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金庸小說中的因材施教

  如何因材施教?金庸老爺子的小說中有告訴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

  談到金庸老爺子小說裡的木訥人,最著名的莫過於郭靖郭大俠了。三歲不能言,言不能盡其意,聽不能知其諦,練武功更是愚笨,別人一兩篇就能學會的招式、道理,他偏偏要幾十遍。而就是這樣一個非常人,他終成就了一番偉業,武藝臻於一流境界,更有鎮守襄陽,抗擊外敵,活脫脫一個民族英雄。

  是什麼成就了他?“勤奮”這個詞絕對在郭大俠自我成就的道路上佔據著極高的比重和分量,初時的郭靖沒有好的資質,也沒有好的教育條件和環境,江南七怪並非能夠循循善誘的良師。這最初階段的教與學,是蠻教和蠻學,郭靖下盡了苦功夫,雖然未曾窺到高階一點的武學,但基本功是打得紮實了。

  “基本功”,這又是與勤奮息息相關的一個詞。而基本功對於聰明孩子的重要性和意義遠遠沒有對於資質魯鈍的孩子大。他們心性的穩定使得他們難以在根基不穩的時候就越級去學習更加高深的知識,難以融入與自身知識體系有空環的新體系中去。牢固的基礎對於他們而言非常重要。

  蒙古大漠上,七怪們或許不是有技巧的教育家,但他們絕對是彪悍正義的化身。加上母親對其健康人格一絲不苟的塑造和大漠遊牧民族淳樸厚道民風的常年感染,我們的郭大俠有著無比清晰的是非觀、道德觀和寬闊無私的胸懷,這是他最終成為一代民族英雄的必要內在。

  無大節者不能成大事,也許當下很多人還會懷疑這個。道德對於成功到底有多必要?道德是一切行動的方向,更是內驅力。而在同樣註定毀滅的結局裡,它決定你是否光輝。如果沒有對於大義的感應,以郭大俠的心性,也當是一個沒有大欲求的平凡人。元朝是終將到來,可我們卻少了一位射鵰英雄。這一步驟的工作,大漠上的人們無能為力,基本上是由蓉兒、七公等人完成的。其中蓉兒雖是伴侶的身份,但在引導啟迪郭靖成為一代名俠的道路上實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引導啟迪的前提是深刻了解和發自真心的助佑。這對老師的要求是極高的。這位老師,必須能夠深刻洞察這位不善表達的孩子的本質,又發自真心地願意幫助他實現自我提升。情商智商和師德,都必須有。而在知識、技術加持上,七公給予了大力的支援。降龍十八掌這樣獨門的武功都到手了,還愁什麼?這無異於在今時今日學到了最熱門最吃香的“網際網路+”啊!到這裡,我們的郭大俠也由此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逆襲之路!降龍十八掌後,九陰真經和三十六路空明拳的際遇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木訥的、資質偏魯鈍的孩子該怎麼教? 金庸老爺子通過郭靖的成長史已然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透過現象看本質,去掉繁蕪叢雜的情節枝蔓吧——打好基本功,做個有追求的、正義的人,學點好本事。

  金庸小說簡介:

  金庸小說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俠小說,一共十五部,它們可以由這幾句話描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他們分別是《飛狐外傳》***1960年***、《雪山飛狐》***1959年***、《連城訣》***1963年***、《天龍八部》***1963年***、《射鵰英雄傳》***1957年***、《白馬嘯西風》***1961年***、《鹿鼎記》***1969年***、《笑傲江湖》***1967年***、《書劍恩仇錄》***1955年***、《神鵰俠侶》***1959年***、《俠客行》***1965年***、《倚天屠龍記》***1961年***、《碧血劍》***1956年***《鴛鴦刀》***1961年***、《越女劍》***1970年***。

  金庸小說評論金庸作為武俠小說這一“專案”的“奧運冠軍”,其超凡的功力在於他通過浪漫敘事構造的俠譜。武俠小說作為“寫夢的文學”本不以寫實見長,其人物創造主要來自於作者想象和寫作傳統,寫作傳統裡的程式化因素是另外一回事,作者的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徵化,它不直接來源於現實。

  而金庸小說作為一種經典就恰恰在於它通過傳統中的程式化形式把象徵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盡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韻外之致等本屬於中國古典文化要求的東西表現了出來,並藉助獨特的武俠語言文化的天空讓我們作了一次堪稱壯舉的烏托邦飛翔。於是,我們才無法忘記令狐沖、楊過、郭靖、小龍女、喬峰、韋小寶甚至是李莫愁、嶽不群、歐陽峰、滅絕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俠譜”才會比那首“笑傲江湖曲”更令人蕩氣迴腸、不知肉味,才會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釀更醇香無比。而他的這種歷史處理也使得武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虛構,“真實”的歷史不過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襯托,而人物的性格卻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