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易錯點分析

  高考語文有很多的考查內容,其中有部分的知識點是學生比較容易做錯的,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中語文基礎易錯點解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易錯點解讀

  易錯1 多音字誤讀

  易錯分析:正確識記多音字的讀音,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詞性。如“剎”,共有chà和shā兩個讀音,作名詞時讀chà,作動詞時讀shā。二是詞義。有些多音字的讀音,單從詞性上很難判斷,可以以義辨音。如“纖”有xiān和qiàn兩個讀音,作形容詞表示“細小”時讀xiān,作名詞表示拉船的繩子時讀qiàn.三是語境。可以把多音字的幾個讀音儘可能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辨別,這樣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記憶效果。如“商店打折***zhé***,顧客搶購。一陣折***zhē***騰,累得住院。不但沒賺,反而折***shé***本”。四是語體。書面語讀音一般用於雙音節詞和成語中,口語讀音常用於口頭交際中,用於單音節詞和少數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雙音節詞中。如“色”,書面語讀音為sè,口語讀音為shǎi.五是巧記。舍眾取寡,以少推多。如"埋”只在“埋怨”中讀mán,其餘都讀mái.記住一個“埋怨”,就記住“埋”在各種語境中的讀音了。

  易錯2 音近字誤讀

  易錯分析:漢字中的同音字很多,這些字的聲母、韻母和聲調都完全一致。但如果其中的或聲母,或韻母,或聲調有細微的差別,就構成了音近字。命題者往往就在"近”與“同”上做文章。如果在平時學習中沒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準確地區別開來,就會給解題增加難度。正確識記這些字的讀音,需要日積月累的過程,把某類同音字集中起來記憶,會達到記住一串且印象深刻的效果。

  易錯3 形近字誤讀

  易錯分析:辨別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間的不同之處,從細微處加深印象,加強記憶。有很多可以採用口訣記憶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編為“點戍***shù***橫戌***xū***戊***wù***中空,十戈相合即為戎***rónɡ***”。應該說,對這類字音的識記,既要動腦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記憶,關鍵在於積累。而就具體題目來說,其中一定會有部分字音是我們已經正確掌握的。因此,審清題幹,認真分析,結合字義,合理推斷,運用比較排除的方法選出正確答案並非難事。

  易錯4 形聲字誤讀

  易錯分析:形聲字的“聲旁”是表聲的,但由於古今音的差異,現代漢語形聲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聲旁”確定讀音了,它們中有的聲母發生了變化,有的韻母發生了變化,有的聲母和韻母都發生了變化。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些變化,仍然按照“聲旁”的讀音去讀,就會發生誤讀。在解答中無法判斷時,一般形聲字注音為“同聲旁讀音”的正確性小,注音為“不同聲旁讀音”的正確性大。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高考***論壇***試題,明瞭形聲字讀音設誤的主要形式,即故意以聲旁註音或故意以同一聲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讀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棄“漢字讀半邊,不會錯上天”的錯誤想法,養成勤查字典詞典的習慣,準確記憶,注重積累。

  易錯5 習慣性誤讀

  易錯分析:由於習慣原因,尤其是方言的原因,人們在生活中常常無意識地把一些字“約定俗成”地讀錯。如把“豇”讀成ɡānɡ,把“埋怨”中的“埋”讀成mái,把“涮”讀成shuā,把“檔”讀成dǎnɡ等。普通話基本功不紮實,在解題時常常會受習慣的影響而作出錯誤的判斷。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是解決習慣性誤讀問題的最好方法。我們平時要有意識地注意這些習慣性誤讀字。一是注重分類整理。注意收集生活中的習慣性誤讀字,從易錯點入手分聲母、韻母、聲調三類進行整理。二是講究即時記憶。一經發現,即時記憶,今天掌握一點,明天掌握一點,積少成多,不能等收集到一定的量才去突擊強記。三是注意適時複習。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拿出來看看、讀讀,反覆記憶,加深印象,直到真正掌握。

  易錯6 混淆形近字

  易錯分析:有的形近字讀音不同,因此讀準字音,往往就能迅速確定這些字的字形。這些字在實際書寫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如讀準“奴顏婢***bì***膝”,就不會誤寫成“奴顏卑***bēi***膝”;讀準“火中取栗***lì***”,就不會誤寫成“火中取粟***sù***”;讀準“病入膏肓***huānɡ***”,就不會誤寫成“病入膏盲***mánɡ***”。還有許多漢字,孤立地記憶,常常比較困難,但如果將其同與之形似的或意思相關的字或詞聯絡在一起,往往就能準確記憶。如這樣記“澡噪躁燥”:“澡”對“噪”、“躁”、“燥”說,你們一個開口就叫,噪音;一個跺腳就跳,暴躁;一個總用火烤,乾燥,實在受不了啦,我得用水沖沖,洗澡去嘍!

