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學好歷史高中

  要學好高中歷史,還需要一定歷史理論的學習。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高中歷史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歷史學習方法

  一、如何閱讀教材

  1、以把握歷史知識結構基本要素特徵為支點。

  原因可分為: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內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背景與條件;各個側面原因。

  經過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個人、政黨、階級***、方式、重大事件等。

  特點、意義一般包括性質、功績、經驗教訓。

  性質一般從目的、人物、內容、結果等方面思考。

  2、閱讀與辨證思維結合。也就是說,閱讀與理解和思考結合,流暢地讀,有理解地讀,有思考地讀。

  二、如何記憶歷史知識

  有人不是說"歷史不就是靠死記硬背嗎?",有一點道理,歷史知識是需要記憶的,不記憶基礎知識可是大失誤。怎麼記呢?試試下面的方法:

  1、機械記憶,就是死記硬背了,但是學死,不是死學,用死知識回答活問題。

  2、理解記憶,對內容理解越深,記憶效果越明顯。記憶的知識越多,理解能力越強。

  3、直觀記憶,可以利用圖、表等進行比較歸類,幫助記憶。

  4、反覆記憶,可不要忘光了再來。

  三、如何理解歷史概念:歷史學科就是由歷史概念建立起的體系。怎麼掌握呢?分析歷史概念的構成要素,外延和內涵。

  歷史概念一般分為:歷史人物類、歷史事件類、歷史現象類、歷史著作類、歷史結論類、理性型概念等。

  例如歷史事件類中的"文藝復興",外延是時間、地點、代表人物、主要成果;內涵是資產階級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反覆封建鬥爭。

  四、如何探究歷史結論:從歷史史實說明為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加上自己的理性思考,就能很好地理解它。例如"鐵血宰相"俾斯麥,書中列舉了他的哪些活動,來表明他是一個鐵碗人物,從他的時代屬性來理解個人評價。

  五、何總結階段特徵:歷史階段特徵有橫向,也有縱向。總結橫向特徵就是由史到論,在熟練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出事物發展的本質趨勢。例如綜合17、18世紀歐美社會的政治、經濟、社會主要矛盾、革命性質的變化可以看出這一時期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既建立資本主義正常統治秩序時期。

  縱向特徵可以用建立專題和縱向梳理知識線索的方法進行。

  六、如何梳理歷史線索:也就是分類構建歷史專題線索。比如可以把《八一宣言》、《瓦窯堡會議的決議》、《中國共產黨為日本進攻盧溝橋通電》組合在一起,對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形成有一個整體認識。

  七、如何培養概括、比較和評價能力

  1、概括:任何歷史事件的知識結構都是由各層次的"概括和舉例"構成的。概括是在分析史實的基礎上得出的觀點、結論;舉例是對概括的充分論證。我們所說的史論結合就是概括與舉例的結合,論點與論據的結合。

  2、比較:有同學在思考比較類的問題時,往往感到很困惑,無從下手。有一個化難為易的方法,就是確定要比較的歷史概念的構成要素,比如說改革類,都包括改革的原因,領導階級、內容、結果、性質和影響等要素,根據構成要素自己設定比較專案。

  3、評價:基本方法是:找準時間和空間範圍,使被評物件定格,歸位;抓住被評物件相應的典型的歷史事實;重視被評物件的屬性,階級的、社會的、時代的等。

  八、如何培養材料解析能力:要充分運用課本中選取的材料,培養自己的答題技巧;注重老師平時對這類題目所進行的訓練,歸納總結方法和思維操作。

  九、如何培養識圖和用圖能力

  1、地圖:運用地圖的方法就是把獲取的歷史地理資訊與特定的歷史階段或重大事件聯絡起來分析。

  2、插圖:明確觀察目標,把觀察到的歷史資訊和特定的時代背景結合起來,得出相應的結論。

  學好高中歷史的七個關鍵方法

  1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

  有些同學歷史沒學好主要是因為對歷史沒有興趣,誤認為學歷史就得死記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等。其實這是誤解,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地點、時間等當然要背了,但要看怎麼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記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對學習歷史有興趣的人就會主動地去背,理解著去背,就能把握歷史學習的要求。在我們生活中,人們談論的許多事情經常和歷史有關,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現代史,只要我們留心把它和書本的東西結合起來,就能對學習歷史產生興趣。

  2學會把握歷史課的主要內容。

  歷史的學習是有規律的,每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都有其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情節和作用。掌握了這些基本點就掌握了一個歷史事件的主要內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來龍去脈。

  3建立歷史知識的網路體系。

  同學們學歷史是一課一課地學的,學的往往是一些單獨的歷史事件,學完一個單元或一本教材之後,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歷史,這時就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去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歷史知識的網路體系,以便逐步達到歷史知識的融會貫通,這不僅對加強記憶很重要,對加強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學會歷史的分析方法。

  我們學習歷史,目的不僅是掌握歷史知識、開闊視野,而且要學會歷史的分析方法,這樣就能系統地從歷史事件出發,用歷史的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能從錯綜複雜的歷史變化中看到歷史發展的規律,看到歷史發展的必要性。

  5知識要經常運用。

  社會在發展,歷史在前進,我們已經處於21世紀初期,歷史不會重演,但是,歷史發展中也會出現很多相似的事件。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社會發展的資訊。我們要用已有的歷史知識去分析、評價這些新的歷史時間,做到學以致用,這樣不僅會強化自己的基礎知識,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會不斷提高自己學習歷史的興趣。

  6做好筆記,善於總結。

  我們在學習中要做好課堂筆記,筆記要記得簡明扼要、重點突出,能把與整個歷史時間有關的因素都勾畫出來,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消化知識。

  7.科學地應對歷史考試。在中學學習期間,無論是期中考試還是期末考試,都不要孤立地去背知識點,而要用發展的觀點、聯絡的觀點,把學過的知識串聯起來,融會貫通,既要記住重要歷史事件的相關重要知識點,也要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發展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