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萬能素材
“假如你把所有的錯誤都犯了之後,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對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供大家參考!
***1***:對與錯
假如你把所有的錯誤都犯了之後,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對的。——李政道
幹了錯事的人,總想通過另一件錯事補回損失,這樣下去只會錯上加錯,一次次把錯垛得跟草垛似的高高的。直到有一天,這些錯突然全變成了對,這個人便大豐收了。——劉亮程
假如我們想證明“什麼是對的”,而不是“誰是對的”,那麼生活的紛爭就會少很多,生活也會變簡單很多。——斯賓塞
所有人類的錯誤都是無耐心,過於匆忙將按部就班的程式打亂,用似是而非的樁子把似是而非的事物圈起來。——弗蘭茨·卡夫卡
說假話的人會得到這樣的下場:他說真話,也沒人相信。——伊索
一時強弱在於利,千秋勝負在於理。——曹禺
真理是永遠矇蔽不了的。——莎士比亞
謬誤和真理如同睡眠和覺醒一樣是相反相成的。我曾注意到有人一旦從錯誤中醒悟過來,就像睡醒一樣又精神煥發地轉向真理。——歌德
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狄德羅
最令人痛苦的真理勝過最令人愜意的謬誤。——別林斯基
錯誤經不起失敗,但是真理卻不怕失敗。——泰戈爾
我們今天所唾棄的謬誤,很久以前卻是真理。——惠蒂爾
人的一生中可能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經常擔心犯錯誤。——哈伯德
議論文寫作萬能素材***2***:抱甕老人
孔子的學生子貢到南邊的楚國旅遊。他在返回晉國經過漢水南邊時,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給菜園裡的蔬菜澆水。那位老人挖了一條渠道,一直通到井邊。老人抱著一個大水罐,從井裡汲水。水沿著渠道一直流到菜園子裡。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累得上氣不接下氣。雖然他費了很大的力氣,但是工效卻很低。
於是,子貢走過去對老人說:“老人家,現在有一種機械,用它來澆地,一天可以澆一百畦呢,用不著費很大的力氣但工效卻很高,您不想使用它嗎?”
澆水的老人抬起頭,看子貢說:“你說的是什麼東西?”
子貢十分認真地對老人說:“將木頭砍鑿加工,做成一種機械,讓它的後面重,前面輕,用它來提水,就像把水從井裡連續不斷地抽吸出來一樣,水流得很快,嘩嘩地捲起的浪花簡直像開水翻滾一樣。這種機械名字叫做橰***gao***。”
澆水的老人聽了子貢的話卻憤憤然變了臉色。他不以為然地譏笑說:“我聽師傅說過,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機械,就一定會有投機取巧的事情;有投機取巧的事情,就一定會有投機取巧的思想。一個人一旦有了投機取巧的思想,就會喪失純潔的做人的美德;喪失了純潔的美德,人就會性情反常;而一個人要是性情反常的話,他就會和社會、自然不合拍,成為一個與天地自然社會不相容的人。你所說的那一種機械我並不是不知道,只是因為我覺得使用它,就是在於投機取巧的事,而做投機取巧的事是很可恥的。”
子貢聽了這個老人的一番話,像自己做了什麼錯事一樣,難為情地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個抱甕老人所說的一番道理,看起來有一些邏輯推理的正確性,然而他在機械效用上借題發揮,把刁鑽、險惡與機敏、智慧混為一談的做法則是錯誤的。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在新事物面前抱殘守缺的人,做起事來不但吃力不討好,而且還會被後人笑話。
***3***:望洋興嘆
綿綿秋雨不停地落,百川的水都流入黃河。水勢之大,竟漫過了黃河兩岸的沙洲和高地。河面也被水漲得越來越寬闊,已經看不清對岸的牛馬了。河神見狀歡欣鼓舞,他自我陶醉,以為天下美景已盡收自己的流域。
河神洋洋得意順流東下,到達北海。朝東望去一片汪洋,看不見邊際,這使他頓時大吃一驚,一掃洋洋自得的神情。他眺望無邊的海神,不禁大發感慨:俗話說的真是好,只有見識短淺的人,才認為自己高明。這說的正是我這類的人啊!
一番反思,河神想到曾有人說過,即使是孔子的見聞與學識也還是有限的;伯夷的高尚品德也沒能達到頂點。那時我並不相信這樣的評價。今天我看到坦蕩無垠的海神如此浩瀚廣博,一望無際。在事實面前我才明白這話講得對。要不,我的所作所為定會被深明大義的賢者所笑話。
聽完河神的一番自省,海神開口了。他說,井裡的青蛙由於受自身居住環境的限制,不可以同它講大海;夏天的昆蟲受季節的侷限,不可以同它說冬天;見識淺的人孤陋寡聞,受教育有限,不會聽懂大道理。現今,你河神走出河流兩岸,眺望大海,開闊了眼界,知道自己渺小淺薄,才能同你談談大道理。
世界是無限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也是無止境的。知道少的人,往往以為自己不知道的也少;知道多的人,才會懂得自己不知道的也多。自我滿足是知識淺薄、眼光短淺造成的。
***4***:玄奘法師
在一座寺中有一個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灑掃,做過早課後要去寺後很遠的市鎮上購買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還要讀經到深夜。
有一天,他發現,雖然別的小和尚偶爾也會被分派下山購物,但他們去的是山前的市鎮,路途平坦距離也近。於是,小和尚問方丈:“為什麼別人都比我自在呢?沒有人強迫他們幹活讀經,而我卻要幹個不停呢?”方丈只是微笑不語。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扛著一袋小米從後山走來時,方丈把他帶到寺的前門。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的身影,方丈問那幾個小和尚:“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這麼近,又這麼平坦,怎麼回來得這麼晚呢?”
幾個小和尚說:“方丈,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這個時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方丈又問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後的市鎮那麼遠,你又扛了那麼重的東西,為什麼回來得還要早些呢?”
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由於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十年了,我已養成了習慣,心裡只有目標,沒有道路了!”方丈聞言大笑,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鍊一個人的心志啊!”
這個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著名的玄奘法師。在西去取經的途中,雖艱險重重,他的心卻一直閃耀著執著之光。
***5***:揠苗助長
從前,在一個村子裡住著一個人,他有很大一塊地,他在地裡全種上水稻。他把小苗苗種了下去,今天看看,小苗苗沒長高,明天看看,小苗苗還是沒長高。這個人著急起來,他想:“小苗苗總是長不高,我應該把小苗拔高一點兒吧。”
於是,第二天,他一大早就起床了,到地裡開始拔小苗苗,小苗很多,他拔了一天,累得腰也直不起來了。他回到家裡,對家裡人說:“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今天我總算幫小苗苗長高一點兒了。”他的兒子不知道爸爸是什麼意思,就跑到田裡去看,結果所有的小苗苗都死了。
“揠苗助長”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有人為了急於要把一件事情辦好,可是採用了違背事理的方法,結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說他是“揠苗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