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

  ,即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500—1558年***,尼德蘭君主***1506—1555年在位***,西班牙國王***1516—1556年在位***,德意志國王***1519—1556年在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20—1556年在位***。在歐洲人心目中,他是“哈布斯堡王朝爭霸時代”的主角。

  歷史簡介

  在查理曼和拿破崙之間,統治歐洲版圖最廣的是***也即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這個處於大航海時代和宗教改革運動啟動階段的帝王,統治的領域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奧地利、尼德蘭、盧森堡、名義上的整個德意志邦聯,還有非洲的突尼西亞、奧蘭等,加上美洲正在不斷擴大的、數倍於歐洲本土面積的殖民地。他的帝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這個稱號比維多利亞的大英帝國早了三百多年。

  義大利戰爭

  儘管擁有了如此龐大的帝國,但卡洛斯一生仍然不間斷地征戰,為了他的歐洲霸業,也為了他對天主教的狂熱虔誠。他是一箇中世紀典型的“騎士式”國王,與他交手最多的是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因為後者是當時西歐唯一有實力跟卡洛斯對抗的君主。從1521到1544年,兩位梟雄共過招四次,對義大利北部的爭奪是重點,卡洛斯總體上佔據上風,並曾於1525年活捉弗蘭西斯。弗蘭西斯被釋放後,拒絕履行當囚徒時許下的條約,於是戰火再起,卡洛斯提議兩人進行一次“騎士式”的決鬥作了斷,但這一盛事因被後者拒絕而化為泡影。

  弗朗索瓦一世與教皇克萊芒七世締結科尼亞同盟反對查理。作為報復,卡洛斯1527年再度侵入義大利。阿爾瓦公爵率領的西班牙軍隊焚掠了羅馬,使羅馬城遭到“有史以來最大的洗劫”,這使卡洛斯有些尷尬,但卻成功阻止了教皇批准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離棄查理的姨母阿拉貢的凱瑟琳。

  保衛中歐

  奧斯曼帝國是另一個甚至更令人畏懼的敵人。土耳其的軍事機器極為強大,其海軍控制著地中海。從1526年開始,查理五世與蘇丹 蘇萊曼一世***立法者***進行激烈的爭鬥。卡洛斯將奧地利的領地交給弟弟斐迪南,蘇萊曼的新月軍團對歐洲腹地的攻掠使斐迪南吃盡了苦頭,特別是1529和1532年兩次圍攻維也納,集基督教世界之力才勉強逼退了土耳其人。但由於匈牙利國王在抵抗中戰死,斐迪南取得了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統治權,此兩國從此在哈布斯堡家族的旗幟下直至一戰結束。1535年查理五世在熱那亞 執政官 安德魯·多利亞幫助下,在突尼西亞取得了一次關鍵的勝利,但第二年就被巴巴羅薩·海雷丁打敗。1536年弗朗索瓦一世與蘇萊曼一世結成反卡洛斯的同盟。這在基督教世界被稱為 新月和百合花瀆聖的同盟,儘管弗朗索瓦一世於1538年被說服簽署一項和約,他並沒有放棄和土耳其人結盟的想法。1542年弗朗索瓦一世再次與奧斯曼帝國聯合。查理五世則與亨利八世聯盟***1543年***,並且迫使弗朗索瓦一世簽署了Truce of Crepy-en-Laonnois. 查理本人後來與奧斯曼帝國達成妥協,雙方都想從龐大的戰爭開支中脫身。

  德國新教崛起

  卡洛斯從他的外祖父母“天主教雙王”那裡繼承了對天主教的絕對忠誠和狂熱。他在西班牙繼續實行制裁、驅逐非天主教徒的政策。但是在1517年,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德國修道士將“九十五條論綱”貼到維滕堡教堂的大門上,揭開了風起雲湧的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他就是新教的發起者馬丁·路德。此事件發生在卡洛斯“天主教帝國”的土地上,是對卡洛斯的巨大挑戰和考驗。卡洛斯決心還擊,他在1521年召集了沃爾姆斯宗教會議,把路德押出會場,宣佈路德及其追隨者違法,但路德在同情新教的薩克森選侯庇護之下安然無恙。接著,投向新教的德意志諸侯組成了施馬爾卡爾登聯盟,忍無可忍的卡洛斯在1545年召開特倫特公會議,對新教諸侯宣戰,但先勝後敗,在1555年因斯 布魯斯之戰中差點成為階下囚。對天主教無比虔誠的卡洛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新教之火在他的地盤上越燒越旺。

  歷史評價

  個人認為,卡洛斯一世對歷史影響最大之處還不在於他為鞏固他的龐大帝國而在歐洲大陸上進行的一系列戰爭,而在於美洲新大陸的開發方面,他統治時期,是新舊兩個大陸連成一體的重要階段。而對於這時歐洲的另一件大事——馬丁·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卡洛斯在德意志的努力歸於失敗,但在西班牙和義大利則維持了天主教鐵板一塊的局面。

  卡洛斯一世為維護天主教的“鐵板一塊”和哈布斯堡家族的霸業奮鬥了40年,仍不得不接受天主教在歐洲的地盤不斷縮小和家族霸業受到損害的事實,但在他投入精力不多的海外事業,卻“意外”取得了破天荒的發展。這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說明了16—18世紀任何一個以推動歷史進步為己任的西歐君主,都必須具有足夠的海外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