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怎麼死的

  白起是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之首,人稱殺神白起,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將領統帥。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白起的功勞太過強大。白起,身為,為秦王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功高蓋主”,然而,“槍打出頭鳥”,早已有人盯上白起,迫不及待的想要白起***。這個人便是範睢。範睢是秦國的相侯,身為文職為秦國出謀劃力。然而,就是這樣,範睢也害怕白起損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常年在秦王的身邊說著白起的壞話,迫使秦王與白起的誤會愈加深重。最後,因為,秦王在外征戰,想要白起去指揮,白起不想去。然後秦王爆發了,一氣之下賜死了白起。

  還有一點的原因,是白起本身的性格造成的。白起一生領軍打仗無數,身為“關西名將”,也因為“長平之戰”一戰成名。但是,白起畢竟是統帥,是位有血有肉的漢子。雖然,長平之戰後,白起坑殺趙國四十多萬的降卒,但是也許並不是他的本意,據《史記》記載,白起曾經是有請求過秦王的。所以,白起自知作孽深重,便不再領軍攻打趙國。白起便是因為這樣被秦王賜死。

  為什麼白起之死是必然的

  據悉,在長平之戰中,白起活埋趙軍45萬,對趙國造成將近滅國的災難,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擬乘勝滅趙。白起並沒有居功自傲,更沒有擁兵自重,然而他卻被秦王無情地殺掉了——去咸陽七裡絞而殺之。這時秦王的眼裡只能看到他的天下,戰功、君臣之宜等等這些根本無法讓他動衷。因為政治是凌駕於一切之上的,生命根本就象眼前的塵土一樣。也許秦王會傷感、甚至會傷心,但他絕對不會後悔——自己不再擁有的也決不讓別人獲得。他可以容忍國人對白起的祭奠,放縱他們的悲痛,暫留他們的嘆息,但他決不會讓他們停下隨他征戰的步伐。於是楚國人開始了歡慶,趙國人得以暗自慶幸。楚國似乎看到了收復失地的希望,趙國因之暫時留住了邯鄲。

  然而願望只是願望而已,能加上的也僅僅是一點點美好的東西。沒有人能改變歷史,英雄永遠都是流星般的匆匆過客。白起為他的執著、為他的愛民之心付出了最大的代價——生命。但是他錯了,雖然幾個月後在邯鄲城下的慘敗他已經無法再知道,但那些畢竟已活生生地載入了史冊. 和他的赫赫戰功一起讓後來者難以側目。他的愛心讓世間多了更多的死傷、更長久的撕殺。秦國所遭受的挫折,不是緣自他的死,而是來源於他的抗令、他的阻撓、他的拖延。時間變成了資源、利刃,雖然只是短短的數月,但它足以使數以萬記的生命白白浪費。

  雖然沒有了白起,秦國的鐵騎依然要去踏遍六國。新的英雄會不斷湧現,殺戮也會永不停息。邯鄲不會因暫時的喘息而永保平安,楚國也不會因他的離去再次復興。所有的一切都將被歷史的洪流所淹沒,而白起要做的應該是演好他的過客,看清他的結局。 白起錯了。的使命在於:進、攻城掠地,退、保境安民。不論他有多大的功勞,他永遠都是君王手裡的工具。抗令在君王的眼裡就等於他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的眼裡只看清了殺戮、血腥,而天下卻讓他無法企及。他的雙手無法曳住歷史的車輪,他在不經意間被無情地拋棄,在輪下化做了灰燼。 英雄可以不問出處,但是,英雄必須選擇他的歸宿!是悲劇締造了英雄,還是英雄選擇了悲劇?也許沒有烏江的自刎就沒有霸王的一世英名;也許沒有不見天、不見鐵、不見地,就沒有淮陰侯的完美結局;也許沒有十二道金牌,沒有勿須有的罪名,沒有***亭的慷慨就死,就沒有嶽武穆的精鍾傳奇。

  歷史一貫如此,功蓋蓋住必遭皇帝忌諱,白起功高遭忌,最終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白起如此,伍子胥、李牧皆是如此。

  白起為什麼叫殺神

  白起,又稱公孫起,羋氏族人。戰國時期是秦國郿人。在軍事上有獨特的天賦,善於用人,為秦昭王辦事——征戰六國。一生殺敵無數擅長殲滅戰,並且經常以少勝多。

  最開始,白起在和韓魏聯軍對打的時候,率領將士,改變以往的行軍策略,採用小部隊吸引敵人,主力軍在包抄敵人最後在伊闕之戰中大獲全勝,斬殺聯軍二十四萬餘人,這一站,使白起一戰成名。之後,白起便更受重用。白起帶領部隊在征戰六國中更加勇猛。在長平之戰中,更是以少勝多,不僅坑殺趙國四十餘萬的兵卒,更是使趙國從此沒落。對待楚國也是,在戰場上大敗楚國,使楚國也喪失兵鬥之力。

  白起不但在戰場上能夠英勇殺敵,在戰略部署上更是能夠得心應手,運籌帷幄。他的作戰指揮,,完全可以代表戰國時期的戰爭發展水平。白起能夠冷靜的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才去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進攻。

  有人說,因為白起殺人太多,而不配做名將,我卻覺得,就事論事,白起是一位兵家奇才,當之無愧的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