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怎麼學好歷史

  歷史雖說是記憶的是,但是想要記牢事情,並不是一朝就能解決的。那麼我們該如何學好初三歷史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初三歷史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三歷史學習方法1

  一、課堂上

  課堂是知識對更佳來源,歷史學科裡面要想記的東西很多,關鍵一定要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便於記得更快更勞。在課堂上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沒有重視課堂,認為歷史書上的內容跟小說似得,很容易看懂,只要考試之前突擊別一下就可以了,這種想法很危險。確實,歷史需要死記硬背,但有些內容光光死記很難記住,這些內容必須弄清楚前因後果,造成的歷史影響等,才能夠有足夠深的印象去記憶。因此上課一定要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積極動腦,防止在考試的時候模稜兩可,不知所云。像是: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關於從秦朝到清朝如何加強皇權削弱相權這一問題,秦朝:三公九卿制;漢朝:建立了中朝;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明朝:廢宰相,設內閣;清朝:軍機處。很多同學只是對這個有印象,但是不知道怎麼對應,以致考試時出現了問題。小編給出的卓絕條初三歷史學習方法就是重視課堂,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二、課後

  課後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對課上知識點的梳理,以及做好背誦記憶。背之前應先通讀內容,在背的過程中可以加入書寫,多一種感官就多一層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難免會伴隨著遺忘,因此有必要對前面的內容進行復習。記憶的時候要注意方法,可以邊記憶邊想象畫面,這樣把內容記憶成立體的,可以加深記憶。當記憶過程性的內容時,可以將自己置於當時的環境中,幻想自己是其中的一員,這樣具有參與性的記憶方式對記憶有很大幫助。小編給出的第二條初三歷史學習方法就是課後複習,記憶講究方法。

  三、其他方法

  還有一些小的初三歷史學習方法,比如考試之前可以把考試大綱裡面的內容重點和自己經常弄錯的地方記在小紙片上,利用零碎的時間多看多記。把一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卓絕個字連起來講通順也是方便記憶的一種方法。再比如用年份讀音的諧音來記憶歷史事件的年份也可以歸納在初三歷史學習方法中。

  初三歷史學習方法2

  第一,要預習,預習主要是知識準備,即上課前獨立地自學好上課內容。調查結果顯示,預習是最容易忽視的學習環節,只有不到20%的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前預習,預習就是象農民種地要備耕;工廠生產要備料;軍人打仗要備戰一樣。要想學好,學得主動,必須重視課前預習。預習就象戰前的火力偵察,可以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通過預習可能提高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

  預習主要是學會閱讀教材,目前在歷史學習中,學生在閱讀教材時存在著一種錯誤傾向即把閱讀教材簡單地理解為背教材。實際上,中學歷史教材的語言是兩種語言,即敘述性語言和結論性語言。敘述性語言是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歷史過程的描述,這部分內容只要瞭解,而不需要記憶的。如北師大版歷史第3頁的第二自然段“從義大利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持續了近三百年……而這些思想正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結論性語言是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歷史過程或某一歷史人物的總結和評價等,這部分內容既要記憶,又要理解掌握的。比如:北師大歷史第11頁的最後兩自然段,主要介紹新航路的開闢的影響,從正反兩個方面理解。因此,如果不能對歷史教材中的兩種語言進行有效區分,區別對待,一是大大增加了記憶量,增加了負擔,二是對於重點要理解記憶的部分又沒有強化,會降低聽課的效率。

  第二,課堂上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儘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複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係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云。如:北師大版七年級複習第一專題: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關於從秦朝到清朝如何加強皇權削弱相權這一問題:秦朝:三公九卿制;漢朝:建立了中朝;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明朝:廢宰相,設內閣;清朝:軍機處。有很多同學知道有這回事,但是不知道一一對應,以致考試時鬧出了笑話,秦始皇就廢除了丞相,明朝設三公九卿制度等等。

  第三,課後要背教材,每個知識點都不能放過。背的時候我建議學生通常先讀一遍要背的內容,然後邊寫邊記憶。過一段時間後,再在腦子裡如放映電影一樣地重過一遍。由於記憶是一個反覆的過程,其間伴隨著遺忘,所以在進行下一步的時候,有必要再對前邊的內容簡略地重複一下。記憶就是這樣在迂迴中不斷前進的,效果不錯。在記憶過程中也有多種方法。下面說幾種常用的記憶方法,如記理論性的知識時,要注重理解性的記,通常是用簡單明瞭的語言表達或是引出具體的例項,這樣有助於使乾癟的理論的種子在大腦中萌發出芽。如:北師大版九年級第14頁:《剝奪王權保留王位的革命》中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對《權利法案》的理解,就是“國王統而不治”。對於這個問題相對來說比較枯燥,我們就聯絡西方一位法學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說“如果英國議會把一份國王的死刑判決書放在女王面前,她也不得不簽字”,通過這句話我們就能想到“虛君”這一特點。如記憶過程性的知識時,可以將自己置於當時的環境中,即幻想出一個場面,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員,比如北師大歷史九年級第十五課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中關於《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作用時,就可以把自己放在當時的環境中,設想自己是黑人奴隸聽到宣言,應該如何做來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就很容易理解美國內戰北方勝利的原因了,這也算是一種聯想式記憶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