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複習方法全攻略
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供你參考。
一、文言文複習方案
1、夯實基礎,課本複習三遍
分析歷年高考試題,我們就會發現,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句理解,還是翻譯語段、默寫名篇,無一不是源自於課內,幾乎歷年的考點設定,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聯的知識點***這裡,我就不再舉例了***,尤其是辨析虛詞意義和用法以及名篇默寫,其中例句和考查內容,全部都是課文原句。可見,學好課本,鞏固基礎知識,是關鍵。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加強對課本的複習。那麼為什麼要複習三遍呢?這是遵循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而確定的,為了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三遍複習法,採取由淺入深、由零散到集中、由個體到群體的方式。
第一步,從高一開始,每學完一冊書,利用寒暑假,要求學生將所有要求背誦的篇目***這裡也有老師要求的***,在假日裡,複習背誦並且默寫在作業本上,三年一貫,“學而時習之”。這是疏通重點的一步,旨在熟記要點,形成口筆互動效果,增強記憶。
第二步,在高三上半年,利用晨讀,將1---6冊課本所有文言篇目***這時,最好不包括古詩與戲劇,這兩部分單獨複習,效果會更好***,採取5、4、3、2、1、6的先後順序,每週三節晨讀,一週一個單元,十一週可以複習完。要求學生每篇必讀兩遍,第一遍連註釋一起讀,重點讀註釋,解義;第二遍,通讀全篇,如有背誦,複習背誦。之所以照前面順序安排,是為了提高複習的效率***一般高三先講第五冊,大約兩個月後能講到第六冊,如此安排這兩冊就可以及時複習***。這一步,是以學生個體的活動為主,教師僅指導而已,目的在於熟悉課文內容,在淺表意義上,力圖增強語感和熟悉程度。
第三步,在高三上學期末,利用一個月的課上時間,師生共同逐篇複習課文。這一步,是最關鍵的一步,尤其是對於第二步的深化與提高。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備課,形式上,好象是在串講文言文,而實質上,教師一定要對全套教材每篇文言文的知識要點爛熟於胸,在課上覆習時,要拎出要領,觸類旁通,注意知識前後聯絡,總結規律,授之以漁。所以,這一複習過程中,一定要突出重點,做到每課有得,充分體現知識體系的連續性相關性和取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從量的積累達到質的飛躍,才能從淺表的熟識達到深層的理解進而從容的運用。
2、加強針對訓練,複習穩紮穩打
前面的三步複習,如果缺乏有力的督導措施,極容易半途而廢或者事倍功半。
第一步,檢查作業即可。而對於二、三兩步,則必須加強針對訓練。以考核來促進複習,以成績來檢驗效果。
第二步,一單元一測,命題側重課本中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以及詞類活用和文學文化常識,加上課文重點句子的翻譯、名句名篇的默寫。測試時間以一課時為宜。
第三步,一冊一測,時間以兩課時為宜。除了以上內容以外,再加入課外考查,翻譯和閱讀一律選自課外***最好選用最近六年來的高考文言文閱讀,翻譯也從中命題,這樣可以一舉兩得,節約複習時間***,考查要點要與本冊知識點銜接,體現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轉化。
這種檢測題,必須教師自己命題,針對課本,針對學生,針對自己的教學。備課組裡,幾個老師最好分工合作,根據具體情況,各分一部分命題任務,便於集體備課腦力資源共享,也避免重複考查無效勞作。
3、演練高考,學以致用
複習課本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得心應手遷移知識的運用能力。這種能力具備與否,或者說,能不能有效的發揮出來,最終體現在對試題的解答上。所以,面對高考,夯實基礎之後,就需要解決學以致用的問題。
高三下學期前兩週,在這方面做一下集中訓練,以便使學生能夠有效的把課本知識運用起來,遊刃有餘的去解決問題。歷年的高考題已經通過複習課本時的檢測訓練全部練過了,這時還不要急於做文言文大閱讀與翻譯的模擬題,先用四課時,將實詞、虛詞、活用與句式分別集中彙總一下,聯絡課文與高考,總結特點,抓住規律,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分析,達到透徹理解。然後,採取集中強化訓練的方式,選擇優秀的模擬試題,做十個文言文大閱讀。最後,在高考前一個月裡,應當要求學生每天做一個文言文閱讀***包括翻譯***,其目的,就是為了保持良好的語感,最好選擇附有答案的習題,如果需要講解,教師只需在課前用八到十分鐘就足夠了。
