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的詩意
《贈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小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詩意,希望大家喜歡。
《贈汪倫》
作者:李白【唐代】
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的註釋:
①踏歌:民間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
③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倫:李白的朋友。
《贈汪倫》的意思:
李白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人們行走的腳步聲,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贈汪倫》的寫作背景:
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欽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麼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後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遊歷的訊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遊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於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裡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並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並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別墅裡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裡,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餚,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裡的主人不禁產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讚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比喻奇妙,並且由於受純樸民風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樸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後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為遊覽的勝地。為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著眾多遊人。
《贈汪倫》的鑑賞: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遊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彷彿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絡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這裡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這首小詩,深為後人讚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後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於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美的傳說和供旅遊訪問的遺蹟,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