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物理知識框架圖彙總

  高三物理複習已經開始了,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高考物理知識點的框架圖,這圖非常有利於高考生提高物理複習效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知識框架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物理知識框架圖彙總

  高考物理衝刺複習資料

  勻變速直線運動基本公式和推論的應用

  1.對三個公式的理解

  速度時間公式 、位移時間公式 、位移速度公式 ,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三個基本公式,是解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石。三個公式中的四個物理量x、a、v0、v均為向量***三個公式稱為向量式***,在應用時,一般以初速度方向為正,凡是與v0方向相同的x、a、v均為正值,反之為負值,當v0=0時,一般以a的方向為正。這樣就將向量運算轉化為代數運算,使問題簡化。

  2.巧用推論式簡化解題過程

  推論①中間時刻瞬時速度等於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推論②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第1秒、第2秒、第3秒...內的位移之比為1∶3∶5∶...;

  推論③連續相等時間間隔T內的位移之差相等Δx=aT2,也可以推廣到xm-xn=***m-n***aT 2***式中m、n表示所取的時間間隔的序號***。

  正確處理追及、影象、表格三類問題

  1.追及類問題及其解答技巧和通法

  一般是指兩個物體同方向運動,由於各自的速度不同後者追上前者的問題。追及問題的實質是分析討論兩物體在相同時間內能否到達相同的空間位置問題。解決此類問題要注意"兩個關係"和"一個條件","兩個關係"即時間關係和位移關係;"一個條件"即兩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體間能否追上或兩物體距離最大、最小的臨界條件,也是分析判斷問題的切入點。畫出運動示意圖,在圖上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再探尋位移關係和速度關係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通用技巧。

  2.如何分析影象類問題

  影象類問題是利用數形結合的思想分析物體的運動,是高考必考的一類題型。探尋縱座標和橫座標所代表的兩個物理量間的函式關係,將物理過程"翻譯"成影象,或將影象還原成物理過程,是解此類問題的通法。弄清圖線的形狀是直線還是曲線,截距、斜率、面積所代表的物理意義是解答問題的突破口。

  3.何為表格類問題

  表格類問題就是將兩個或幾個物理量間的關係以表格的形式展現出來,讓考生從表格中獲取資訊的一類試題。這也是近年來高考經常出現的一類試題。既可以出現在實驗題中也可以出現在計算題中。解決此類試題的通法是觀察表格中的資料,結合運動學公式探尋相關物理量間的聯絡,然後求解。

  追及問題中的多解問題

  1.注意追及問題中的多解現象

  在以下幾種情況中一般存在2次相遇的問題:

  ①兩個勻加速運動之間的追及***加速度小的追趕加速度大的***;

  ②勻減速運動追勻速運動;

  ③勻減速運動追趕勻加速運動;

  ④兩個勻減速運動之間的追及***加速度大的追趕加速度小的***。

  2.追及問題中是否多解的條件

  除上面提到的兩個物體的運動性質外,兩物體間的初始距離s0是制約著能否追上、能相遇幾次的條件。

  3.養成嚴謹的思維習慣,謹防漏解

  ①認真審題,分析兩物體的運動性質,畫出物體間的運動示意圖。

  ②根據兩物體的運動性質,緊扣前面提到的"兩個關係"和"一個條件"分別列出兩個物體的位移方程,要注意將兩個物體運動時間的關係,反映在方程中,然後由運動示意圖找出兩物體位移間的關聯方程。思維程式如圖所示。

  受力分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主要依據力的概念,分析物體所受到的其他物體的作用。

  高考物理試題分析

  一、堅持立德樹人,展現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

  高考物理試題在考查學生科學素養的同時,突出學科的育人功能,發揮高考的積極導向作用。在試題情境的設計中,注意結合當代中國的重大科技成果,展示我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比如,受控熱核聚變裝置旨在為人類提供巨大的清潔能量,是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途徑。2016年11月,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獲得超過60秒的穩態高約束模等離子體放電,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執行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全國I卷第17題以此為背景,考查學生對氘核聚變反應和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理解和運用。試題契合能源問題解決的重大時代命題,展示出我國從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堅實步伐,增強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勵考生勇攀科技高峰。

  2017年4月20日,我國成功發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它是目前為止我國發射的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航天器。 4月22日,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首次交會對接,為空間站長期執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全國III卷第14題以此為素材,考查學生對萬有引力定律、勻速圓周運動規律的理解和運用。試題素材貼近時代,展現我國在航天領域的巨大成就,激發考生銳意進取、振興祖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注重理論聯絡實際,加強應用能力的考查

  今年高考物理學科注重將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與科研進展、生產實踐、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通過設定新穎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物理問題,關注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躬身實踐的能力。比如,全國I卷第18題以掃描隧道顯微鏡***STM***中隔離振動噪聲的有效措施為素材,考查學生對電磁感應規律的理解;全國II卷第21題以同學自制的簡易電動機為情境,考查學生對電動機原理的理解;全國II卷第24題聯絡2022年北京冬奧會,設計了冰球運動員進行冰上訓練的情境;全國III卷第24題是實際等離子體研究非均勻磁場中的粒子漂移問題的簡化模型,第33***2***題是實際應用中麥克勞德真空計的簡化模型。

  三、增強探究性和開放性,考查考生的創新意識

  通過設計新穎的實驗情境,以問題為導向,要求學生將物理實驗知識、方法和技能與新的情境相結合完成實驗,在較高的層次上考查考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比如,全國I卷第22題利用“滴水計時器”研究物體的運動,考查考生對實驗方法的遷移能力。全國III卷第23題研究小燈泡的伏安特性,第***3***問的解決需要考生利用實驗曲線和理論方程的聯立求解,體現實驗和理論相結合的思想。

  增加試題的開放性,對問題進行多角度的討論,是考生思維開放性的體現。比如,全國II卷第23題利用等電勢的方法測量微安表內阻,要求學生提出一條提高測量精度的建議,有利於學生的發散思維。全國IV卷第12題,要求學生分析電路故障,說明產生故障的原因,考查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交流能力。

  四、增強基礎性和綜合性,考查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

  高考物理試題加強對基本概念和規律、基本方法、基本實驗技能的考查,增強考試內容的基礎性,引導學生夯實學科基礎。比如,全國II卷第14題通過設計小環在光滑大圓環上下落的情境,考查學生對做功概念的理解;全國I卷第34***2***題要求學生利用對稱性確定反射點;全國III卷第22題以學生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為背景,引導學生重視基本實驗的學習。

 

  試題立足物理學科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絡,增強考試內容的綜合性,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物理學科的概念、規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全國II卷第25題以兩個質量相同、帶有等量異號電荷的小球在重力和電場力作用下沿不同軌跡運動為情境,對考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


看過"高考物理知識框架圖彙總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