二、高考文言文閱讀試題分析
縱觀近十幾年的文言文試題,除了在選材方面注重史傳類,文質兼美,命題點多,適合高中生閱讀外,還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從考試內容看,文言文測試是“言”“文”並重。這裡的“言”,即文言知識,如實詞虛詞理解、古今詞辨析等;“文”主要指對文意的理解。近三年***1999年***以來的文言文試題,題量一般是6道,6道題的測試內容分工明確,基本上是前三題注重測試“言”,後三題注重測試“文”,分數“平分秋色”,各佔9分。文言文測試“言文”並重的特點,改變了過去重“言”不重文,實質上僅僅是古漢語測試的不良傾向,對中學文言文教學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受到了廣大中學語文教師的好評。故這一命題特點一直在文言文命題中保留著。2002年雖然有調整,但閱讀部分的命題不會出現大的變化。
?2.從測試能力看,文言文測試著重考查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對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可能考慮到考生答卷的總書寫量和閱卷等多種因素,在題型方面,文言文測試一直採用選擇題,命題的指導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夠閱讀淺易文言文”。而這必須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識,這是閱讀的“階梯”。因此,從測試能力看,對“言”的重視,實質上是考文言知識的遷移能力,即利用有關文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文”的重視,主要是考文意的理解能力,只有個別題目***一般是最後一道題***考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層級分別是B級或C級。這就使考生在掌握較紮實的文言文知識的前提下,感到文言文試題相對簡單,心中有“底”。因而,文言文整體得分情況相對穩定,區分度較好。文言文測試能力的相對穩定,對中學文言文教學改革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從答案的編制看,文言文測試是題目出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這裡“課外”的含義一般指“選材”是學生沒學過的,題目是沒做過的;“課內”的含義可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指測試的知識是學生“課內”學過的,二是學生可以利用學過的知識加以推斷。近幾年的文言文選材多出自封建社會官修的所謂“正史”,如2001年選自《史記·田單列傳》,2000年選自《三國志·胡質傳》“裴松之注”,1999年蘇瓊選自《北齊書·蘇瓊傳》,1998年李若水選自《宋史·忠義一·李若水》等,以上史書都列在“二十四史”中。選文內容或忠孝,或法制,或處事高明,或英勇有智謀,或清正廉潔……這些都是教材沒有出現過的,其包含著的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等積極因素,有一定的教益作用,適合中學生閱讀。高考把學生沒學過的內容和課內學過的內容結合起來,非常巧妙地測試出學生課內文言文學習的水平。例如2001年《田單列傳》11題中的實詞“拔、附、乘、龍”和12題中的古今詞,“反間、南面、鼓譟、擾亂”等都是課內學過或涉及的,只不過換了一下語境而已。學生可以利用學過的知識推斷的題目,如1991年第18題“頑魯者亦當矜憐”中“頑魯”的意思,如果注意到上文的“賢俊者自可賞愛”,二者是對舉比較,則不難據“賢俊”一詞推斷出“頑魯”的意思是“愚昧而蠢笨”。
?4.文言句子翻譯由辨析改為筆譯,即由選擇題改為語言操作題。如前所述,這是2002年將增加的新要求,說其“新”,只是與近十幾年的高考相對而言,在1990年以前的高考中,文言文筆譯的題目並不少見。增加文言文筆譯的好處,一方面體現命題“穩中有變”的原則,另一方面,從測試的目的看,既考了理解文意,又考了語言表達,可以說一舉多得,導向良好。三、解題方法與技巧
1、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詞語含義必須結合語境。
A①根據上下文的意思來推斷。
如1998年高考試題第16題B項“金人曳出,擊之敗面”的“曳”字,題面釋為“蜂擁”。如果僅就這個句子看,“金人蜂擁而出”,似乎也可通,但是聯絡上下文來看就不行了。“***金人***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詆金人為狗輩,金人曳出,擊之敗面”,可知“曳“擊”的物件都是李若水。又“曳”後跟著“出”字,可知“曳”應是“拖、拉”的意思。
