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鄉鎮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答案及解析

  下面考試網為大家帶來了申論真題和解析,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公務員考試。
 

  問題一:對清峽鎮如何治理農村環境、改善村容村貌提出建議。***20分***

  要求:針對性強,條理清晰,文字流暢。篇幅不超過200字。

  【解題思路】

  首先,通過閱讀題乾和作答要求,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道提出對策題。

  接下來,閱讀給定資料,從材料中提取要點。

  我們發現清峽鎮出現在粵興縣下轄鎮5中,所以可以把閱讀重點迅速地定位到這裡。

  資料第一段“城市試行垃圾分類,農村連個垃圾箱也沒有;城市在清理河道,農村就往河裡排汙;城市建景觀步行街,農村卻牛糞滿地步步驚心。”我們可以參考城市在治理環境、改善市容市貌的措施,提出相應的治理農村環境、改善村容村貌的建議。

  第二段,反映了垃圾被隨意丟棄,垃圾成片堆放所造成垃圾汙染的問題。針對該問題可以提出“試行垃圾分類,在路邊增設垃圾箱”的建議。

  第三段,反映了村民焚燒垃圾,隨意丟棄垃圾無人管理,由村民專門負責清理垃圾效果不佳的問題。針對該問題可以提出“提高垃圾清理的頻率,明確其職責,禁止焚燒垃圾”以及“加強管理,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對破壞環境、村容村貌的行為加大懲罰力度”的建議。

  第四段和第五段,反映了部分基層領導幹部認識落後,農民生活習慣等問題。針對該問題,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對策:改變基層幹部觀念,增強保護農村環境衛生的意識;培養農民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環保意識。

  最後,需要我們將要點整合歸類,形成答案。

  從第二步提取出來的要點可以發現,要點包括:垃圾分類、設定垃圾箱,垃圾清理、明確職責,懲治破壞農村環境行為,改變村幹部觀念,培養農民環保意識和良好生活習慣等。

  要點可分為:思想層面、制度層面和設施層面三個方面。具體作答時將以上要點分門別類羅列出來即可。

  【參考答案】

  針對清峽鎮治理農村環境、改善村容村貌的建議如下:

  思想層面,一是基層幹部應轉變觀念,增強保護農村環境衛生的意識,帶頭珍惜和愛護農村生活環境。二是改變農民不良生活習慣,培養環保意識。

  制度層面,一是制定垃圾定期清理制度,明確職責,提高垃圾清理頻率;二是對於焚燒垃圾、亂排等破壞農村環境的行為要嚴懲。

  設施層面:完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增設垃圾箱等垃圾收集和清理設施,保證垃圾正確分類。

  問題二: 總結成田鎮和北嶺鎮“生態村”建設的主要做法。***30分***

  要求:全面準確,條理清晰,文字流暢。篇幅不超過200字。

  【解題思路】

  通過閱讀題目,由“總結”一詞,可知此題是一道歸納概括題,即對成田鎮和北嶺鎮建設“生態村”時所採取的做法、措施進行歸納概括。

  答題前要準確把握作答要求,準確理解其中的含義。如“全面、準確”,即作答時要點應全面、準確,不可缺一;“條理清晰”,不是把要點簡單的羅列就可以了,而是把意思相同、相近的要點進行整合、歸併,按著一定的邏輯順序層次將其表述出來;“文字流暢,字數限制”則要求文字書寫通順、流暢,字數不超過200字。

  閱讀材料,可知答題資訊點在材料7、材料8中。如成田鎮聘請專家實地考察,調查研究,可得出一點做法:深入調查,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掌握“生態村”建設基本情況。利用自身生態資源優勢把生態和旅遊結合起來,可得出做法: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北嶺鎮推進沼氣發展,可得出的做法:大力發展生態迴圈經濟,等等。通過分析材料,將這些做法要點進行歸納,把握好作答層次、結構,用精煉、通順的語言分條表述出來即可。

