器。西施是越國子民,自然不能違抗君王之意,而且西施除了美貌還有愛國之心,甘心為國效力。果然夫差被西施的美豔迷惑,對西施非常寵愛。西施也忠心於自己的國家忠心勾踐,不僅故意魅惑夫差使其喪失心智,失去判斷,作為內線還為勾踐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情報。

  勾踐此時一方面對吳國討好送禮,另一方面苦心經營,增強自己國家的實力。在夫差帶領國內主力前往盟國簽訂協議之時,一舉攻破吳國。後來的幾次對戰中也接連取勝。

  在吳國滅亡夫差自盡之時,西施勝利返回了越國。而勾踐卻沒有因她的功勞而善待她,西施後來被賜死。

  這說明在勾踐的復仇計劃裡,包括西施只是他眼中一枚被利用的棋子。

  越王勾踐的名言

  苦心人,天不負。勾踐可以算得上歷史上比較能忍的人了,因為年少輕狂,他經歷了一場大敗,其實他並不是敗於夫差之手,而是敗給了吳國一位謀臣——伍子胥之手。

  小不忍則亂大謀,於是他在吳國為奴十載,下賤到一個為夫差嘗糞的馬車伕,不過後來他滅掉了吳國,也算是實現了一次從奴為主的成功逆襲。

  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最出名的大事莫過於臥薪嚐膽了,這老王八比較能忍,不知道是不是遺傳,他讓妻子在住的茅屋前面懸掛一顆苦膽,住在柴火上的他每天早晨起來就要嘗一口,苦膽的味道不好受,他也就有了奮鬥下去的目的。還好他的身邊有范蠡和文種,雖然二者的下場都不怎麼樣,最慘的莫過於文種了,他費盡心機,嘔心瀝血,為勾踐出謀劃策,保住他的一條命,但最後還是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

  這一點忽略不計,人家都說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那吃點屎,戴綠帽子也就無所謂了,不過他還是幸運的,要不然仇恨怎麼能延續下去呢!他等到了時機,在夫差單車東行的時候,吳國都城防守空虛,他有了可乘之機,因為城裡大概都是婦孺之輩,所以他的三千兵馬才能不費力的吃了都城,斷了夫差的後路。

  現在,苦心人,天不負成了名言,但是為何沒人深究,這勾踐到底沒有硬碰硬,而是靠的投機取巧啊!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