②詞彙、成語聯想法。文言文中有些字的意思今天見得少,但在某些詞語或成語裡保留著,我們可以聯想有關的詞彙、成語,推測其在文中的意思。
如1997年第12題A項“善才繩之”,題面解釋為“捆綁”,是否正確呢?我們可以聯想“繩之以法”這個成語,“繩”是“制裁”的意思,可以推斷出“善才繩之”也應該是制裁的意思,這裡作“捆綁”講是不正確的。B項“先涕泣不自勝”,題面注為“控制”,是否正確?可以聯想“勝任愉快“喜不自勝”,“勝”都作“承受”講,可知作“控制”講是不準確的。
③分析語法結構,確定詞性。
如1986年全國試題第9題2小題“宣王既與亮對渭而陳”,為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和解釋:A.chen陳列B、zhen陣地C.zhen陣容D.zhen列陣。為了正確把握“陳”字的讀音和意義,我們對其進行語法分析。“陳”字前有“而”字與“對渭”連線,說明“陳”是個動詞,所以B項、C項都不對。再聯絡上下文來看,他們是在打仗,故不是“陳列”而是“列陣”,應選D。
④利用相似的語言結構,處在相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的特點,進行推斷。
如1991年全國試題18題“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頑魯”的正確意義是:A.愚笨而魯莽B.固執而粗魯C.頑皮而愚蠢D.愚昧而蠢笨。
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頑魯”與上面“賢俊”相對的特點來加以推斷。“賢俊”是“賢能而俊俏”,那麼,能與之相對的只能是“愚昧而蠢笨”了,其他幾項中有些東西如“魯莽”“固執而粗魯”“頑皮”等都是人品,而非天生
B “常見文言實詞”是指考查範圍,包括通假字、異讀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等。新大綱中列出了120個重點實詞,原語文課本中共列了340個,根據十年的高考統計,在所考查的50多個實詞中,有40多個是上述詞語表中所列,特別是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更是考試的重中之重。複習時應注意兩點:一是結合教材和查閱古漢語詞典,弄清所列每個實詞的基本含義,並對多義詞進行歸納整理,要特別留心與現代漢語不同的義項,避免形成思維定勢,望文生義,如“愛”,古代多指“吝惜”,“坐”古代有兩個含義與今不同,“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坐”作“因為”解;“何坐?坐盜”中的“坐”當“犯……罪”解,也可以引申為“治……罪”、“觸犯”等。二是根據上下文,即詞的語言環境和語言結構確定詞義,要掌握“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
C推斷文言實詞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聯想推斷
試卷上常出現一些難理解的文言實詞,我們可以聯想課文有關語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然後初步確定文中實詞的含義。例如:
不以外夷見忽。
[簡析]要理解此句,關鍵是“見”。我們可以聯想到《孔雀東南飛》中學過的“蘭芝初來時,府吏見叮嚀”來推斷。“見”是第一人稱代詞“我”之意,且“見”作賓語,賓語前置。“不以外夷見忽”中的“見”據此可推斷為第一人稱代詞,此句句意為:不因為我是外夷而輕視我。
也可以聯想成語推斷。不少成語源自文言文,可藉助這些成語中的意義來推斷文言實詞的意義。例如:
①腥臊並御,芳不得薄兮
②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③登高而呼,聲非加疾也
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簡析]①句中的“薄”字,可藉助成語“日薄西山”中的“薄”字來推斷,“日薄西山”中的“薄”為“接近”之意,那麼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試解。②句中的“速”字,可藉助成語“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斷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風知勁草”中的“疾”字推斷出是“強”的意思。④句中的“責”字可由成語“求全責備”推知是“尋求,尋找”之意。
二、語言結構推斷
有些文言文句子結構整齊,講求對仗,常常採用互文的修辭格,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結構特點推知詞義。例如:
①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②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簡析]①句從句式結構來看,屬於對仗,“忠”和“賢”相對,“用”和“以”相對;“忠”和“賢”同義,那麼“用”和“以”同義,故“以”的意義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②句從句式結構來看,也屬於對仗句,“六國”與“秦”相對,“滅”與“族”相對,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滅”的意思。
三、辨析詞性推斷
根據詞語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詞性,根據詞性進而推知它的實詞詞義。例如:
①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②帶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
[簡析]①句也為對仗句,“據”與“擁”相對,“固”與“地”相對,“地”是地方之意,名詞,那麼“固”也是名詞,據此推斷“固”為險固的地方之意。②句也為對仗句,“帽”與“環”相對,“帶”與“腰”相對,“帶”為動詞,“腰”也為動詞,“腰佩”之意。
四、語法分析推斷
根據漢語語法知識,主語、賓語大多是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是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是由副詞充當。根據它們所處的語法位置,推知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意義。例如:
辨析下列一組“信”字的用法
①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②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③信義著於四海 ④懷信亻宅 傺
[簡析]①句“信”處在謂語動詞“知”之前,作狀語;既作狀語,那麼一定是副詞,進而推斷它為“確實”之意。②句“猶”是副詞,作狀語,“信”處在謂語的位置上,是動詞,為“相信”之意。③句“著”為謂語動詞,“信義”處在主語的位置上,為名詞,故“信”為“信譽”之意。④句“懷”為動詞,處在謂語的位置,“信”處於賓語的位置,所以“信”為“忠誠”之意。
五、語境分析推斷
語境可分為句子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所謂內部語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所謂外部語境就是針對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語境,即上下文的語言環境。有些句子中的實詞義我們可以藉助句子內部語境來推斷。例如:
辨析下面一組加點字的實詞義
①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
②***屈原***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簡析]①的“應”搭配物件為節拍之“節”,“應節拍”即為“隨著節拍、和著節拍”,可釋為“隨著,和著”。②句中的“應”和“對”連用,都處於謂語動詞的位置上,而“對”為“回答”之意,故“應”為“應答”。
有些句子的實詞還需藉助句子外部語境來推斷,才能上下貫通,例如:
辨析下列加點字的用法
①酈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而言之不詳
②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簡析]兩句話同出蘇軾的《石鐘山記》,大多數同學把兩個“言”,都理解為“說”。①句根據前文語境可知,酈道元對石鐘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觀點表述上說得不夠詳細,由此推知此“言”為“敘述”之意。②句我們聯絡整篇文章的語言環境及歷史背景來看,漁工水師大多文化水平較低,所以漁工水師雖然知道石鐘山命名的真實原因,不是不能說,而是不能用文字記載下來。故此處的“言”應理解為“記載”較為準確。
D文言實詞常用的推斷方法
①利用現代漢語的組詞方式推斷詞義。古漢語單音詞佔多數,一詞多義的現象很普遍,確定一個多義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意義,可先把這個多義詞素組成若干個雙音詞,然後用“代入法”把這些詞放在具體語境中去體會,可以推斷一些詞語的意義。如1994年14題中“上年實未八十,親故所知”中“親”可以組成“親人”、“親戚”、“母親”、“親自”等,根據上下文就可確定其意義。