  下面提供概括題作答應注意的一些技巧方法:一是把握核心關鍵詞,對材料中常出現的一些高頻詞彙要引起注意,很有可能是採分點所要求的關鍵詞;二是踩點要全面,在不超過字數限制和遵守一定條理結構框架的前提下,答準、答全要點;三是重視結構分,答案要有結構、有框架,前有總括句,後再歸類分條,按一定邏輯順序逐一闡述,常用到的結構模式是“總—分”、“總—分—總”結構。

  問題三:請你在分析該縣各鎮材料的基礎上,談談對做好鄉鎮基層工作的認識。

  要求:分析全面,歸納準確,條理清晰,文字流暢。篇幅800字左右。

  【作答思路】

  首先,要看清題意,明確題目要求。題中指出要“在分析該縣各項材料的基礎上”,提醒考生不能脫離材料,要從材料中尋找答題要點;“談談對做好鄉鎮基層工作的認識”要求我們通讀材料,全面分析,不僅要歸納出“是什麼”,還要提供“為什麼”和“怎麼做”,不能有失偏頗;此外注意身份是“公務員”,向領導整理彙報,做到“歸納準確,條理清晰”而非議論文章。

  其次,根據所給材料內容構思答題邏輯思路,採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結構作答,著重寫農村建設中的問題,以及針對性的建議對策。問題一定要回歸材料中去找,將各鄉鎮的資料分別提取要點,整理成文。對策也要緊扣材料來寫,有針對性,注意作答的用語規範並控制字數。

  【參考答案】

  近年來,我縣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結合實際,在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取得了不少成就。如江口鎮梅園村組織規模化紫薯種植使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龍潭鎮加快林業發展,鼓勵“林下經濟”,真正讓老百姓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成田鎮利用自身生態資源優勢把生態和旅遊相結合,前景看好。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在區域層面各地發展仍存在不少差異,一些現實的問題不容忽視。

  首先,科技人員缺口大,隊伍不穩定。“科技興農,人才是根本。”巴塘鎮的東風村辦起了農業科技園,但因沒法留住足夠的農技人員而遭遇發展障礙。另外,農技人員也存在專業知識不足等難題。

  其次,農村科普教育少,文娛活動開展困難。如我縣的麗水鎮由於相關工作人員缺乏,文化表演團體的節目陳舊,村民真正參與的文化娛樂活動很少。此外,農村政策和科普方面的宣傳教育少,精神文化建設還需充實。

  最後,部分村鎮垃圾汙染嚴重。在清峽鎮的一個村莊,可以看到成片的垃圾帶,狼藉不堪。村民隨手丟垃圾;專門人員負責垃圾清理效果微弱;基層幹部缺乏環保意識,對垃圾的處理採用“火燒”或者“水沖走”的方式,治標不治本。

  針對當前我縣鄉鎮新農村建設存在的現實問題,要做以下工作:

  第一,進一步強化農村優秀科技人才和大學生村官的管理服務工作。堅持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同時,加大通過政策配置農村人才的力度,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工作與服務。同時定期邀請專家對農技人員進行培訓和開展農業知識講座。

  第二,廣泛開展農村文化娛樂活動,注重文藝表演創作人才培養。充分利用廣播、板報或編排文藝節目等形式宣傳農村文化和科普知識,創作農村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同時,加大對文藝人才培養的力度。

  第三,積極宣傳環保理念,加強垃圾汙染處理。積極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扭轉幹部和村民不良習慣和觀念;把環境保護納入新農村發展規劃的全域性,做好規劃與實施,將垃圾分類、集中處理和相關公共設施建設落到實處。

  第四,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實現農村產業化發展。積極利用本地農業特色,發展特色農業,積極發展農業合作機構,實現農業規模效益;同時,大力推廣生態農業模式,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今後的新農村建設中,我們應揚長避短,有效利用資源優勢,以做到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共同打造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