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飲食由來簡介

  韓國的飲食以清淡為主,但這並不代表韓國沒有美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韓國飲食由來,希望能幫到你。

  韓國飲食由來

  韓國人的祖先本來是活躍在東北亞的遊牧民族,後來他們漸漸向東遷移,最後定居於東北亞和韓半島。中國古代把他們稱為東夷貊族,由於他們是遊牧民族,所以長久以來形成了消費家畜肉類的飲食文化。大約1000多年前,新羅和百濟在韓半島興起,由於新羅和百濟把佛教奉為國教。所以在他們統一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食肉被禁止,食肉文化也漸漸的銷聲匿跡。後來到了高麗時期,雖然佛教依舊盛行,但隨著遊牧民族蒙古的侵入,吃肉的風俗又恢復了,韓國古老的飲食文化-----烤肉文化也自然的再次復活,和蒙古的關係建立後,在當時的首都開城,一種叫做雪下覓的飲食出現了,也就是今天的烤牛肉片。把牛肉切成方形,用事先準備好的滷汁調味後放在餅鐺上烤。用這種烹調方式製作出來的烤肉叫做烤牛肉片。這種烤牛肉片有兩個缺點:一是,肉烤好後端上桌時還要用剪刀剪一次,很麻煩;二是,肉烤好後才端上桌,在端上桌之前就已涼了,使肉的味道差了很多。後來發明了一種即時烤肉的特殊裝置。即在餅鐺上鑽洞,用餅鐺下面的火來烤肉。吃一種特殊菜餚時,通常會選擇一些拌菜一起吃,人們根據長期積累的經驗認識到,如果把兩種不同的食物結合在一起食用,兩種食物的味道都變的更好。

  如果在韓國吃烤肉,通常情況下會提供泡菜和包肉用的佐菜。

  韓國人請客吃飯一般都是吃烤肉,就是將牛肉或牛排用佐料滷醃好,放在鐵板上烤熟。蒜、辣醬、生菜葉、泡菜自然少不了,高階一些的就多幾樣海鮮,用菜葉包著肉吃,味道很不錯。還有一種火鍋,類似日本火鍋,其實就是煎鍋。在平底鍋裡放上肉片、洋蔥、金針菇等,加入醬油,煎熟蘸調料吃,就是味道有點甜,吃多了有些膩。 韓國人不喜歡油膩,當鍋裡的肉滲出油時就用紙巾吸去。而高麗蔘溫而不燥,和烏雞或童子雞燉,味美營養.

  韓國燒烤的肉料主要是牛肉:牛裡脊、牛排、牛舌、牛腰,此外海鮮、魚、羊肉、大蝦等都是韓國燒烤的上佳材料。其中烤牛裡脊和烤牛排的出品最為有名,韓國燒烤的肉事先在味料中煨了一下,但其味道主要來自於所蘸的汁。不同的燒烤要用不同的汁,吃燻肉,有燻肉的汁;吃烤肉,有烤肉的汁……每種汁都是由十幾種調料精心配製而成。

  韓國人吃烤肉與我們吃餃子有類似之處,那就是重家庭氣氛,一幫朋友圍坐在專門吃烤肉的餐桌邊,頓時就有了一種置身家中的溫暖感覺。在無煙的爐邊,聽著烤肉的鐵板“滋滋”作響本身已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拿鐵筷在烤爐上漫不經心地撥弄幾次,為原來鮮紅的肉片翻翻身,比白紙厚不了多少的肉片就熟了七八成,沾上生菜葉、泡菜、豆瓣醬包著一舉吞食,就吃法來說與北京烤鴨有相似之處,

  韓國飲食特點

  韓國飲食的主要特點: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膩,味覺以涼辣為主。韓國人自古以來把米飯當做主食。菜餚以燉煮和烤製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韓國人喜歡吃麵條、牛肉、雞肉,不喜歡吃饅頭、羊肉和鴨肉。 韓國人普遍愛吃涼拌菜。涼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開水焯過後,加上佐料拌成的。還有生拌魚肉、魚蝦醬等菜餚。生拌魚肉,是把生肉、生魚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絲的蘿蔔、梨等,再澆上加醋的醬或辣醬拌成。

  湯也是用餐時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類、大醬、鹹鹽、味素等各種原料烹調而成。

  韓國人愛吃辣椒,家常菜裡幾乎全放辣椒。韓國人有一日四餐的飲食習慣,分別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韓國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飯碗和湯碗,其他所有的菜則擺在飯桌中間供大家享用。韓國人使用飯碗也很有講究,分男用、女用和兒童用。韓國人注意節儉,無論是自己食用還是招待窮人,都儘可能把飯菜吃光用淨。

  雖然有不少人經常說自己愛吃韓國菜,但對於韓國菜的認識多止於燒烤食法,最多是對人蔘雞湯或泡菜略知一二,其餘的飲食文化和禮儀可謂一無所知。

  韓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亦保留了不少傳統文化。韓國人的餐桌是矮腳的小桌,賓主席地盤腿而坐。年青人更會在長輩面前跪坐在自己的腳底上,絕不能將雙腿伸直,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如果遇上房間太小,可以將餐桌擺在院子裡,鋪上席子便可。不過,現代的韓國人越來越崇尚外國潮流,無論餐桌或者飲食禮儀,都離傳統越來越遠了。

 

 韓國飲食由來的人還:

1.韓國飲食文化知識 韓國飲食文化禁忌

2.韓國餐飲禮儀

3.韓國飲食用餐禮儀

4.朝鮮飲食文化起源 朝鮮飲食文化習俗

5.韓國吃飯禮儀

6.韓國春節過年飲食文化與中國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