②根據詞法結構推斷詞義。漢語的構詞規律是有法可循的,循其構詞法就可推斷詞義。如上面所舉的“親故所知”,“親故”是並列短語,學生不難明白“故”的含義是“故友”之意,那麼“親”與之是近義,是“親戚”之意。1995年第13題中的“如汝先群忠勤之士也”中“勤”的意思可由“忠”推之。
③利用互文、對偶、排比、對文等修辭推斷詞義。古人作文,講究句式整齊,對仗工整。如“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併吞八荒之心”中“囊括”、可根據“席捲”、“併吞”來推斷;“八荒”可根據“天下”來推斷。又如“嶺嶠微草,凌冬而凋;並汾喬木,望秋先損”中的“凌”和“望”是反義對文,由“凌”的意思“越過”就可以推知“望”的意思是“未到”。
④憑上下文推斷詞義。結合上下文的語意來推斷出要解釋的詞語的含義。例1993年的13題要求選擇“子訪得之”中“訪”的詞義,四個選項為“諮詢”、“探望”、“尋求”、“訪問”,聯絡上下文內容,李衡臨終告訴兒子,他身前曾購置有“千頭木奴”,只有“尋求”一義合適,其餘三詞都不合文義。
⑤隨文引申推斷詞義。詞有本義和引申義,如果我們按詞的本義解釋不通時,就可以從詞的引申義考慮。如1996年12題中解釋“或遂寢而不行”中的“寢”字的意義,可聯想到《周忌諷齊王納諫》中的“暮寢而思之”中的“寢”,但此“寢”的意義為“睡下”、“躺下”之意,但試題中的“寢”用此法解釋不通,引申為“停止”就合文意了。
⑥用析句法推斷詞義。在文言翻譯和理解中,可以利用對句法的分析來確定詞類,再根據詞類去推求詞義。和種方法,對解釋跨類別的多義詞、活用詞、通假字、虛詞的作用較大。如1996年17題“永械致之府,府為並它縣追還”中的“械”在句中要作動詞用。再結合“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左忠毅公逸事》***中“械”為“刑具”之意。可推知試題中的“械”應作“戴上刑具”之意。
⑦根據題意推斷原因或根據。1993年第18題“李衡奔魏的原因是”可以用順推法和逆推法來找答案。“奔魏”是結果,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條件***有哪些,可以根據這一逆推,在“奔魏”前面去找。“尋而帝立衡憂懼”是產生“奔魏”這一想法的直接原因,“衡數繩之以法”是害怕的***“憂懼”***原因,它和“不用卿言”而得罪新帝,又不聽妻子的話,以至惶惶不安,是產生“奔魏”這一想法的間接原因。只有這樣一步步推斷,才能準確地找出答案。
上面談的幾種推斷方法,在解題中可以根據題乾和題肢的要求採取其中的一種,也可綜合運用,從不同的幾個側面加以反覆推斷,使解題的準確率大大提高。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所謂“用法”,包括弄清***1***虛詞的詞性,***2***語法作用,***3***與現代漢語的對應關係。考綱中列出了18個虛詞,一定要個個落實,結合教材,認真歸納其各種義項和用法,從常用義和非常用義方面進行比較區別,掌握常用義,照顧特殊義。例如“之”字,作代詞、助詞***結構助詞,語氣助詞,用於主謂之間,表前置賓語***是通常用法,而作動詞“到”、“用”***如“之其所短”中的“之”***講則是特殊義用法。
3 篩選文中的資訊。
近三年來,主要考查的是以寫人為主的史傳文,且題目一般是用6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的形式,要求考生選擇全部表現人物某一方面品質的一組。解答這類試題的思路是,將6個句子逐句進行分析,篩選出符合題幹要求的句子,然後再對照編組情況作出判斷。如果是寫事的文章,則要求從記述的時間、地點、人物及其關係、事件的發展及其走向、故事的梗概等要素把握閱讀物件。
4、正確把握文意
A根據所選文章的體例特點,我們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來閱讀:
①初讀文章,弄清楚人物之間的關係,概括瞭解其人其事,把握選段的內容梗概。
②利用題目選項,再讀文章。在高考試題中,有很多題目都是三個正確的,一個錯誤的,其正確的選項實際起到了疏通字句的作用。對文意的敘述這類題***第15題***,也可以這樣利用,如1999年第16題ABC三項對文意的敘述,就起到了疏通文意的作用。
③核對文章。根據設定的題目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核對,判明選項的正誤。
B這是在資訊篩選的基礎上對文章材料和思想的進一步把握,要求考生讀懂全文,不要出現理解與概括分析上的錯誤。設計這類題,一般將閱讀材料的內容分為幾個方面,選取其中的四個作為切入點進行概括分析。如2002年第15題,就李廣的品格業績設計了四個切入點:卓越功勳;足智多謀;廉潔自律;承認過錯。試題中擬設了四個選項對相關文章內容概括分析,要求考生選出不正確的一項。這類題目中的錯誤選項,常常是在大體正確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夾雜一兩處不正確的表述作為干擾,因此必須從細微處仔細核對原文,將選項中的每句話認真與原文對號,看是否對文意有所改動,切不可粗心大意。
