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名人故事
接下來請我們看看一些科學家們的故事,非常有趣哦。
1.科學家名人故事:送鮮牛奶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清晨,德國柏林郊區的斯提立茲大街上,一輛馬車急駛而過。已是深冬時節,寒風陣陣吹來,刺得面頰生痛,好似小刀子割肉一般;拉車的馬喘著粗氣,團團白霧從馬鼻子裡噴出。
趕馬車的人50來歲,多少年來他一直為這一帶的居民送鮮牛奶,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颳風下雪,都準時不誤。
人們早已熟悉了這位送奶人,他再平凡不過了。和其他牧場經營者一樣,他養了許多牛,把牛奶送給居民喝。但是在這條大街上居住的德國著名女畫家芙麗莎·班諾卻知道這位送奶人有些不一般的來歷。好幾個早晨,她都等在客廳裡,只要聽見送奶馬車的聲音,就急忙開啟房門,請送奶人進家裡坐一小會兒,但是送奶人總是以不能耽誤送奶而加以拒絕。
又是一天清晨,班諾一聽見馬蹄聲便衝了出去,上前一把拉住送奶人的衣袖,她要為送奶人畫一張素描像。送奶人仍然婉言謝絕,說道:“很多人都在等著吃早餐,牛奶要按時送到,等送完奶,一定滿足你的要求。”
女畫家心裡明白,這只不過是送奶人的脫身之計。她再也不想“上當”了。她拉住送奶人的衣袖不鬆手,“您不要再‘騙’我了,我知道您是個實驗迷,一送完奶就一頭鑽進化學實驗室,誰也甭想把您拉出來。這次您一定得讓我畫一張像。親愛的教授,請把您寶貴的時間分給我幾分鐘吧。”
送奶人?對,他還是教授。這一會兒只好停止送奶工作,讓女畫家畫了一張人物素描像。
第二天一早,當人們開啟報紙的時候,一行引人注目的標題映入眼簾:“範特霍夫榮獲首屆諾貝爾化學獎”,並以整個版面刊登了女畫家的素描像。人們吃驚地看著這幅肖像畫,原來那個每天早上駕車為大家送奶的人竟是著名的化學家,而且還獲得了首屆諾貝爾獎!大家繼而興奮起來,相互轉告,最終,送鮮奶的範特霍夫和化學家範特霍夫被人們合併傳成了“牧場化學家”。
偷偷跳進化學實驗室做實驗,險些被開除;從此喜歡上了化學,成為知名的化學家。
雅可比·亨利克·範特霍夫1852年8月30日誕生於荷蘭的鹿特丹市,父親是當地一位有名的醫生。範特霍夫的家裡7個孩子中排行老三。
上中學時,他看到在實驗室中做的各種變幻無窮的化學實驗非常有趣,因此總想知道其中的奧祕。看別人做,太不過癮了,能自己動手那該多好呀。
一天,範特霍夫從化學實驗室外的窗子前走過,他忍不住往裡面一眼,那整整齊齊排列的實驗器皿、一瓶瓶化學試劑多麼誘人。他的雙腳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要能進去做個實驗多好啊。”突然,他發現一扇窗子開著,大概是做實驗時為了通風開的吧。小范特霍夫猶豫的片刻,便縱身跳上了窗臺,鑽到實驗室裡去了。他支起鐵架臺,把玻璃器皿架在上面,便開始尋找試劑。他全神貫注地看著那些藥品所引起的反應,一切都在順利地進行著。發自內心的喜悅使他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成功了,成功了!”他默默地說道。
實驗室內的響動,引起了老師的注意,誰在實驗室裡呢?老師從視窗望去,好傢伙,範特霍夫正在那兒專心致志地做實驗呢。這太危險了!要知道這是校規所不允許的。老師沒有驚動範特霍夫,怕他在驚慌中出危險,便繞到門口,把門開啟。聽到開門聲,範特霍夫才從“化學實驗夢”中驚醒,他目瞪口呆地站在那裡。
“快把實驗停下來!誰叫你來做實驗的?”老師再也不能忍耐了,這是重大的事件。“快,趕快把一切用品都放到原來的地方。”老師一邊命令範特霍夫,一邊自己也動起手來。
一切收拾停當,老師把範特霍夫叫到面前,語重心長地說:“你知道今天犯了什麼錯誤嗎?這件事是要報告校長的,那是要受處分的。再說出了危險你的父母也要責備學校的。趕快回家,把你的父親找來,我要對他說這件事。”
範特霍夫的父親對兒子的行為很不贊成,雖然出發點是為了求得知識,但是效果卻是很壞,違反了學校的規定是不能容忍的。
幸好,這位老師念及範特霍夫平時是一個勤奮好學又尊重老師的學生,也就沒有向校長報告。
範特霍夫的父親從這件事中得知兒子很喜歡化學,就從家裡讓出一間房子作為工作室,專門供兒子做化學實驗。
從此,範特霍夫就開始“經營”自己的小實驗室。他把父母給的零用錢和從其他親友那裡得到的“贊助”積累起來購買了各種實驗器具和藥品,課作時間從事自己的化學實驗。
2.科學家名人故事:元素週期表創始人--門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1834-1907***是俄羅斯偉大的化學家,自然科學基本定律化學元素週期表的創始人。
1841年,7歲的門捷列夫進了中學,他在上學的早幾年就表現出了出眾的才能和驚人的記憶力,他對數學、物理學和地理髮生了極大的興趣。
