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歷史人物散文

  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有著讓人深思的點。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吧!
 

  :“樹人”需要魯迅

  在當下,中學生有三怕,怕奧數、怕英文、怕魯迅。對於前兩者,我倒心有慼慼焉;對於後者,我不僅不怕,反而喜歡。

  當今中國的中學生,目光盯著升學,壓力山大。奧數、英文是兩種特別的東西,它能幫助中學生走上升學的捷徑,中學生總是怕學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語文學科無論怎麼考,分數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這是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識”***,且語文課程中的“魯迅”更是難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學都“仰天脅息坐長嘆”。

  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澀難懂,確實並不淺顯。但這能成為我們怕的理由嗎?縱觀先秦諸子散文、唐宋詩詞、明清小說,又有哪一個是既淺顯的?對於精華,唯有一字一句仔細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當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字字珠璣,意味深長,發人深省,難道都讓紅塵掩蓋了它們?

  世事滄海桑田,思想卻亙古不變。

  “魯迅”這個名詞就其本質,已經不再是周樹人的筆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稱,而是正義力量的象徵。試看當今社會,孔乙己化身為教授,不是“竊書”,而是“抄書”;阿Q復活了,在網路炫富炫闊;祥林嫂復活了,在底層呻吟;乏走狗復活了,披著專家學者的鍍金外衣,依然向著窮人狂吠;閏土復活了,失學打工,沒有了美麗的家園……誰怕魯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魯四老爺之流。

  中學生不應怕魯迅,應當正視社會現實,不能只沉迷於書本。脫離社會的書本知識斷然不能有助於中國的進步!

  如果中學生只被奧數、英文統治頭腦,只為分數而學,到頭來,思想必定是一片廢墟。急功近利的學習只能損毀我們的未來,未來中國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學者。怕魯迅,就必定不能“樹人”。“人”樹不起來,地平線上就不會升起復興崛起的希望晨曦!


 

  :我眼中的魯迅

  說到魯迅先生,作為念過書的中國人,都知道他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但知道並不代表瞭解,而瞭解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我眼中的魯迅是個……

  我眼中的魯迅是個堅強、勇敢的人。魯迅十三歲那年,由於家庭變故,家道衰落,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於挑起生活的重擔,到當鋪變賣東西,買藥,照顧家人等,在磨練中變得更加堅強,後來,他到南京,到日本學習等,都可以印證苦難是生活最好的老師。

  我眼中的魯迅是個求知慾很強的人。他沒有因為家庭的變故,家道的衰敗而影響學習。強烈的求知慾使他進了當時被中國人所辱罵的“洋學堂”,並經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公費留學的資格,我相信魯迅當時不是靠走後門,而且也不會有那一門的富親戚幫他走後門的,因此,多少年後,有一個樹德學生也在孜孜不倦的學習著。

  我眼中的魯迅是個熱愛國家的人。魯迅在日本仙台醫專留學時,解剖課成績60分而受到日本人的懷疑,認為是因為老師露題的,這使他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又有一次,他在幻燈片中看到一箇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而一群中國人在旁邊看熱鬧的片段,精神受到很大的打擊,從而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可怕,他棄醫從文,用文字來揭露國人醜陋的靈魂,討伐封建專制。“五四”運動至今已80多年了,而醜陋的事情還在神州大地上不斷上演,我們都熱愛祖國,但我們關鍵要學習魯迅堅持正義勇於犧牲的行為。

  我眼中的魯迅還是個疾惡如仇的人,是個思想和藝術創造力驚人的人,是個……

 

  :背對陽光的薛寶釵

  可嘆停機德,金簪雪裡埋。——題記

  我讀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清高自傲的妙玉,柔弱多病的秦可卿,潑辣大方的王熙鳳,孤寂深宮的賈元春,聰敏能幹的賈探春,木愣呆傻的賈迎春,看破紅塵的賈惜春,落魄村莊的賈巧姐,大大咧咧的史湘雲,初嫁守寡的李紈,但她們的美麗才華都在歲月的沉澱中慢慢消逝,只有薛寶釵的唯美高貴依然在我心中傳來空靈的迴響。

  暗自祝福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美好姻緣的人,多多少少對斷送了這份愛情的薛寶釵有些怨恨。但我看見的是一個背對陽光的薛寶釵。

  也許她是有城府的女子。書中寫她“挑賈母愛看的幾齣熱鬧的戲點,賈母見了,更是喜歡。”可是,我讚賞她懂得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為人處事是一門哲學,那麼薛寶釵可是小小年紀便精通這門哲學的。元春省親時發下來的燈謎,即使她覺得並無什麼新奇,嘴上也止不住的誇讚燈謎新穎精巧。有城府又怎樣,我喜歡的便是她那恰到好處的城府。

