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智慧小故事

  我們中國有四大發明,還有長城,故宮等著名的建築。這些都足矣看出古代人的智慧。關於古代人的智慧故事你知道哪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謝道韞

  謝道韞身出名門,系東晉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謝世家,在魏晉南北朝那是響噹噹的字號。即使在門閥林立的東晉,王謝兩門也自視極高,婚嫁除了入宮攀龍附鳳以外,都只在兩族之內進行。他們兩家在晉朝消亡之後仍是風光不減,直到梁武帝時大梟雄侯景向兩族求婚被拒絕遂視此為平生恨事,最後造反時順便將王謝兩族徹底誅絕。

  王謝的數代風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劉禹錫的一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後人懷詠。謝道韞還是個小MM的時候就相當了得。一次叔父謝安問她,“《毛詩》中何句最佳?”,謝道韞答道,”詩經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雲,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謝安大讚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這一讚,謝安何等樣人,不說他在淝水之戰中的鎮定氣度,也不說他權謀機變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歸隱的澹泊心態,只說後世的詩仙李太白向來眼高於頂,有著天子呼來不上來的狂氣,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這個東山不出的謝安石。其時天下號稱名士的何止千萬,能得謝安一讚幾乎可以藉此榮耀終身。另一則故事就更經典了,一次冬日謝氏家族聚會,正趕上大雪鵝毛般片片落下,謝安於溫酒賞雪之餘,雅興大發,問在座的謝氏後輩,飄飄大雪何所似?謝道韞的堂哥謝明介面:“撒鹽空中差可擬。”***這位老兄空中撒鹽何故,難道想人工降雪?:******。謝道韞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風起。”簡單一句,謝道韞的詩情才氣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謝安大聲稱善,誇獎道韞敏慧過人。

  篇2:孔融

  三字經有云: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一個四歲的孩子就懂得謙讓之道,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蹟。***注意,後來以他為楷模澆鑄出來的成批作品,可沒法跟這個始作俑者相提並論***。

  有關孔融,還有一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歲,隨父到洛陽,時李元禮有威名,登門者須雋才之士或有清譽,又或是中表親戚,閣人始肯通傳,孔融獨自到李府,向門官言道:“我是李府君親。” 門官為他通傳後請人府相見,李元禮問道:“君與僕有何親?”,孔融對日:“昔先祖仲尼***孔子***與君先人伯陽***老子***有問禮之誼,是以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個十歲幼童之口,李元禮及在座賓客莫不奇之。時有太中大夫陳韙後至,得聞此事,便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小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能佳。這倒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卻是對孔融的不以為然。沒想到孔融應聲答道:“想君小時,乃當了了。”

  這裡用了一個歇後手法,意思說陳韙現在是“大未必佳”。陳韙遭此反擊,大為尷尬,一時語塞。一個十歲的孩子,一句話堵得名士張口結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實在令人讚歎。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僅僅停留在辯捷的層次上。而這種沒有智慧作後盾的辯才,除了得罪人之外,於人於己,實在沒有更好的用途。孔融成人之後,先後擔任過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職。在職期間,除了空發議論,作一些修復城牆重建學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沒幹過什麼足以證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

  大凡能說會道而又不甘寂寞的人,對於幹活的人總是指手畫腳一百個不順眼,孔融也沒跳出這個窠臼。他依附於曹操的翼護下,得以在盜賊蜂起的軍閥割據時代作著“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的香夢,但是對於曹操的政策卻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如果說他勸阻曹操伐劉備是“興無義之師,恐失天下之望”雖然迂腐但是還帶著點為天下計的味道,那麼他為諷刺曹丕納甄氏而編造的“想當然”的故事,就純粹屬於徒逞口舌之利,完全是過把癮就死的嬉皮士心態。

  三國時代的統治者,對待知識分子通常有著驚人的耐性,但是曹操的耐性終於還是被逼到了極限。公元208年,曹操把孔融滿門抄斬。當時還有一個令人悽然的花絮:孔融被捕的時候,大兒子九歲,小兒子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專心地做著某種遊戲。孔融還懷著一種僥倖心理問使者:“我好漢做事好漢當,能不能放過我的孩子?”沒想到他兒子秉承了他的硬骨頭精神和早慧特徵,慢慢說道:“父親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兩個小孩子口中造出的。從這寥寥數語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遺傳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還有著超乎他上的非凡見識。