C怎樣整體把握文意?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提取主要資訊法。即拿來一篇文言文,通過整讀,應能快速準確地把握如下的資訊:寫的是什麼人,其生活在什麼時代***朝代***,幹了什麼事***起因、經過、結果***,這些事有什麼意義,文中還涉及了什麼人,他與主要人物之間是什麼關係等等。
?把握了上述資訊,可以說基本上解決了文章的“大意”。在這個前提下再讀題、做題,也許仍會有小的偏差,但一般不會有大的失誤。如果不能整體把握文意,有時不僅會搞錯了主要人物,搞錯了人物之間的關係,還會混淆是非,如2001年第16題,如果不把握文意,就極易作出錯誤選擇。
二是倒啖甘蔗法。這是根據試題的測試特點,利用試題題面快捷地幫助我們把握文章的方法。考生速讀了一篇文章,有時受理解能力限制,可能不會迅速獲取文中的主要資訊,便可試用此法:當考生速讀了一段文字,也已提取文中的主要資訊,但不能判斷自己提取的資訊是否正確,也可使用此法印證。
把讀過原文獲取的資訊與此相對應,便可印證自己的閱讀結果,有時自己想說而說不出的話,一讀最後一題的題面便可豁然開朗。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與前一條不同的是,它要求考生能夠分析概括出作者在記述某一人物事件時所體現出的自己的看法或愛憎感情,而文中作者的觀點態度有時表現得直露而明顯,有時表現得含蓄而曲折,這就要求考生從閱讀材料中首先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然後再準確地進行分析或概括。
6、文言文翻譯
A一、文言文翻譯的標準:信、達、雅
“信”,就是譯文要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不增譯。
“達”,就是譯文明白曉暢,符合現代漢語表達要求和習慣,無語病。
“雅”,就是譯文語句規範、得體、生動、優美。
二、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係,重要的詞語要相應的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譯,指著眼於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於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構。
兩者的關係是,只有在直譯表達不了原文意旨的情況下,才在相關部分輔之以意譯。
三、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留、換、刪、補、調等。
1.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度量衡單位等。
例: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遊褒禪山記》
譯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臨川王安石記***下此文***。
2.替換法
有些詞語意義已經發展,用法已經變化,語法已經不用,在譯文中,應換這些古語為今語。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
譯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見識淺,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來拜訪我***。
3.刪削法
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代漢語裡沒有相應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彆扭或累贅,譯文時可刪削。這些詞包括:發語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結構倒裝的標誌、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複詞中虛設成分等。
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譯文: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很久了。
4.增補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現代漢語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豁通順。包括:
①單音實詞對譯成雙音實詞
例: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
譯文: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呢?
