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寓意的寓言故事精選

  熟悉的寓言故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敘述,或以有趣且幽默的方式擴寫,那麼你對古代的有寓意的寓言故事瞭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功敗垂成的故事

  東晉時期後秦在北邊迅速崛起,後秦皇帝苻堅不顧許多大臣們的堅決反對,親自統率六十餘萬大軍逼近淝水,號稱百萬雄獅,想以秋風掃落葉的態勢一舉消滅東晉。東晉宰相謝安命令謝石謝玄統兵八萬在淝水對岸安營紮寨,準備迎敵。謝玄抵達前線後,立即給苻堅寫信挑戰。信中開誠佈公地說:“將軍既犯我疆土,而在河邊列陣,顯然不想速戰速決。真打算決戰,請把兵營後移,讓我軍過河,一決雌雄,豈不爽快。”苻堅自恃兵強馬壯,下令往後退。謝玄親率八千精銳騎兵強行渡河。誰知道軍令一下,後秦軍兵馬秩序大亂,立刻失去了控制。苻堅在混戰中被冷箭射傷,後秦兵軍馬互相踐踏,死傷不計其數。此時晉軍乘勝北伐,很快就收復了北方大片失地。這時朝廷官員中有人妒忌謝安立下的汗馬功勞,以鎮守淮陰為藉口調回了他的軍隊。謝玄眼看收復國土的大業轉瞬之間變成漚浮泡影,不禁憂心忡忡,沒有過多久就與世長辭了。

  我們都知道想要成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個過程的艱難許多人都經歷過,當快要接近成功的時候突然遭到了失敗,不論是發生在誰的身上都是難以接受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自暴自棄。因為東山再起會比之前簡單一些,畢竟你的基礎在那兒了。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失敗就放棄生活的希望哦!

  篇二:爾虞我詐的故事

  春秋中期,楚國在中原稱霸,楚莊王根本不把鄰近的小國放在眼裡。

  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齊國,指示他經過宋國的時候,不必要向其借路。申舟估計到這樣一來,必定會觸怒宋國,說不定因此而被處死。但莊王堅持要他這樣做,並向他保證,如果他被宋國處死,自己將出兵討伐宋國,為他報仇。申舟沒有辦法,只好將兒子申犀***xī***託付給莊王,然後出發。

  不出申舟所料,他經過宋國時因沒有借路而被抓住。宋國的執政大夫華元瞭解情況後,對莊王如此無禮非常氣憤,對宋文公說:“經過我們宋國而不通知我們,這是把宋國當作屬國看。當屬國等於亡國。如果殺掉楚國使者,楚國來討伐我們,也不過是亡國。與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處死!” 宋文公同意華元的看法,下令將申舟處死了。

  訊息傳到楚國,莊王聽到後火冒三丈,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寶劍也沒掛,就立即下令討伐宋國。 但是,宋國雖然是個小國,要攻滅它也並不容易。莊王從公元前595年秋出兵,一直圍攻到次年夏天,還是沒有把宋國的都城打下來。楚軍銳氣大挫,決定解圍回國。

  申舟的兒子申犀得知後,在莊王馬前叩頭說:“我父親當時明知要死,也不敢違抗您的命令。現在,您倒丟開從前說的話嗎?” 莊王聽了,無法回答。這時,在邊上為莊王駕車的大夫申叔時獻計道:“可以在這裡讓士兵蓋房舍、種田,裝作要長期留下。這樣,宋國就會因害怕而投降。”

  莊王採納了申叔時的計策並加以實施。宋國人見了果然害怕。華元鼓勵守城軍民寧願戰死、餓死,也決不屈膝投降。 一天深夜,華元悄悄地混進楚軍營地,潛入到楚軍主帥子反營帳裡,並登上他的臥榻,把他叫起來說:“我們君王叫我把宋國現在的困苦狀況告訴您:糧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經交換死去的孩子當飯吃。柴草也早已燒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屍骨當柴燒。雖然如此,但你們想以此來壓我們訂立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那麼我們寧肯滅亡也不會接受。如果你們能退兵三十里,那麼您怎麼吩咐,我就怎麼辦!” 子反聽了這番話很害怕,當場先和華元私下約定,然後再稟告莊王。莊王本來就想撤軍,聽了自然同意。 第二天,莊王下令楚軍退兵三十里。於是,宋國同楚國恢復了和平。華元到楚營中去訂立了盟約,並作為人質到楚國去。盟約上寫著:“我不欺騙你,你也不必防備我!”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與人交往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愛阿諛奉承別人的人往往會讓人反感,只有用心和別人交流對方才會體會到你身上的人格魅力!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用一顆真誠的心對待別人。

  篇三:刻舟求劍的故事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裡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裡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後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慌什麼,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後,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可是,他怎麼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裡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塗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刻個記號便於打撈寶劍,原本並無錯,可是把記號刻在了移動的船上,那豈不等於沒有記號嗎?這個故事對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規、看不到事物發展變化的人是一個絕妙的諷刺。故事告訴我們:辦事不能只憑主觀願望,不能想當然,要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靈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