  篇3

  與皇帝下棋可真是一件難事,誰要是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不知該怎麼可憐他。我曾看過一部電視劇,一個小太監陪慈禧太后下棋。那小太監不過十來歲,興頭上,忘了避諱,嘴裡冒出一句:“殺老佛爺的馬。”話一出,在場的人頓時嚇變了臉色。慈禧果然翻了臉,活生生的一個小太監被拉出去砍了,下棋賠了一條命,夠玄的。

  皇帝要與誰下棋,誰也不敢推卻,皇帝既然有這樣的興致,你敢掃皇帝的興?如果讓你來恭維、奉承皇帝,不用說,人人都能做,與皇帝下棋可就難了。你如果故意違背棋理,不但沒了棋趣,反而是一種受罪的差事。你贏他,他不高興,如果你讓他看出故意讓他,他同樣不高興。棋有棋理,棋理難違,違背棋理,棋就索然無味,萬一你把握不住,按規則行事,不小心讓他輸了,他不但沒玩出味來,還丟了面子,這肯定不是吉兆。

  《梁書》裡記載,梁武帝好弈,經常召集臣下進宮通宵對弈,精力之旺盛常常使得對手難以招架,但你累死也得陪他玩。榼頭師是當時有名的高僧,一日,梁武帝在宮中和大臣下棋,下完棋要聽高僧講佛。榼頭師得到召命趕到宮中,當侍從進內稟報時,正巧梁武帝落子大呼“殺卻”。侍從以為要殺來者,榼頭師人頭落地。等下完棋,梁武帝想起要召見榼頭師,左右侍從回答已奉旨殺掉了。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與吏部尚書唐儉下棋。唐儉是個直腸子不善逢迎的人,把唐太宗殺個大敗。唐太宗心中大怒,立即下令貶唐儉為潭州刺史。李皇帝還不甘罷休,又找了尉遲恭發洩:“唐儉對我如此不敬,我要借他而警誡百官。不過現在還沒有具體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聽他是否對我的處理有怨言,如果有,就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幸喜尉遲恭不是小人,否則唐儉休矣。

  明太祖朱元璋常找徐達下棋。徐達的棋藝雖高,但每次都略負老朱數子,以便讓朱皇上高興。一天,朱元璋與徐達遊南京城外的莫愁湖。朱元璋忽然棋癮來了,便要與徐達下棋,對徐達說:“今日下棋,如果你勝了,朕就把這湖賜給你。”徐達雖不敢贏,但又不想輸,這莫愁湖太有吸引力了。思來想去,決定贏一回。一盤棋下來,朱元璋輸了。朱皇帝惱了,正要發作,徐達立刻跪倒:“請陛下細看全域性。”朱元璋仔細看了看,發現棋盤上竟用棋子組成了“萬歲”二字。朱元璋龍顏大悅,下令把莫愁湖賜給了徐達。這盤棋看起來有驚無險,如果沒有徐達這樣的本領,恐怕腦袋要搬家了。

  與皇帝下棋最有招的人要算賈玄。宋太宗趙光義招賈玄下棋,著棋時讓賈玄先走三子,賈玄卻輸掉一路子。太宗知道賈玄使詐,沒有拿出真本領,就說:“這一局你再輸了,我就讓人打你一頓。”這一局下完,結果下成了平局。太宗說:“你這裡面還有假,再來一局,你若是勝了,就賞你紅袍讓你升官,輸了就把你投入水中淹死。”這一局下完,結果還是平局。太宗說:“我讓你三子卻還是下成平局,這棋是你輸了。”說罷命左右將賈玄投到水中。賈玄急忙大叫:“我手中還有一枚棋子沒有計算哪。”太宗大笑,下令賜給賈玄紅袍升官,賈玄脫險。我們可能要慶幸賈玄大贏,贏了皇帝,還贏了官,可下次呢?賈玄再機智,下次怎麼化險為夷真讓人替他捏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