膾炙人口成語的解釋及故事
【膾炙人口解釋】:膾:切細的肉;炙:烤熟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讚和傳訟。以下是小編整理了該成語的解析及故事,希望學對你有用。
膾炙人口的詳細解釋:
[釋義] 膾:細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鮮美;使人愛吃。
[語出]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敘不遇》:“李濤;長沙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皆膾炙人口。”
[正音] 膾;不能讀作“huì”;炙;不能讀作“jiǔ”。
[辨形] 膾;不能寫作“燴”;炙;不能寫作“灸”。
[近義] 喜聞樂見 愛不釋手 交口稱譽
[反義] 平淡無味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複雜式。
[辨析] ~和“喜聞樂見”;都有***文藝作品***被人喜愛;受到人們稱讚的意思。不同在於~含義廣;除了含有人們普遍傳誦意思外;還可指受人喜愛的肉菜;“喜聞樂見”只表示“受人喜愛”;語義比~窄。
[例句] 唐詩三百篇;篇篇都~。
[英譯] enjoy great popularity
膾炙人口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盡心下》,曾哲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春秋時,有父子兩人,他們同是孔子的弟子。父親曾哲愛吃羊棗***一種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兒子曾參是個孝子,父親死後,竟不忍心吃羊棗。這件事情在當時曾被儒家子弟大為傳頌。到了戰國時,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不能理解,於是就去向老師孟子請教。公孫丑問:“老師,膾炙和羊棗,哪一樣好吃?”
“當然是膾炙好吃,沒有哪個不愛吃膾炙的!”公孫丑又問:“既然膾炙好吃,那麼曾參和他父親也都愛吃膾炙的了?那為什麼曾參不戒吃膾炙,只戒吃羊棗呢?”孟子回答說:“燴炙,是大家都愛吃的;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燴炙,但卻是曾哲特別愛吃的東西。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好比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姓有相同的,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孟子的一席話,使公孫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人讚美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
- 膾炙人口成語的解釋及故事
- 屬虎的女人旺夫嗎有什麼說法
- 手機桌布大全文字_手機桌布文字圖片大全
- 聯想公司的企業文化
- 觀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_觀一個都不能少有感
- 中國女明星哪些是水瓶座
- 考勤處罰通報
- 給父母的感謝信作文
- 編導實習日記
- 2017語文中考閱讀題及答案
- 關於慈善的英語美文閱讀
- 臥室床頭掛什麼畫風水好怎麼改變
- 世界十大頂級機場排行有哪些
- 西安快餐加盟連鎖店有哪些
- 豆苗蝦仁怎麼做好吃
- 簡單又漂亮的黑板報邊框設計
- 新手開車起步的技巧
- 浪漫的情感語錄句子
- 微信網名一個字繁體字_微信網名繁體字大氣
- 板藍根高產栽培技術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