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

  位於永定門大街西側的先農壇內,1988年在文博界專家的積極呼籲和鼎力相助下成立博物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京農業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一、簡介

  位於永定門大街西側的先農壇內,1988年在文博界專家的積極呼籲和鼎力相助下成立博物館,1991年9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隸屬於北京市文物局。是我國第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反映中國古代建築歷史、建築藝術、建築技術的專題性博物館。

  建築佈局整齊大氣,雄偉壯觀,古色古香,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現有的陳列基本位於太歲殿、拜殿、西配殿等展區。穿梭在各個展廳,如同遊走於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華夏民族七千年建築文明史一一浮現眼前,而自身也彷彿化作那畫卷中的主體--"萬物之靈長"的人類,正親身體驗著華夏建築史上的無限神奇與魅力。

  展廳內陳列的"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詮釋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精奧,令參觀者眼界大開。它以大量豐富多彩的圖表照片、栩栩如生的實物、細緻精美的模型,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從茅茨土階的原始狀態發展到明清時代城牆高築、佈局嚴整的宮廷建築所走過的漫長里程。漢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綺麗,元之自由,明清之規範,各時期的建築風格盡收眼底,除此之外,你還可以領略到中國各地區建築之特色--北國之雄渾,江南之典雅,蜀中之樸真,讓人不得不感嘆我國古代建築歷史悠久、成就燦爛。

  民居展廳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這裡用實物展示了我國民居的演進--從巢居到幹闌式建築,從半地穴式建築到泥牆房屋。居住的歷史折射出古人在思索、解決人與自然、與環境空間關係時所體現出的智慧和哲理,令人嘖嘖稱讚。在展出的眾多民居模型中,婉容故居模型備受矚目,這大概與她的身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吧。婉容故居,佈局整齊而又參差有致,具備了老北京傳統四合院的所有要素:廣亮大門、影壁、垂花二門、正房、跨院、抄手遊廊等,樣樣俱全。讓許多人羨慕的是院中還有一個別致的小花園,園中樹木假山掩映其間,古徑通幽處,盡顯清靜素雅。一位遊客禁不住感嘆:"如果能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該多好啊!"周圍的人不約而同地點頭。

  博物館的主要展覽有"古壇掠影-先農壇史料圖片展"和"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發展簡史"。

  二、館舍景點

  先農壇

  先農壇位於宣武區永定門內大街路西,與天壇隔路相望,是明清兩代帝王祀神農、耕謖田和觀耕的地方。

  歷史簡述

  先農壇內的建築是明清兩代逐漸完善起來的。最初的建築叫山川壇,據《明成祖實錄》載:"永樂十八年***1420***十二月,山川壇成。"與此同時還建有太歲壇、風雲雷雨、五嶽、四海等13座祭壇。嘉靖十一年***1532***建太歲殿。同時還建有天神壇、地祗壇等。

  清朝在原基礎上擴建或重修。乾隆十八年***1753***改原明代太歲殿東的旗纛廟為神倉;十九年***1754***改木結構的觀耕臺為磚石結構;二十年***1755***改原齋官為慶成宮。

  民國時,該處隸屬於內務部。北洋政府時,由於該部經費拮据,拆除先農壇外牆,樹木、地皮標價變賣,北部開闢為市場,南部闢為城南公園。30年代初東南角闢為體育場。壇內眾多殿宇大部剝蝕、敗落,少許較整齊的屋舍殿宇均被佔用,如具服殿為駐軍長官辦公處,神倉為壇廟管理所,慶成宮曾辦中華女子養蜂場等。

  新中國成立後,最初亦只是重點修繕擴建了體育場,使其成為一處較為合乎規格的體育場。雖然1979年8月21日公佈先農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對其他殿宇設施未能顧及。1985年6月,全國政協和市政協委員們發出了搶救先農壇的呼籲,逐漸引起市政府有關領導的重視。1988年3月政府投資300萬元,對太歲殿正殿、拜殿和東西配殿進行了全面修繕,建築面積近4000平方米。由古建研究所設計,房修二公司施工,歷時二年零八個月於1990年11月底全部竣工。竣工典禮上,副張百發說,市政府決定,這裡將作為。

  祭壇原貌

  1、先農壇***山川壇***:《春明夢餘錄》載:"山川壇在正陽門南之右,永樂十八年建,繚以垣牆,週迴六裡。……正殿七罈,曰太歲、曰風雲雷雨、曰五嶽、曰四鎮、曰四海、曰四瀆……西廡從祀六壇,左京畿山川、夏冬季月將、右都城隍,春秋季月將"。先農壇的牆垣有二重,周3公里,面積130頃,外牆為北圓南方之長形。外牆改拆,現僅存內牆。

  先農神壇是一座磚石結構的方形平臺,長寬各15米,高1?5米,四面出陛,臺階八級,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乾隆十九年重修。正殿在壇正北,闊五楹,歇山頂,旋子彩畫。神庫、神廚之南有東西井亭各一座。

  先農即神農,又名田祖、先嗇,也有人說神農即炎帝。

  2、觀耕臺:

  在先農神壇之南,臺南向,三出陛,東、西南臺階各八級。方形,各邊16米,高1?5米。明嘉靖年間始建時為木結構。清乾隆十九年***1755***改建為磚石結構。臺周飾以黃琉璃瓦,並以漢白玉石欄圍繞。民國期間,臺上建一座八角琉璃亭。

  3、具服殿:在觀耕臺北,面五楹,綠琉璃瓦歇山頂,和璽彩畫,外有磚砌石條邊月臺。民國十六年***1927***改稱誦豳堂。堂柱上懸沈瑞麟書對聯,當時為駐軍長官辦公處。

  4、太歲殿:又名太歲壇,位於先農壇東北。太歲之神原為露祭,嘉靖十一年***1532***建太歲殿。黑琉璃筒瓦綠剪邊,坐北朝南,闊七間,寬52米,深24米。外額枋

  

  為和璽彩畫,內額枋為旋子彩畫。正殿前有東西廡殿,黑琉璃瓦綠剪邊,懸山頂,闊11間,寬57?2米,深13?6米。拜殿又稱南殿,倒座,闊七間,中為穿堂。

  5、神倉:位於太歲殿東,又稱東院,原為明代旗纛廟,清乾隆年改建為神倉。在南牆的三座拱券門院內,有一座圓攢尖頂,是琉璃瓦綠剪邊亭子,即神倉,為收貯五穀祭品之處。

  6、慶成宮:在內壇東門外,迤北,原為明代齋宮,乾隆二十年***1755***改今名。正殿五間,寬23?8米,進深9?1米,建在崇基之上,三出陛,階九級,漢白玉護欄。臺上有日晷和時辰牌。正殿後有寢殿,左右有配殿。這裡是皇帝行耕謖禮後,休息和犒賞隨從,官員茶果之處。

  皇帝耕

  觀耕臺東有謖田13畝,為皇帝耕之處。每年農曆三月上亥日,皇帝率眾官來此先祭先農壇,然後到具服殿更衣,換下禮服,到謖田躬耕,由三王九卿從耕。13畝分為12畦,皇帝右手扶犁,左手執鞭,明代往返4趟,清代3趟,然後從西階上觀耕臺,觀耕終了,由東階下臺。

 

 北京農業博物館的人還:

1.北京博物館導遊詞3篇

2.北京憑身份證免費參觀的景點

3.北京清明節旅遊景點推薦***2***

4.2017博物館調研報告範文***2***

5.廣東著名旅遊景點 廣東省旅遊勝地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