②數詞後面增加量詞
例: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向脊軒志》
譯文:向脊軒總共四次遭到火災,能夠不焚燬,大概是有神靈保護的原因吧。
③省略句中應補充的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等。
例: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莊暴見孟子》
譯文:***孟子***問:“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齊宣王***回答說:“不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
④補充行文省略的內容,如關聯詞語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遊褒禪山記》
譯文:然而體力足以達到***卻沒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笑的,在自己看來也是悔恨的。
.移位法
由於古今語法的演變,有的句型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譯文時,應按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及時調整。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和介詞短語後置等。
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譯文: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黃土,向下喝到黃泉,***是由於***用心專一的緣故。
6.意譯,既是一種翻譯的方式,也是一種翻譯的方法。意譯的情況:
①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辭手法,宜用意譯。
例:東曦既駕,僵臥長愁。——《促織》
譯文:太陽已經升起來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著,長時間地愁苦不堪。
②緊縮複句或言簡意豐的句子,需分開翻譯或補充。
例: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
譯文:使敵人降服,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
③為了增強語勢而用繁筆、渲染、鋪陳手法的句子,譯時要凝縮。
例: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過秦論》
譯文:***秦***有吞併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7.補充要點
掌握並使用這些方法,不一定就能達到“信達雅”的標準,還要貫徹“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閱讀精神,聯絡大小語境進行考察,使句意與文意貼切。
四、文言翻譯歌訣
熟讀全文,領會文意;扣住詞語,進行翻譯。
字字落實,準確第一;單音詞語,雙音換替。
國年官地,保留不譯;遇有省略,補充詞語。
調整詞序,刪去無義;修辭用典,輔以意譯。
推斷詞義,前後聯絡;字詞句篇,連成一氣。
帶回原文,檢查仔細;通達完美,翻譯完畢。
五、如何達到“信”“達”“雅”的要求
1、注意古今詞義、色彩的變化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色彩變化***
譯:先帝不因為我低賤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來看望我。
②璧有瑕,請指示王***單、雙音節詞的變化***
譯:璧上有斑點,請讓我指出來給大王看。
③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詞義變化***
譯:***我***派遣軍隊守住函谷關的原因,是防備其他盜賊進來和意外變故。
2、注意詞類活用現象
①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名做狀***
譯:一隻狼徑直地離開了,其中的***另一隻***象***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已,提劍出燕京***為動***
譯:君子為知已而死,提著劍離開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傳》******使動***
譯: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復生,使白骨長肉啊!
3、注意有修辭的語句的翻譯
①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比喻***
譯:於是派蒙恬在北邊修築長城並守住邊防
②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借代***
譯:我認為老百姓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更何況大的國家呢?
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比喻***
譯文:為什麼要保持美玉一樣高潔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注意有委婉說法的語句的翻譯
①若有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
譯:如果仰賴貴國國君的恩惠,我們國君赦免了我們,三年後我們將要興師報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陳情表》***。
譯:我生下來六個月,慈愛的父親就離開我去世了;到了四歲,舅父強迫母親改變守節的志願,把她嫁給了別人
5、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的習慣
①庖丁為文惠君解牛。譯:一個廚師丁替文惠君分解牛。***應改為“一個叫丁的廚師”***
②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
譯文:犧牲最慘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的那次戰鬥。
犧牲的慘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的那次戰鬥。
6、注意古漢語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
①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省略句***
譯: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②何怪乎遭風雨霜露飢寒顛踣而死者之比比乎?***介詞結構後置***
譯:對於遭到風雨霜飢寒而倒斃的人到處都是***這種現象***,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謂倒裝***
譯: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現在哪裡呢?
④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語後置、省略***
譯文:人們又有誰願意讓自己的潔白之身受髒物的汙染呢?
