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商人創業故事
在取利過程中如果你是依法掙錢,依法納稅,這個取利的過程就是取義,只有取義才能取大利。比如說社會發展方向,股東分紅、員工要工資、政府要納稅,這就是義,而且,往往只有你先接受義之後才能掙大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網,不一定只捕魚
曾經,他是個送奶工,而今天,他成了名震京城的“送奶大王”,資產高達1.5個億。讀他的故事,你將會明白,創業應該選自己熟悉的行業,不要盲目地跟著別人走,涉足自己不在行的領域。
送奶工初戰受挫
1992年初,吳作仁來到北京謀生,當時他30歲,沒有北京戶口,又沒有高學歷,奔忙一個多月後只找到個送奶工的工作。
吳作仁的同事大多認為只要將鮮奶送到訂戶家便算完事。吳作仁卻和他們不一樣,他常常主動與訂戶交流,聽他們的建議,因為他志存高遠。當兵復員的吳作仁到首都來,就是為了要幹一番事業。那時,公司規定送奶工每拉到一個客戶,給10%的提成。沒多久,吳作仁就博得一個“全能送奶員”的稱號,收入也一下子增加了好幾倍。
到1995年底,吳作仁手上已有了幾萬元存款,他想去幹一番事業。當時中關村一帶從事計算機業務的公司特別多,許多人一夜之間便成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於是,吳作仁做起了經銷計算機的生意。可是,當時在中關村經營計算機的公司多如牛毛,吳作仁本來就對計算機行業不太瞭解,加之他的公司實在太小,因此生意十分難做。經歷了這次慘痛的失敗後,吳作仁暗暗決定,以後再也不能輕意地投入自己不熟悉的行業了。
想來想去,乾脆幹老本行吧,開一家送奶的公司。1997年6月,吳作仁的送奶公司——北京市鑫丹妮發展中心正式成立。包括他自己在內,公司僅有3個人,區區2000元固定資產和三個奶桶。誰也不會想到,吳作仁就是以此為本錢,最後卻成為名震京城的“送奶大王”。
誠信贏得競爭
吳作仁的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整個北京市有1000餘家送奶公司,小公司有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吳作仁知道,自己的小公司,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唯有樹立良好的形象,做到誠信。公司成立後,吳作仁跑去北京市一家著名奶業公司爭取遞送業務。正好另一家公司也來爭取遞送業務。吳作仁一聽他說他的公司有400餘人,固定資產500餘萬,他心中就沒底了。
輪到吳作仁說話時,他說:我的公司現在規模還小,包括我在內,只有3個人,也許與別的遞送公司相比,我們實在太小,可我們卻有著一顆誠實善良的心……說完之後,他想肯定砸了。可是,第二天,奶業公司卻打來電話,他們選擇了鑫丹妮。後來吳作仁得知,原來奶業公司瞭解到,那家公司的規模並沒有他吹噓的那麼大,他們認為他不誠實,所以不讓其代理。
在鑫丹妮公司的誠信服務下,至2000年初,整個北京城已有近20萬戶家庭成了鑫丹妮公司的客戶,而且,鑫丹妮公司的客戶還以每月近萬戶的速度遞增,這在北京近2000家送奶公司中,不能不算個奇蹟。
以奶生奶終成億萬富豪
就在鑫丹妮公司快速發展的時候,吳作仁很快又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商機。2000年8月的一天,他的一位開廣告傳播公司的朋友打來電話,抱怨廣告傳播成本太高,而客戶出資太低……這無意間獲得的資訊立即觸發了吳作仁的聯想:公司現在20萬客戶是一個極其龐大的網路,為什麼不以此為載體,兼做廣告傳播呢?吳作仁很快就把設想變成了現實。2000年11月,鑫丹妮廣告傳播公司宣告成立,公司的廣告傳播人員幾乎全由送奶工兼任。吳作仁利用不變的資源,轉眼之間卻讓業務由一拓展為二。
