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作文立意如何創新

  一支所向無敵的軍隊少不了出類拔萃的統帥, 一篇深邃雋永的文章必須具備高遠新穎的立意。雖然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湧現出很多名篇佳構,但我們所看到的普遍情況是, 許多老師在作文指導中更多地是在基本正規化上花心思, 下工夫, 許多學生也形成了四平八穩但求無過的作文心理,宿構和套作比比皆是。一個能夠為學生計深遠的老師應該鼓勵學生有創意地表達, 並有意識地進行創新思維訓練, 特別是要引導學生努力追求立意的“高”與“新”。作文立意創新的方法有很多, 最常見而且最實用的有以下幾種。
  一、畫龍點睛
  所謂“畫龍點睛”, 即在文章關鍵處, 或一針見血地抵達事物核心, 或言簡意賅地點明寫作要旨。從行文結構來看, 它往往起到了緊扣文題或話題的作用 從表達效果來看, 一篇文章常常會因幾個意蘊深刻的句子而流光溢彩, 搖曳生輝。“畫龍點睛”的句子多是議論性的, 體現了作者的識見和學養, 凝聚著作者的個性化感悟和人生智慧, 顯示了作者不同凡響的思考力, 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提升了文章的品質。
  2007 年福建卷是命題作文“季節”, 下面這些句子就是從部分滿分作文中摘錄出來的: “漢堡和薯條都是有保質期的, 唯有文化與人性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奪目”“不要讓季節在稻田走過, 也讓季節在城市與人為伴”“季節是一種秩序, 而我們正成為秩序的破壞者”“這是個慾望充斥靈魂的季節”“季節輪迴, 但人類社會沒有輪迴”。這些精闢動人的句子猶如文章的眼睛, 有了它, 整篇文章頓時顯得氣韻生動, 意味悠長。
  二、即小見大
  “即小見大”就是把內容寬泛的話題化為平凡的、瑣細的小事情和小事件, 為大題、寬題和虛題找到一個精巧的突破口, 從而做到一葉知秋, 尺水興瀾。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能將“小我”的生活積累和人生體驗與社會風雲和時代精神連線起來, 使難度較大或主題巨集闊的寫作內容簡單化, 同時也為真實的、個性化的情感表達找到一個適宜的方式和路徑。“即小見大”常常是以實寫虛, 從小角度寫大境界。2007 年天津卷的作文命題是“有句話常掛嘴邊”, 有個考生就把天津的口頭禪“倍兒好”作為常掛嘴邊的一句話, 寫出了天津獨有的地域文化和人文風情, 也寫出了天津人可愛的性格特徵和精神氣質。一句親切樸實的“倍兒好”, 原來也可以作那樣寬廣而深入的演繹和開掘。又如湖南卷的“詩意地生活”, 既可指一種生活態度, 又可指一種價值取向, 是對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的重新打量, 也是對生命意識、生活目的和生存意義的發現、體悟和思考。我們當然可以寫理想、激情、自由和崇高, 但未必不可以寫凡俗的感動與溫暖, 也未必不可以寫彌散著生命活力與美感的自得之見和自在之趣。有篇佳作恰恰就是通過自己的爺爺和奶奶慢慢變老的故事, 通過他們的“忙碌”“埋怨”以及始終不渝的“依賴與信任”, 對詩意的生活和生活的詩意作了別開生面的詮釋。
  三、片段串聯
  在我們平時的寫作實踐中, 就某事某物來探幽索隱, 是大家所習見和擅長的, 如能在看似散亂的材料中感悟到並提煉出一個鮮明的主題, 無論是從思維延展的深度還是從內容涵蓋的廣度上來講, 都會更全面, 更立體,更辯證, 更大氣, 更飽滿。將多則經過遴選的材料圍繞著一箇中心意思串聯起來, 使其環環相扣, 渾然一體, 正如德國詩人海涅所說的那樣, “像首飾匠打金鎖鏈那樣精心地勞動著, 把一個個小環節非常合適地連線起來”, 無疑是立意創新中便捷而實用的方法。一般而言, 這類文章通常可有以下兩種結構方式: 其一, 並列式, 幾個材料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來表現一箇中心, 材料之間可以相互補充, 相互滲透 其二, 遞進式, 由淺入深, 由表及裡, 由淺直到豐富, 由簡單到複雜,層層剝繭, 步步推進, 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就在這不斷掘進的過程中得到了深化。需要強調的是, 片段串聯的立意方法, 思接千載, 跳躍性強, 融入了作者更多的創新意識和個性化情感。正因為如此, 在對材料的駕馭方面, 作者不能囿於一景一物一事一理, 要善於捕捉典型而有意義的事例, 把握材料之間的內在的邏輯關係, 以點帶面, 因事見理。2007 年的寧夏、海南卷是有關“創造與機遇”“創造與成功”“創造與堅持”等話題的新材料作文, 在一篇《機遇與創造交響曲》的優秀考場作文中, 作者就材料中別涅迪克的意外發現、徐志摩《再別康橋》的問世和迪斯尼樂園中米老鼠的誕生這三個片段,分別論證了“創造, 得密切關注機遇”“創造, 得及時抓住機遇”和“創造, 得善於開發機遇”的道理, 全文線索清晰, 結構井然, 取得了波逐浪湧、酣暢淋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