⑤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無標誌的被動句***
譯:我被拘留不能回來,國家的事情於是無法收拾。
六、 文言中常見詞語舉例
1、常見的職官變動詞語有這樣一些:
第一類:表示授予、提升的詞語。
徵:由君王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員; 闢:由中央官署徵聘,然後向上薦舉, 任以官職; 薦、舉: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拜:授予官職; 除:任命,授予官職; 授:給予官職; 起:起用人任以官職; 擢:在原官職上提拔; 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
第二類:調動官職的詞語。
遷:調動官職,一般是提升呼叫; 轉、調、徙:調動官職; 補:補充缺職; 改:改任官職。
第三類:兼職、代理的詞語。
兼:同時掌管,兼任; 領:兼任; 署:代理,暫時擔任; 權:暫代官職。
第四類:降職、罷免的詞語。
貶:降職; 謫:被罰流放或降職; 出:離開京城外調***與“入”相對,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為榮***; 左遷:降職; 罷、免:罷黜、免去官職; 黜、廢:廢棄不用。
第五類:其它。還有一些不表示職官的變動,但常常與職官結合在一起,可靈活翻譯為執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知:調清河丞,尋知大谷縣***96年*** 行:遷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 主:掌管。例如《史記·呂太后本紀》:“太尉絳侯勃不得入軍中~兵。”***勃:人名。***
2、常見詞語:
數奇***命運坎坷曲折***,駔儈***馬匹交易的經紀人,後泛指經紀人***,縣官***指朝廷***,墳策***泛指古書典籍***,自居***自以為有某種身份***,非禮***不合禮節***,卑鄙***指地位低下,見識短淺***,秩滿***指官員任期期滿***,服闋***為父母服喪三年期滿***,委輸***輸送積聚的貨物;轉運***,委吏***管理糧食的小官吏***,自許***期望自己幹什麼***,黔首***指百姓***,耄耋***指八九十歲的老人,泛指老年人***,按部***指在自己的轄區內巡視***,藉田***古時帝王在春耕前親自耕作農田以鼓勵百姓的活動***,下車***指官員上任***,視事***官員在任內處理政事***,望門投止***投靠有名望的家族***,畋漁***打獵捕魚***,墨者***有貪贓行為的人***,銳意***決心***,屬辭***撰寫文辭***,累官***屢次升遷***,左遷***貶官***,通貨***通商***,女弟***妹妹***,反覆***改變以往局面;書信往來***,突出***奔突而出***,具體***形體具備***,三尺***指劍;法律條文***,烈士***有志於建立功業的人***,舅姑***公公與婆婆***,風流***有功績而又有文采;流風餘韻***,無賴***無所依靠;無聊***,影響***影子和聲音***,身體***親自實行***,處分***處置安排***,結束***整裝,裝束***,放心***喪失了意志***,閭左***平民***,豪右***權貴***,蒼頭***奴僕*** 等第。熟練掌握這些習慣用語,就會掃除文言文閱讀中的許多障礙,提高閱讀效率。
- 高考文言文複習方法全攻略
- 給地震波一個空間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 寫出關於飲食文化的諺語
- 愛情受傷的傷感個性簽名
- 媒體廣告促銷營銷案例分析
- 描寫風中景物的詩詞
- 安全生產管理責任書範文_檢討書
- 太陽花的花語及傳說故事介紹
- 金牛座男生分手會是因為什麼理由
- 生肖屬馬的性格及脾氣怎麼樣
- 獅子座女生和白羊座男生相配嗎
- 設計電話銷售開場白的案例方法
- 電子廠實習總結
- 富有正能量的故事
- 印花稅票的蓋章劃線登出的目的是什麼
- 遊雲岡石窟與龍門石窟有感隨筆
- 淘寶高利潤專案
- 2016年農民自主創業政策
- 給大學同學空間寫畢業句子
- 鼻子上黑頭會不會成痣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