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第三冊名言名句默寫

  名言名句是高考語文的一個必考點。高中語文必修三有哪些名言名句呢?你都記住了嗎?為了方便大家複習記憶,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

  1、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2、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

  3、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4、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5、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8、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9、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10、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1、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2、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3、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14、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16、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7、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8、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1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0、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1、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2、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24、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2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二***

  26、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27、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8、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xǐ***,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29、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己。”

  3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1、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3、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34、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5、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36、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以上為《論語》中的部分名言***

  38、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zuò***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39、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0、《孟子·告子下》:“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41、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zī***盛***chéng***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42、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也,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43、齊宣王見孟子於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4、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5、***孟子對齊宣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詩云:‘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46、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47、《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

  48、《荀子·勸學》:“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49、老子《道德經》第7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故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50、《道德經》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51、《道德經》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52、《道德經》第41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崎嶇***。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53、《史記·孔子世家》“《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

  54、《報任安書》:“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