1850年,門捷列夫進入中央師範學院學習,在大學一年級,門捷列夫就迷上了化學。他決心要成為一個化學家,為了人類的利益而獲得簡單、價廉和“到處都有”的物質。
他各門功課都學的很紮實,在課外還閱讀各種科學文獻,20歲那年,門捷列夫的第一篇科學論著《關於芬蘭褐廉石》發表在礦物學協會的刊物上,在研究同晶現象方面完成了巨大和重要的研究。
1855年,門捷列夫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於師範學院,曾擔任中學教師,後來門捷列夫在彼得堡參加碩士考試,並在說有的考試科目中都獲得了最高的評價。在他的碩士論文中,門捷列夫提出了“倫比容”,這些研究對他今後發現週期律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兩年後,23歲的門捷列夫被批准為彼得堡大學的副教授,開始教授化學課程,主要負責講授《化學基礎》課。在理論化學裡應該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間有什麼異同和存在什麼內部聯絡?新的元素應該怎樣去發現?這些問題,當時的化學界正處在探索階段。年輕的學者門捷列夫也毫無畏懼地衝進了這個領域,開始了艱難的探索工作。
1860年門捷列夫在德國卡爾斯盧厄召開第一次國際化學家代表大會,會議上解決了許多重要的化學問題,最終確定了“原子”、“分子”、“原子價”等概念,併為測定元素的原子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次大會也對門捷列夫形成周期律的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861年門捷列夫回到彼得堡,重擔化學教授工作。雖然教學工作非常繁忙,但他繼續著科學研究。門捷列夫深深的感覺到化學還沒有牢固的基礎,化學在當時只不過是記述零星的現象而已,甚至連化學最基本的基石——元素學說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門捷列夫開始編寫一本內容很豐富的著作《化學原理》。他遇到一個難題,即用一種怎樣的合乎邏輯的方式來組織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門捷列夫仔細研究了63種元素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他準備了許多撲克牌一樣的卡片,將63種化學元素的名稱及其原子量、氧化物、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等分別寫在卡片上。他用不同的方法去擺那些卡片,用以進行元素分類的試驗。
1869年3月1日這一天,門捷列夫仍然在對著這些卡片苦苦思索。他先把常見的元素族按照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拼在一起,之後是那些不常見的元素,最後只剩下稀土元素沒有全部“入座”,門捷列夫無奈地將它放在邊上。從頭至尾看一遍排出的“牌陣”,門捷列夫驚喜地發現,所有的已知元素都已按原子量遞增的順序排列起來,並且相似元素依一定的間隔出現。第二天,門捷列夫將所得出的結果製成一張表,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張化學元素週期表。在這個表中,週期是橫行,族是縱行。在門捷列夫的週期表中,他大膽地為尚待發現的元素留出了位置,並且在其關於週期表的發現的論文中指出:按著原子量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各種元素,在原子量跳躍過大的地方會有新元素被發現,因此週期律可以預言尚待發現的元素。
1871年12月,門捷列夫在第一張元素週期表的基礎上進行增益,發表了第二張表。在該表中,改豎排為橫排,使用一族元素處於同一豎行中,更突出了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至此,化學元素週期律的發現工作已圓滿完成。化學界通將週期律稱為門捷列夫週期律:主族元素越是向右非金屬性越強,越是向上金屬性越強。同主族元素,隨著週期數的增加,分子量越來越大,半徑越來越大,金屬性越來越強。同週期元素,隨著原子係數數的增加,分子量越來越大,半徑越來越小,非金屬性越來越強。最後一列上都是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
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週期律,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光榮,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曾經指出:“門捷列夫不自覺地應用黑格爾的量轉化為質的規律,完成了科學上的一個勳業,這個勳業可以和勒維烈計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軌道的勳業居於同等地位。”
