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假一天工資如何計算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工資是勞動者生存權得以實現的最主要的方式,是勞動者基本的生活來源,也是勞動者提升自己的重要支柱。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員工請假工資通常是從月工資中減去應上班而請假未上班的日工資,用人單位可能會酌情剋扣相關福利。勞動者月實際工資=月工資÷21.75×實際出勤天數-請假的日工資*請假天數

  《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 工 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病假工資的計算方法

  病假工資支付標準:根據員工在本企業的工齡按下述比例支付

  1. 工齡不滿2年者,為本人工資60%;

  2. 已滿2年不滿4年者,為本人工資70%;

  3. 已滿4年不滿6年者,為本人工資 80%;

  4. 已滿6年不滿8年者,為本人工資90%;

  5. 已滿8年及8 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100%。

  三、病假期間工資計算基準:所有月薪工人以月薪為計算基準,所有計件工人則以其過去三個月的平均工資為計算基準。但工人所有之工資不低於最低工資的80%,如果低於此標準的,以最低工資的80%計發。

  日工資的主要計算方法

  勞動保障部於2008年1月10日公佈了《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在這個通知中提出了“制度工作日”和“制度計薪日”兩個概念。

  “制度工作日”主要用於加班時間的計算,一些機構無法實行“標準工時制度”***即每日工作8小時、每週工作40小時***,但他們的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超過“制度工作日”規定的工作小時數即為加班。因此,“制度工作日”這一概念是判斷加班的一個重要依據。

  制度工作日的計算扣除了國家的法定節假日,具體計算方法為: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為一年52周的雙休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月、年的工作日×每日的8小時

  “制度計薪日”即用於日工資的計算的月計薪天數,在工資發放的時候與許多考勤專案相關,如扣除事假、病假工資,加班費計算,工作不足一個月時的工資計算等等,都與“制度計薪日”及日工資數相關。

  月計薪天數、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方法為: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不扣除11天的法定節假日***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加班費計算案例:

  小王每月工資3000元,春節7天都在加班,那麼加班費計算如下:

  前3天為法定節假日,每天加班費為3000÷21.75×300%;

  後4天為雙休日調整的,公司可安排補休,無法補休的,每天加班費為3000÷21.75×200%;

  以上兩項總計:3000÷21.75×300%×3+3000÷21.75×200%×4=2344.83元

  本月如無其他加班,工資總計:2344.83+3000=5344.83元

  加班費只與“制度計薪日”或日工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