不久,北京市一家著名大公司想釋出一個新產品廣告,他們起初在京城一些報刊上做過廣告,但效果並不明顯。吳作仁得知此事後,親自找上門去對這家公司的負責人說:如果廣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廣告費雙倍付清,如果達不到預期效果,不僅不用付費,還由鑫丹妮雙倍賠償損失。這位負責人十分爽快地答應了。果不出吳作仁所料,廣告資訊釋出後,那家公司的產品半月就銷售一空。此舉不僅為鑫丹妮公司贏來了一筆鉅額廣告費,更讓吳作仁意想不到的是,經這家客戶一宣傳,找上門來要求進行廣告傳播的客戶越來越多。
有了新業務擴充套件的成功先例,吳作仁再次決定以送奶網路為載體,兼營更多的業務。不久,鑫丹妮公司與一些商場合作,進行電子商務配送。除此以外,吳作仁還創辦了《e生活廣告》雜誌以及鑫丹妮網路技術公司。所有的這些,都是依託於鑫丹妮公司的奶品遞送這張巨型大網。
篇二:姚勁波:我希望轉轉帶來二手的崛起
騰訊兩次入股58同城,獲得廣泛關注。業界把我們的此次合作評價為人與資訊、服務相連線的、面向未來的合作,我認為這個評價很準確。當時我曾經提到過,58和騰訊的合作,除了流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交關係上,這對58旗下產品所涉及的場景具有重要意義。
時隔一年,我們在認為最有機會的場景---閒置交易中做了嘗試,推出專注於閒置物品轉讓的APP“轉轉”。
原生的C2C模式,無疑具備其天然的強大自生長能力,使用者只需要能夠藉助一個平臺就可以自發完成互動和交易。但由於陌生人之間較難建立連線的特性,讓C2C的交易當中,使用者很難建立信任與關聯。國內的二手交易沒有得以系統地發展,當中就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好的平臺。
我認為,“轉轉”的推出是一個契機。它是一個有機會承載、嫁接58 趕集所有業務的底層使用者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使用者可以搜尋到附近的物品,附近的人,獲得全移動化閒置交易體驗;可以通過“轉轉“、58趕集二手、微信朋友圈轉發多渠道快速轉賣閒置;同時,“轉轉”深度連結微信,例如微信賬號實名驗證,最大程度保證真實個人及C端使用者;微信支付、一鍵分享至朋友圈等。
58趕集做這件事有三個獨有的優勢。1、58 趕集本身的流量;2、平臺介入到線下對重點品類的運營;3、與微信深度整合。我們之前不去做二手C2C,放在現在來做,就是要將二手交易關聯社交。將58趕集二手業務經驗和資源結合騰訊社交優勢,作為橋樑形成使用者之間買賣閒置物品的通路,並且通過結合微信平臺,推倒閒置交易的“信任牆“。通過微信的真實社交關係,給使用者一個放心買賣閒置的平臺。
做二手閒置交易,除了生意上的機會之外,對我們有著另一個層面的意義。比如它能連線人和人,對使用者能有一些 “感性” 層面的影響。再比如,它有機會幫助中國進入一個更迴圈更環保的社會。
我為這個產品起了“轉轉“這個名字,有著雙重的寓意。希望所有的物品流通週轉起來;也希望大家經常能夠到我們這個閒置交易平臺來轉轉。在歐美等國家,二手交易基本是80%的家庭常用的消費模式;在瑞典二手交易額佔GDP超過10%;根據58趕集內部資料,中國每天有超過500萬用戶在58二手平臺轉讓閒置寶貝,有幾十萬新的閒置商品在尋覓新主人;兩年後,二手業務有望成為分類資訊領域最大的類別。
無論是國外成熟的二手交易市場,還是國內日趨甦醒的閒置轉讓需求,都預示著這個市場有著非常大的空間可以提升、優化。在此中,我希望“轉轉”可以扮演一個推動的角色,讓它的成功,更多地促進二手文化的建立和成熟。希望二手交易,成為我們繼58到家之外,另一個58交易高頻的領域。
在這裡分享一些“轉轉”11月12日當天上線以來的資料,日活突破10萬、下單量1137單;對比11月11日,登陸使用者數漲幅為516%,註冊使用者數漲幅為823%,發帖使用者數漲幅為717%,釋出商品數漲幅為704%。閒置交易的巨大市場已經開啟。
曾經,中國的電商能起來,和淘寶有很大的關係。未來,中國的二手能夠起來,我希望是因為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