3.科學家名人故事:顯微鏡的發明故事
公元1680年,一個在荷蘭德夫特的市政廳門房幹了幾十年門衛工作的半老頭子,卻被當時歐洲乃至世界科技界頗具權威的英國皇家學會吸收為正式會員;接著,英國女王親筆給他寫來了賀信。一時,他從一個最普通、最平凡的人霎時間變成了震驚世界的名人。他的主要業績,就是經過自己幾十年堅韌不拔的努力和探索,發明了世界醫學史上第一架幫助人類認識自然、駕馭自然、開啟微觀世界大門的顯微鏡,從此,他的這一業績時時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命和生活。這個令世界震驚的小人物就是1632年出生於荷蘭德夫特一個普通工匠家庭,而後成為荷蘭著名微生物學家的列文虎克。
早年的列文虎克由於父親的早逝,媽媽無力負擔他求學,16歲時,就來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個雜貨鋪裡當了學徒。雖然天天早起晚睡,幹著髒活累活,然而,他卻並沒有多少的怨言,因為來到這裡雖然時間不長,他卻有幸結識了雜貨鋪對面一位和善的老大爺。老人家中藏書豐富,博學多識,他給年輕的列文虎克講了許多充滿神奇色彩的新鮮而有趣的故事,這使列文虎克懂得了想要知道的關於大自然奧祕的許多東西。於是,他一有空暇就向老人求教,在老人那裡借閱圖書,老人也非常喜歡這個愛讀書、愛提問的好孩子。
後來,在一天深夜,他正在伏案讀書時,被隔壁眼鏡店作坊的工匠磨製鏡片的沙沙作響的聲音吸引住了。他放下手中的書本,悄悄來到眼鏡作坊裡。他望著工匠們磨出的一塊塊鏡片,腦際突然浮現出一個奇怪的念頭:如果能磨出一塊特殊的鏡片,讓我們能看清許多用肉眼看不清、看不到的東西該多好哇!就是這樣一個靈感似的奇想,竟從此使他下定了磨製一塊“魔鏡”的決心。從此以後,列文虎克拜一位老工匠為師,虛心求教。
有一天,這位老師傅給列文虎克講了這樣一件事:老師傅的孫子有一天偶爾將兩塊磨製好的透鏡疊在一起放在一張廢紙上看上面的字,只見這些字比原來的大好多倍,老師傅馬上拿過這兩塊鏡片放在孫子頭上看頭髮,突然發現頭髮像鐵絲一樣粗。老師傅講的這件事引起列文虎克的極大興趣,他發誓一定要磨製出比眼鏡鏡片更精製、用途更廣泛的鏡片。為了達到目的,他的手磨破了,腿跪麻了。有時,手指上的鮮血順著磨破的傷口流淌,浸溼了鏡片。有時,他磨至深夜也毫無倦意,實在累了,就蜷縮在屋角和衣而臥。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滴汗水換來一份收穫,他辛勤地勞動最後結出了豐收的果實,他終於磨成了兩塊光亮精巧的透鏡。他將鏡片疊起來看雞毛,只見一根雞毛上被放大了的絨毛像樹枝一樣排列著。接著,他試著將重疊在一起的兩塊鏡片間的距離上下變化,只見隨著鏡片間距離的變化,直接影響著觀察的效果。
那麼,怎樣將這兩塊鏡片各自固定起來,同時又能自由地上下調節距離呢?一個新的難題又擺在了他的面前。為了解決新的難題,列文虎克一連幾天苦苦地思索著。一天,他在幹完雜貨鋪的工作後來到大街上,邊走邊思索。忽然間,他被一陣丁丁冬冬的響聲所吸引,猛然抬頭往左一看,是一家鐵鋪在打鐵。於是他來到鐵鋪裡,看到了鐵匠們打製出的一件件鐵器。這時,他忽而又想到:如果能讓鐵匠打製一個鐵架和一個鐵筒,將鏡片固定在鏡筒的兩頭,然後再固定在鐵架上,這樣觀察不是既省力又方便嗎?想法既出,馬上他就找了鐵匠師傅,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
沒過幾天功夫,列文虎克按照自己的設想所發明的第一架顯微鏡終於誕生了。正當他帶著勝利的喜悅準備磨製更精密的顯微鏡的時候,他卻被雜貨鋪的老闆以不務正業之名開除了。為了謀生,他只好輾轉回到了故鄉德夫特,好不容易經人介紹在市政廳的門房找到了一個當門衛的差事。他一面看門,一面繼續著他對顯微鏡的研製、改造工作。幾年之後,他終於又研製出多臺更精製、完美的顯微鏡。同時,他運用自制的顯微鏡,第一次發現了血液裡的血液細胞和生物王國中神奇多彩的微生物世界。於是,他將自己研製的顯微鏡和所發現的關於血液細胞和微生物的觀察實驗記載寄給了英國皇家學會。
不久,他的成果終於被世界承認了。從此,這一關係著人類生命與生活的重要學問--微生物學的研究開始步入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的新世紀。
從送牛奶獲得諾貝爾獎的勵志,到發現元素週期表的偉大貢獻,再過來到顯微鏡的發明讓科學越來越仔細。這些故事都是讓我們知道科學的奧妙是多麼的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