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優秀抒情作文
每年高考,都會有一些滿分優秀抒情作文,這些文章是我們備考高考作文的好材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範文一:這世界需要你
一首歌,一個回憶。
我一不小心走進了你的回憶,喜歡戴上耳機靜靜聽那首Vae,從此我的世界裡再也不能沒有你。
——題記。
這世界需要你,因為你是一個音樂的天使。
你展開音樂的翅膀,縈繞在我們的耳旁,撫平我們的憂傷,美好的曾經,自廢的約定,夾雜著你的歌聲,如櫻花飛舞,如落英繽紛。
輕輕聆聽,細細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斷橋殘雪,白堤柳簾;粉色信箋,盛滿思念;如果當時,紅雨瓢潑;半城煙沙,金戈鐵馬;有何不可,解凍冰河;灰色頭像,墜落升空。
你的音樂充滿回憶,眉目當年,流轉心間,最真實的喜怒哀樂全都埋藏在昨天。
你的音樂溢滿傷感,人生若之如初見,又何須感傷離別,飛蛾撲火,單人旅途,彷彿都是無奈的選擇。
你用音樂眷寫青春,你用音樂道出了學生時代最明媚的傷,我們的世界從此有了你。
這世界需要你,因為你是一位心靈醫生。
你本該拿起手術刀救死扶傷,卻用音樂為我們療傷。
你告訴我們,我做我的改變,又何必糾結;你告訴我們,不是穿上情侶裝,就可以裝情侶;你告訴我們,如果愛,就請深深愛;你告訴我們,我想牽著你的手,逃離這個星球;你告訴我們,一縷青絲,一生珍藏;你告訴我們,一起踏過了幾座春秋,領悟了愛不是追逐佔有;你告訴我們,玫瑰花的葬禮,埋葬著深深愛著的你;你告訴我們,花開後花又落,輪迴也沒結果;你告訴我們,緩緩流淌的愛,芳菲不盡;你告訴我們,你的城府有多深,我愛的有多蠢;你告訴我們,惟愛你,你的聲音是幸福的動力;你告訴我們……你已經佔據了我們半個靈魂,睡覺總會不自覺的聽著你的聲音,我們的世界需要你。
這世界需要你,因為沒有你的世界會降溫。
你像夜空中的那輪清澈的廬州月,深深的烙在我們心上,給迷路的我們指明瞭方向;喜歡你那迷人的煙花笑,都說煙花易冷,而你卻獨自燦爛,溫暖我們的明天;喜歡聽你的雪花謠,像是時光倒流,睡在了媽媽的懷抱,安靜的獨享這久違的幸福感。
你是個“壞孩子”,獨自承受這變化,因為你懂得“真情or假意,自知冷暖”。
我們世界不能沒有你,沒有你的世界彷彿是世界末日。
這世界需要你,因為你是一道看不見的風景。
你“潛伏”網路,保持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祕感,用你的低調譜寫了一首首扣人心絃的歌。
你一直在那不遙遠的地方,為我們鼓掌,卻不被所謂的“正統”接受。
你“破冰而出”,簽約海碟,空降全國,籤售專輯,走上熒屏,鍛鍊自己,我們終於看到了你這道靚麗的風景。
我尋你千百度,你在那燈火闌珊處。
你是我們心中最美的風景,我們的世界不能沒有你。
你的音樂才華令人歎服,你的低調讓人佩服,這個高調的世界,需要你的降溫。
你說,我們的戀愛是對生命的嚴重浪費。
你說,該在的會在,該走的會走。
我希望你是我們的珍貴,永遠都不要離開我們的世界。
範文二:風中的餘香
那輝煌的盛唐早已過去,但詩歌仍千百年來在人們心間流淌;古希臘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卻依舊蔓延,在更深廣的土地上,燃燒了幾千年。
猶太王大衛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銘文“一切都會過去”。
是的,沒有什麼可以永存,最巨集偉的大廈最終也不過化作歷史風塵中的一把碎土,但我們創造過的思想與美,卻在它們的載體與軀殼湮滅後,化作歷史風沙中的一抹餘香,纏繞亙古,永不逝去。
當年左光斗被魏忠賢殺害後,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隨後魏忠賢一飲而下。
連喉骨也徹底地碎了,魏忠賢才徹底放心了,如此,你還如何再上書、進言?他卻不知,自己飲下的,是一生的恐懼。
那東林黨人的傲骨不滅,他們的靈魂成為奸惡之人永遠的噩夢,也幻化成為歷史一曲永恆悲壯的絕響。
是的,一切都不會過去。
形式的過去預言著內涵的永存。