  也許她是個可憐而樸素的女子。就算貴為大家閨秀,房間裡也“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古樸的定窯花瓶,供著數枝菊花,並兩本書,茶奩茶杯而已。”不過,這是襯托出了她的超凡脫俗。不喜用那些庸俗的胭脂古董來修飾自己,即便如此,也絲毫掩不出她的大氣。她不會浪費,她可以坦然穿著半舊的家常衣裳和身為寶見華貴的賈寶玉交談。她可憐嫁進家門三月就被迫守寡。就算賈寶玉不愛她,為什麼也這樣決然而去獨留她一人?是歲月無情還是天意弄人?

  她是如此的善解人意。知道史湘雲沒錢請詩社作席,就把哥哥的螃蟹宴搬來替史湘雲解圍;史湘雲送了絳紋石戒指,便給襲人也送去一份;夏金桂獨獨欺負香菱,她便把香菱要來跟在自己身邊;林黛玉身體不好,她給黛玉送燕窩,送一瓶兒蜜餞,還開導她愛惜自己身體和讀正經書。這般的善解人意,更是紅樓夢中無人可比肩的。

  論相貌,她“脣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不知是哪一點比那“傾國傾城貌”差了些。論才學,她“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痕”,也不比那“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差。論女紅,她“坐在床邊紡織女紅”遠超林黛玉的“丫鬟紫鵲坐在風口做針線活”。論道理,寶釵心胸開闊,黛玉那小心眼兒遠不及她。

  某日,驀然在一個午後胡思亂想:如果寶玉先遇到的是寶釵,那會不會沒有這個結局?而後,我便釋然了:寶玉黛玉純真的愛情豈是時間可以決定的!也許從一開始就註定最後受傷的那個人是寶釵。那個樸素卻超凡脫俗,善解人意又有城府的女子。

  任他寶玉棄你而去,你依舊是《紅樓夢》中最美的那一朵花,跳一曲最美的獨舞,愛上那座盛世的空城。

  讓我跨過千年來愛你,背對陽光的薛寶釵。

 

  :聞一多先生的精彩

  他其貌不揚,黯淡無光的眼睛木訥地呆視著周圍的世界;

  他不修邊幅,枯褐色的頭髮被風吹得蓬鬆,一片片白色的頭皮沾在灰色的肩上。

  他一生不得志,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道道溝壑;

  他被人追殺,親戚朋友見了他恨不得腳底抹油,他是“掃把星”一個……

  他活得不精彩,他活得很蒼白。

  但是,他有一個在全中國都響噹噹的名字。他叫聞一多。

  讓歲月的時針迴轉到上個世紀初葉,讓我們翻開歷史的書卷,回到那個動盪的年代。

  那個時候的聞一多先生一個普通的學者,他對於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興趣濃厚。時局動盪,軍閥混戰不休,縱使周圍的環境如此惡劣,聞一多先生依然能保持一顆靜心,心全神凝地投入到學術研究中。在他人看來,聞一多的生活糟糕透了。別人天天生活在燈紅酒綠的世界中,聞一多卻獨守著一大摞發了黃的古籍奮筆疾書,這樣的生活精彩嗎?聞一多先生笑了,因為事實證明了一切。埋頭苦幹的幾年辛苦,終於凝結了《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的累累碩果,為我們的古典文學研究添上了濃重的一筆!原來,聞一多先生的生活是如此精彩!

  後來時局發展到了最危急的時候,社會更加動盪,軍閥鬥爭愈演愈烈。聞一多不再埋頭苦幹,他挺起胸,勇敢地站了出來,站在了反對反動派戰鬥最前沿!

  他不顧生命受到威脅,起草了一份又一份政治傳單。他的付出是在用生命做賭注的啊!

  他在大禮堂裡慷慨陳辭、唾沫飛濺,大罵特務、叛徒,大罵在人民頭上做威作福的軍閥頭子,罵得酣暢淋漓,罵得大快人心,罵得精彩極了。

  他昂起頭,挺起臉,慷慨激昂,長鬚飄飄走在了遊行隊伍的最前頭!

  原來,聞一多先生是如此的精彩!

  他其貌不揚,但眼睛裡透著睿智;

  他衣著不整,是因為他為了人民在怒吼!

  所以,我想對聞一多先生說:“聞一多先生,你的生活其實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