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的歷史沿革

  北海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西南地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的城市,也是中國大西南連線東盟的最便捷的出海口。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北海名稱由來

  廣西北海市的“北海”一名來自其海城區地角鎮的同名漁村“北海村”,由於此地最早開發人群都是疍家漁民,他們長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風港的村落,該避風港面向北面海域***北海市是個半島***,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

  “朝滄梧而夕北海”,北海的名字很早就有了,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於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設“北海鎮標”作為“北海”地名的稱謂。由於此種說法轉述頻繁、引證廣泛,因此成為一個定例。據文史資料記載,“北海”一詞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國人所稱呼。1965年6月,北海由廣東省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建制沿革

  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北海已有人類活動,北海市屬北海縣地,古稱百越。北海市因市區北面瀕臨海而得名,始見於清康熙初年,清嘉慶年以來沿稱為市。商代,合浦所屬的百姓就“請以珠鞏”進貢商王。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北海就是桂東南,粵西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這裡便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

  東漢建安8年***203年***合浦郡統合浦,徐聞,高涼,凌允,珠崖五縣,北海屬珠崖。

  三國時,孫吳黃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為珠官郡,太元二年***252年***恢復合浦郡。

  兩晉155年間,合浦都是郡治所在地。晉咸和中***330年***印度佛教徒智弘,無行從海路入合浦傳教。

  南北朝建元元年***479年***合浦郡地另設11個郡地,設鹽田郡於北海地,杜週一縣。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為祿洲。

  唐武德五年***622年***合浦郡改稱越州。唐貞觀六年***632年***添置珠池縣,唐貞觀八年***634年***越州改稱:廉州,因歷代出廉官而得名,十二年***638年***廢安昌,珠池兩縣入合浦。唐元寶***742年***,廉州改稱合浦郡。

  五代南漢乾哼元年***917年***複稱廉州,統合浦,封山,蔡龍,大廉四縣。

  南漢大寶五年***962年***改為媚州都。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廢廉州移至海門三十里***北海地***建太平軍廉州古城始建。北海自南北朝***479年***設鹽田郡起,至五代北宋***1127年***先後在北海設過鹽田郡,海門鎮,陸州,珠池縣,東羅縣等政區。

  元三十年***1293年***在廉州設提舉市舶司,專事海運與外國船隻並收“船頭規”時為全國六大市舶司之郡,逮揚州,統11個縣。明洪武元年***1368年***設兩廣總督後改名為廉州府,統合浦,石康,靈山,廉州。

  北海清康熙元年***1662年***設北海鎮標***軍事建***。乾隆年間,北海市開始形成。咸豐五年***1855年***珠場巡檢司移駐北海,標誌北部灣中心從廉州***合浦***移至北海,北海港口商業城市開始形成。光緒六年***1876年***中英簽訂《煙臺條約》北海與宜昌、蕪湖、溫州、一併闢為通商口岸。

  北海市因市區北面瀕臨海而得名,始見於清康熙初年,清嘉慶年以來沿稱為市。

  1949年12月4日解放,當時為鎮,歸合浦縣管轄***屬廣東南路專區***。1951年1月前為廣東省轄市,同年5月委託廣西省領導。

  1952年3月正式劃歸廣西。

  1955年5月重歸廣東,1956年降為縣級市,1958年降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屬湛江專區***。1959年改為縣級鎮,1964年恢復為縣。

  1965年6月又劃歸廣西。

  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旅遊對外開放城市。

  1983年10月提升為地級市。

  1984年4月與防城港作為一個整體被國務院確定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

  1987年7月1日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2010年11月9日經國務院批覆為歷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