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帶答案
習題訓練是鞏固四川公選考試中公共基礎政治知識記憶的方法,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供各位考生練習。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一***
1.所謂傑出歷史人物是指*** ***。
A.各階級的領袖人物
B.統治階級的政治代表人物
C.同情勞動人民的歷史人物
D.對社會歷史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歷史人物
2. “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一命題揭示了*** ***。
A.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B.意識是人腦產生的特殊物質
C.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D.觀念的東西同物質的東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3. “知行兼舉”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命題,下列選項與之無關的是*** ***。
A.“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B.“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D.“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4. 有人把一塊美玉獻給子罕,子罕不受。獻玉者說:“我把玉給工匠,他們認為是寶物,所以才獻給你。”子罕回答: “你把玉當作寶,我把不貪當作寶。你把玉給我,那麼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不如我們各自保有自己的寶物。”子罕拒玉的歷史典故包含的哲學道理有*** ***。
①事物的價值是變化的,因為其屬性和功能具有不確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價值,取決於人們的價值判斷
③人們的立場和需要不同,其價值選擇就不同
④價值觀對人的行為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抗戰。隨著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1945年中國取得抗戰全面勝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關係。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發表談話,承認侵略並道歉,關於這一段歷史,說法正確的是*** ***。
A.戰爭中的中日雙方只有鬥爭性沒有同一性
B.雙方力量的此消彼長是戰爭發展過程中的質變
C.抗日戰爭的結束表明中國社會主次矛盾發生轉化
D.中日之間的矛盾始終是1937年以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D。解析:馬克思主義認為,傑出歷史人物是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歷史人物。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D。
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哲學常識。馬克思說:“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這表明,在意識、觀念的問題上,馬克思主義哲學首先堅持的是能動反映論的觀點。這種反映論認為,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不是一種“反射”現象,而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反映,而是一種主體的、普遍的、高階的、社會性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反映,也不是盲目直觀的摹寫,而是積極能動的反映。簡言之,就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本題答案為C選項。
3.【答案】C。解析:“知行兼舉”就是知行合一,意思是應該把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C項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出自《周易》,意思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地,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永不停息;強調的是人應該奮發圖強,和“知”、“行”沒有關係,本題正確答案為C。
A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意思是: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顯的,最終要想認識事物或事理的本質,還必須自己親身的實踐。B項的“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也是陸游的詩,出自《劍南詩稿·示子遹》,意思是:如果你真的要學寫詩,應該在詩歌以外、書本以外的地方多下功夫。要在生活中多汲取經驗才能寫出好詩,強調的仍是知行合一。D項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說既要多讀書,也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增加見聞,把實踐與書中的知識相結合。
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價值選擇、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分析和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事物的價值是變化的,但事物的屬性和功能在一定條件下是相對穩定的,①觀點錯誤。事物是否有價值具有客觀性,與人的需要和事物本身的屬性、功能密切相關,而非取決於人們的價值判斷,②否定了事物價值的客觀性;子罕拒玉,是因為他認為不貪是寶物,玉對子罕來說並不是寶物,反映了③。正因為子罕有著以不貪為寶的價值觀,所以才有拒玉的行為,④正確。故本題選D。
5.【答案】C。解析: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反抗,這時的中日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1945年中國取得抗戰勝利,這時中日矛盾又變成了次要矛盾。故C正確。A說法錯誤,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B中的“質變”說法錯誤。D說法本身錯誤。故本題選C。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二***
1. 愛因斯坦指出“哲學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這說明:
A.哲學是全部科學的彙集
B.哲學是各門學科知識的基礎?
C.哲學對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具有指導作用
D.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是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
2. 《三國演義》開篇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這句話未必準確,因為*** ***。
A.事物的發展需以條件為前提
B.事物的本質不以時間為轉移
C.事物的質變是從量變開始的
D.矛盾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3. 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往往不能“一刀切”的主要原因是*** ***。
A.事物矛盾之間存在有機聯絡
B.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C.事物矛盾具有共同點
D.事物矛盾具有普遍性
4. 下列選項中三國典故與哲學論斷對應錯誤的是*** ***。
A.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B.草船借箭——人可以認識並利用規律
C.張飛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張郃——矛盾是對立統一的
D.望梅止渴——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
5.北京奧運場館“水立方”、“鳥巢”在建築外形上相呼應,其設計體現了“天圓地方”的中國傳統理念。這表明*** ***。
A.人的認識來源於客觀,靈感來源於主觀
B.建築藝術對建築業有重大的指導作用
C.創新是繼承與發展的統一
D.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創造出新的設想
四川公選考試政治知識習題答案
1.【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哲學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地闡明瞭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係,二者既相區別又相聯絡:①二者的區別是,具體科學以世界某一領域的特殊規律為研究物件,哲學則以整個世界的最一般規律為研究物件;②二者的聯絡是,哲學以具體科學的成果為基礎,並隨著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哲學所概括的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普遍規律的理論,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③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代替具體科學的“代替論”和否認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具體科學研究的指導作用的“取消論”都是錯誤的。故本題正確答案選C。
2.【答案】B。解析:事物發展是哲學術語,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階到高階,由舊物質到新物質的運動變化過程。事物的發展原因是事物聯絡的普遍性,事物發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即事物的內因。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而向前的,上升的,進步的運動即是發展。發展的本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的,因此選B。
3.【答案】B。解析: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個矛盾的每個方面都有其特點,各個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個矛盾的各方面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各有特點。“一刀切”是指不顧實際情況,用同一方式處理問題。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決定了處理實際問題時,不能採用“一刀切”的辦法,而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從而採用不同的措施來解決問題。
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哲學常識。D項“望梅止渴”意思是想到前面有梅林,就反射性地分泌唾液,“望梅”是意識,“唾液”是物質,反映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而不是“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因此,答案選擇D項。
5.【答案】C。解析:“水立方”和“鳥巢”是北京奧運場館,是新時代的產物,設計風格既新穎時尚,又與“天圓地方”的中國傳統理念相呼應,它們既繼承了中國傳統風格,又融入了創新的元素,既傳統又時尚,表明創新是繼承與發展的統一,本題正確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