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叫殺神的原因

  白起是軍事上的天才,能為秦國霸業創下不可磨滅的功勞,然而,正因為白起在戰場上殺敵無數,立下汗馬功勞,也導致白起有“人屠”、“殺神”的稱號。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白起,又稱公孫起,羋氏族人。戰國時期是秦國郿人。在軍事上有獨特的天賦,善於用人,為秦昭王辦事——征戰六國。一生殺敵無數擅長殲滅戰,並且經常以少勝多。

  最開始,白起在和韓魏聯軍對打的時候,率領將士,改變以往的行軍策略,採用小部隊吸引敵人,主力軍在包抄敵人最後在伊闕之戰中大獲全勝,斬殺聯軍二十四萬餘人,這一站,使白起一戰成名。

  之後,白起便更受重用。白起帶領部隊在征戰六國中更加勇猛。在長平之戰中,更是以少勝多,不僅坑殺趙國四十餘萬的兵卒,更是使趙國從此沒落。對待楚國也是,在戰場上大敗楚國,使楚國也喪失兵鬥之力。

  白起不但在戰場上能夠英勇殺敵,在戰略部署上更是能夠得心應手,運籌帷幄。他的作戰指揮,,完全可以代表戰國時期的戰爭發展水平。白起能夠冷靜的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才去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進攻。

  有人說,因為白起殺人太多,而不配做名將,我卻覺得,就事論事,白起是一位兵家奇才,當之無愧的名將。

  白起長平之戰

  走在長平古戰場上,周身籠罩著一層寒冷與荒涼,四周是連綿起伏的山丘,更加襯得戰場的寂寥。除卻蕭瑟,還是蕭瑟。

  長平之戰可謂是經典之戰,他是我國曆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這是在趙國和秦國之間展開的鬥爭,當時趙國的將領是趙括,秦國的統帥就是白起。而參戰人數也是歷史上相對來說比較大的一場戰爭。其中趙軍參戰四十五萬餘人,秦軍大兵少說也有百萬人。此次戰爭是趙國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同時也另秦國軍事、政事方面的實力大幅提升,為各國統一推進了程序。

  這場戰役是古今中外戰爭史上,規模最大、手段最殘暴的一次戰役。最主要的是因為,這場戰役,趙國兵敗,四十餘萬的兵士都被殺死。這一點是廣被後人所議論的。難道坑殺趙兵四十餘萬是最正確的選擇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據史書記載,其實,坑殺降俘並不是白起的主意,在坑殺之前,白起有向秦昭王請求,也是通過請求才將趙兵坑殺的。

  白起是個善於用兵的人才,在長平之戰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白起在跟趙軍對抗之前,先認真分析當前局勢,以及兩國的兵力,然後再採取措施。白起先令先行軍跟趙軍正面對抗,然後再讓大部分兵力向後包抄趙國的軍隊,完成一場完美的殲滅戰。可以說,白起打仗“穩、準、狠”。他目的明確,所以能夠很精準的對敵人窮追猛打。所以,才有長平之戰的勝利。

  白起兵法

  白起——他是征戰沙場,殺敵無數的“殺神”;他是毫無敗績的“戰神”;他是令人望風披靡、聞風喪膽的“人屠”。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著名的軍事家,,統帥。他從小學習兵法,在戰場上指揮作戰時也有自己獨特的兵法。

  首先,白起作戰時目標明確。他是在秦昭王手下辦事的,主要是征戰其他六國。所以,白起作戰時,主要是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的,要求戰必求殲。白起非常善於打殲滅戰,但是有不僅僅只打殲滅戰,他會根據敵情,適當的採用追擊戰,通常情況下能夠對敵人窮追猛打,使敵人毫無還手之力。

  只有目標明確,才能更好的指揮戰爭,這是首要條件。在這個條件下,白起能夠合理的採用戰略戰術,比如說,誘敵深入,分割包圍。在長平之戰中,白起就是採用這個方法,先派小部分的軍隊在前方挑逗敵人,然後再有大部分的士兵從後包抄,進而將敵人一網打盡。

  白起還善於打心理戰,它能夠通過打游擊戰,從心理上折磨他們,讓他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時刻處於緊張的狀態中,最後,使敵方快速的喪失鬥志,舉手投降。

  除此之外,白起善於用人,能夠將大家團結起來,使大家眾志成城一致對外。在長平之戰中,白起就是和秦王相互配合,並且調動周邊所有能用的力量,這也是白起長平之戰勝利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