而今,在這個身邊風景迅速變化的時代裡,你是否曾聞到,那風中的餘香?古龍曾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傳承與遺留。
有那麼多人感慨的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喪失,於是他們迫切地想重建,想發揚光大。
如此並沒有錯,只是有許多的文化,它隨著歷史的雲煙,早已很難在當今世界坐上一把輝煌的交椅。
它們的位置,應當成為風中的淡淡香氣,人們精神家園的盆景,在無聲中滋養與溫潤我們的感情。
那些遺忘是必然的啊,傳統的審美,或是略帶迷信色彩的習俗,它們其實從未在我們身邊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換回轟轟烈烈的紀念形式,我們才反會感覺[到],它們逝去的姿態。
並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為那風中的餘香。
逝與留的辯證正是自然與歷史最智慧的斟酌。
當表面隨著風沙漸漸融化,那核心也正緩緩顯露它的精華。
時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讓我們看清一樣事物它真正的價值。
大西北的敦煌,曾經的飛天完整而清晰,但對畫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畫;如今的它雖乾涸百孔,卻更能承擔歷史的厚重,真正的傑作,必是經過歷史風霜的淘洗,然後逝去了一些,卻更餘留了真和美。
我們這個時代,是否想讓後世回望的時候能找尋到如此一些不滅的精魂?那就讓文學的泡沫,讓市場的包裝淡去些吧,它們,只會在風中逸散。
一直難忘的一次畫展,是新興的畫家自辦的,朋友看到一幅畫問我,那究竟是傳統畫風還是後現代的?我看著那幅畫,很溫暖。
那一刻,我彷彿聞到了風中的餘香。
範文三:智慧三境
佛家有智慧三境:一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早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現在我認為,智慧還能分為三境:山,海,天。
第一境便是這山。
山,屹立於大地之上,向來是高大、穩重的象徵。
一開始,人的智慧就如同一個土丘,隨著時間流逝,經驗累積,人的智慧也便如山一般逐漸升高。
由一句不見經傳的土丘升格為名山,最後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地步。
但是,這一境的智慧也是如山一般死板,只是量上的累積,不能變通。
就如同山永遠無法比人高,無論山多私巍峨,如何頂天立地,山就是山,不能動,不能跳,只能被侷限在土壤之上。
因此,第二境便是這移動的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經過不斷學,融會貫通,智慧轉變為遼闊的大海。
水無常形,人的智慧在這一境,可以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而不被死板的思路所困。
同時,大海何其寬廣,就算是將地上的山全部填入,都無法將其填滿。
然而,人要到達一境界是何其困難。
雖然人有時也會靈一閃,做出一些精妙絕倫的事,但那就如名山上的流水。
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將那流水歸一,成就智慧第二境:海。
比海還寬廣的只有天,所以第三境便是天,但天不僅只是比海寬廣。
天,首先它籠罩萬物,無處不在。
同時又無形無象,不可捉摸。
在這一境界,人的智慧已趨於化境,大智惹愚。
就如同氣,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在那。
智慧到了這一境,便已不再是智,而是到了道的地步。
道之道,非常道,有這種智慧的人,做事都有著各種深意,並很難為人所理解。
人類歷史上下幾千年,有這種大智慧的人為數不多,如老子、釋迦摩尼等。
智慧三境,智慧逐漸增加,但人卻就得謙虛,山自認為可通天,海自認為圍繞了一切,但只有天知道,智慧無窮。
就如同大圓與小圓,大圓面積比小圓大,但其接觸的未知也比小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