  易錯7 混淆音近字和同音字

  易錯分析:對詞義理解不到位時造成混淆音近字和同音字的原因。作為音形義的統一體,漢字在生活中一般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所以要正字,就應該做到字不離詞,以義正字。如“一籌莫展”中的“籌”是“計策、辦法”的意思,不能寫成“愁”;“察言觀色”中的“言”是“語言”的意思,不能寫成“顏”。同時,現代漢語中有不少聯合式的詞語,可根據對對應位置字形的辨析確定字形。如“披星戴月”,從“披”就會自然聯想出“戴月”而非“帶月”;“山清水秀”,與“秀”對應的只能是形容詞詞性的“清”。

  易錯8 混淆近義字

  易錯分析:辨不清具體詞語中關鍵字與別字在意義上的細微差別,是造成混淆近義字的原因。有些漢字,特別是一些讀音和意義都相近的詞語中的特定的字,必須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才能確定。如“溝通”與“勾通”,在表示貶義的語境中,只能用偏重勾結相通意思的“勾通”;在沒有貶義的語境中,則要用中性詞“溝通”。又如在“為了偵察敵情,他們化妝成回孃家的新婚小夫妻”這句話中,“化妝”應改為“化裝”。

  易錯9 受前後偏旁的干擾導致失誤

  易錯分析:要向生活學習,巧辨字形。有些字,只要結合生活常理就可以作出判斷了。如“嘔心瀝血”,如果寫成“漚心”,豈不滿肚子“壞水”,又怎麼能為事業、工作等費盡心思?又如“異口同聲”,如果是“一口”,那麼與誰“同聲”?學問即生活,用心體味,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另外,有些詞語,特別是成語,其形成與特定的典故有關,瞭解其來源,就能準確判定字形。如“墨守成規”中的“墨”原指墨子,不能寫成“默”。

  易錯10 實詞詞義把握不準

  易錯分析:從構成近義詞的語素及近義詞的結構方式來分析,可以找出近義詞之間在意義上的細微差別。如從“測”與“控”這兩個語素可以推知“監測”側重於資料,“監控”側重於事物的發展態勢;從“賴”有“依靠”意可見,“信賴”比“相信”在程度上更深;“囊括”和“包括”都是偏正結構的合成詞,從“囊”的"像袋子一樣”的意思可見,其範圍比“包括”範圍大。

  易錯11 實詞色彩不當

  易錯分析:把握不準感情色彩或語體色彩是造成實詞色彩不當的原因。詞語在長期的使用中有其約定俗成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違背了這種“約定俗成”,就違背了語言規範。如“大肆”、“充斥”都是貶義詞;“商量”是口語用語等。每一個句子都會給我們提供一個特定的語境,每一個語境都具有自身的語體色彩,並寄寓著作者特定的情感色彩,作者或褒揚什麼,或貶斥什麼。所以,在用詞時就要有所講究:書面語境一般不用口語,口語語境一般不用書面語;褒義語境一般不用貶義詞,貶義語境一般不用褒義詞。這要求我們:首先,從認知的角度把握特定詞語的語體色彩和感情色彩;其次,我們要讀懂句子並理解語境。

  高考語文複習的經驗

  一、地毯式掃蕩。

  先把該複習的基礎知識全面過一遍。追求的是儘可能全面不要有遺漏,哪怕是閱讀材料或者文字註釋。要有蝗蟲精神,所向披靡一處不留。

  二、融會貫通。

  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絡。把一章章一節節的知識之間的聯絡找到。追求的是從區域性到全域性,從全域性中把握區域性。要多思考,多嘗試。

  三、知識的運用。

  做題,做各種各樣的題。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解題去練習運用知識。掌握各種解題思路,通過解題鍛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撿“渣子”。

  即查漏補缺。通過複習的反覆,一方面強化知識,強化記憶,一方面尋找差錯,彌補遺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識提高能力。

  五、“翻餅烙餅”。

  複習猶如“烙餅”,需要翻幾個個兒才能熟透,不翻幾個個兒就要夾生。記憶也需要強化,不反覆強化也難以記牢。因此,複習總得兩三遍才能完成。

  六、基礎,還是基礎。

  複習時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複習資料等著我們去做。千頭萬緒抓根本。什麼是根本?就是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學大綱也是考試的主要要求。在“雙基”的基礎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題思路。解題思路是建立在紮實的基礎知識條件上的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著眼點和入手點。再難的題目也無非是基礎東西的綜合或變式。在有限的複習時間內我們要做出明智的選擇,那就是要抓基礎。要記住:基礎,還是基礎。

  七、學文科,要“死”去“活”來。

  歷史學科,有很多需要背誦的東西,人物、事件、年代、一些歷史史料的要點等等。有些材料,只能“死”記。要*多次反覆強化記憶。歷史課是一門機械死記量比較大的學科。但是在考試時,卻要把記往的材料靈活運用,這就不僅要記得牢,記得死,還要理解,理解得活。是謂“死”去“活”來,不單學歷史,學地理,學政治,以至學理化生物,都需要“死”去“活”來。

  八、“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

  這是電視連續劇《十七歲不哭》裡的一句臺詞。考試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有勇氣。“試試爭爭”是一種積骰的參與心態,是敢於拼搏,敢於勝利的精神狀態,是一種挑戰的氣勢。無論是複習還是在考場上,都需要情緒飽滿和精神張揚,而不是情緒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興奮而不是沉悶,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光想贏的沒能贏,不想輸的反倒贏了”。“想贏”是我們追求的“上限”,不想輸是我們的“下限”。“想贏”是需要努因而比較緊張的被動的,“不想輸”則是一種守勢從而比較從容和主動。顯然,後者心態較為放鬆。在放鬆的心態下,往往會發揮正常而取得好的效果。

  九、具備健康心理。“

  一個具有健康心理素質的人應該做到兩點:在萎靡不振的時候要振作起來,在承受壓力過大時又能為自己開脫,使自己不失常”。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能夠控制和把握自己,從而使自己的精神狀態處於最往。因勢應變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書物的辯證法。心理素質脆弱是主觀能動性的放棄,健康的心理素質則使我們比較“皮實”——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去克服面臨的困難。

  十、實力+心理。

  “高考從根本上說是對一個人的實力和心理素質的綜合考察”。實力是基礎,是本錢,心理素質是發揮我們的實力和本錢的條件。有“本錢”還得會用“本錢”。無本錢生意無法做,有本錢生意做賠了的事也是有的。


猜你感興趣: