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參考範文精選

  申論文章可能是很多公務員備考考生的一大難點,想要取得高分,參考範文應該多看,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創新需要合理運用習慣

  在胡蘭成的《禪是一枝花》一書裡面,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我們失落和挫敗,是我們衝動得想扮演不屬於我們的角色”。革新和創造成就了一個時代的榮耀、夢想,也伴隨著坎坷和無常。但也是隻有革新才讓我們知曉“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但也只有革新才讓我們知曉“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而革新,與習慣又彼此依存,相互聯絡。

  不執著存量以創造增量。創新需要的要素,不僅只是擁有創新思維,或是充裕的人力物力財力。更加的重要的是打破習慣,只有“破舊”才能“立新”,習慣其實就是存量,是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包括已有的思維,已有的做事方式,已有的物質條件,存量一方面給帶來滿足感,來消除對於未知的恐懼,但是這些習慣也會將我們束縛其中,左右每個人的思想行為。所以,面對當前萬眾創新的格局,倡導打破常規,形成創新的機制和氛圍,改變習慣非常重要,打破了以往的行政審批制度,才能促成政治體制革新;打破了關係社會,才能促成法治社會建成;打破了市場準入圍籬,才能激發創業創新熱情。

  要創造增量來形成存量。革新需要破舊,改變習慣,而革新的目的則是為了建立新的更好的習慣,也就是創造新的存量。社會是需要穩定的,革新意味著打破了以往民眾視為安全感來源的生活方式,從而陷入到不穩定之中。深陷拉美陷阱的國家總是軍政府和革命派輪番上臺,相較而言,革命黨更有理想,但是弊端在於革命之後難以形成新的穩定的新局面,往往又使社會陷入危機,所以革新最終也要形成習慣,變成新的穩定的局面。因而,我們需要創新,更需要健康的創新型社會,我們需要改革,更需要改革帶來穩定的局面,我們需要創業,更需要創業帶來經濟的繁榮。創新不僅是創新本身,而是新的更有希望的局面。

  增量與存量共生。兩者之間並非恆定不變的,增量和存量在不斷演進變化,增量由於時代的洗禮而變成存量,存量由於某種特殊因素又變成了增量。一方面,某一時期新的思想時過境遷便已過時,就如改革初期我們只需要發展經濟,“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當下社會我們還需要發展與保護並重,以往的改革存量變成深化改革的絆腳石。另一方面,存量也會為創新提供啟發,創新往往不是一蹴而就,沒有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依託網際網路的創新就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沒有多年治國理政的經驗,深化改革落到實處只會紙上談兵。就如老莊的自然無為,在以往看來是消極迴避,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卻變成與萬物以生息,順應自然規律最好的論證。所以,增量與存量缺一不可,需要革新也需要習慣。

  在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創新成為我們經常聽到的話,我們要打破常規,改變積習,也要利用好已有的積極因素促成新的更好的局面。創新沒有止境,創新是永恆的主題,希望能以之改變觀念,改變社會,改變我們。

  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範文***二***

  厲行勤儉節約 反對鋪張浪費

  古人云: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深刻地啟迪著我們要在生活中保持勤儉節約的精神。然而,反觀當下,奢靡腐敗現象卻層出不窮。鋪張浪費者有之,好大喜功者有之,揮霍無度者有之,競奢鬥富者有之……這嚴重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毒化了社會風氣,不利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刻不容緩。

  厲行勤儉節約,加強思想教育是前提。俗話說:行動改變命運,而觀念決定行動。要想真正在社會上樹立勤儉節約之風,使社會成員能夠真正踐行節約的精神,需要從思想入手,轉變觀念。一方面,需要強化公民的節儉意識,使人民認識到節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加強節約方法的普及,使社會民眾掌握正確的節儉方法。因此,政府要充分調動各大媒體的宣傳作用,採取民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氣。

  厲行勤儉節約,完善政策是保障。政策是黨政機關做好節約工作、防止浪費行為的總依據和總遵循。通過建章立制,讓大家有據可依,有法可循,從源頭上狠剎奢侈浪費之風,為厲行節約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因此,政府應當加快政策的完善,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切實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政策,從各個方面減少資源浪費。此外,應當加強政策的貫徹執行,保證政策的有效實施,並形成嚴格的監管和懲戒機制,讓制度之劍懸掛在人們心中,形成強大的威懾作用。

  厲行勤儉節約,推進科技創新是手段。雖有厲行節約精神與強有力的政策,但同樣需要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有了以節約為目標的科技創新,才能使厲行節約不止是在精神,更在行動上具有更有更大的作用,才能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需要加大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降低能源消耗,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快綠色環保產品的研發力度並把投入使用,使新一代綠色產品在經濟社會中發揮作用,真正打造節約型社會,構建生態文明。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要想真正扭轉奢靡腐敗之風,形成勤儉節約的風氣,需要我們從細做起,從易開始。只有加強思想教育,完善政府政策,推進科技創新,才能真正構建節約型社會。只有讓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團結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夠真正節約資源,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範文***三***

  打好縣域經濟攻堅戰 開創小康社會新局面

  近年來,我國縣域經濟發展較快,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化,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但總體來看,我國縣域經濟發展還存在著經濟結構不優、農民增收緩慢、縣鄉財政困難、人才資金缺乏、縣級政府調控乏力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縣域經濟就難以快速發展,勢必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程序。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三農”問題解決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我國綜合經濟實力、縮小與地方發展差距的戰略舉措。因此,只有攻克縣域經濟發展難題,才能為建成小康社會開創全新格局。

  積極推行“擴權強縣”,減少行政環節,提高縣域經濟競爭力,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管理功能,進一步擴大縣級管理許可權。首先,在擴權政策出臺前,必須進行充分的調查論證,以保證擴權政策的前瞻性、可行性、合理性、協調性。兼顧上級市與擴權縣利益,協調好中心城市擴張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關係。其次,改革應從“強縣”擴權向“弱縣”擴權推進。通過先“擴權”然後實現“強縣”的政策效果。最後,應注意加強對擴權縣的監督和制約。在縣級行政權力擴大的同時,要創新監管方式,採取措施對其權力執行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約束,防止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和權力濫用,使縣域經濟在良性發展軌道上大步前行。

  加大對縣域經濟的財政支援。各市級財政局要加大爭項引資力度,積極籌集資金,整合現有支援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資金,採取貼息與補助等形式重點投向培育特色經濟、壯大龍頭企業、支援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專案。

  要把加快城鎮建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從城鄉發展的格局看,經濟騰飛的“龍頭”在城鎮。因此,要想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就必須更好地提升人氣,提增財氣,提高品位,做強城鎮經濟。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高效益經營”的原則,積極推進以縣城為核心的城鎮建設,堅持軟體硬抓,硬體精抓,優化城市環境,不斷提升城鎮形象,引導生產要素儘快向城區集聚和重組,為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拓展空間,創造條件。

  縣域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流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縣域經濟是加快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主戰場,對整個未來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發展縣域經濟必須解放思想觀念,改變政府服務機制,完善市場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小城鎮建設,努力實現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跨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